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编辑推荐

  预计发货时间:1月7日
  “股神”巴菲特唯一授权官方传记
  首次揭开这位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心路
  720万美元天价稿酬,创下出版史上新纪录!
  《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滚雪球》提供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深度分析,让读者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并浓缩了那些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它向读者呈现了巨大的成功、卓越的领导力和慷慨的慈善家背后的巴菲特。本书记录了巴菲特的思想,其视角可以运用到生意中以及主导我们生活的日常决策中。—《金融时报》

  在金融危机的危险时刻,很有必要读读这本书。—《福布斯》

  在施罗德女士这本厚达900多页的书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十分重要……许多人会说:下一次沃伦•巴菲特警告危机来临时,我们最好洗耳恭听。—《华尔街日报》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的这本书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了巴菲特的成功秘诀。—美国《商业周刊》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讲述了一个完全靠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并且在一些方面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本色。这本书权威地展现了巴菲特非凡的一生,是所有资本家的《圣经》。—《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选择艾丽斯•施罗德为其作传真是明智之举……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纵横捭阖,收缩自如,将巴菲特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梳理了他那盘根错节的商业帝国。施罗德女士不仅对巴菲特的传奇人生了如指掌,同时也敏锐把握到了他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精确预见。—《纽约时报》

  施罗德的这本书是一本惊人的好书,之所以“惊人”,是因为她不仅仅详尽描述了巴菲特私人生活的细微之处,同时她的写作技巧娴熟,文笔优美,让这本书感人肺腑。尽管她明显得到了巴菲特的鼓励和合作,但在评价他时依然直言不讳……从个人角度而言,巴菲特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容易相处的人,但是他的一生却很值得研究。在施罗德的书中,她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人物周刊》

  这是世界上最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通过阅读《滚雪球》,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波士顿环球报》

  毫无疑问,本书详尽呈现了巴菲特无与伦比的商业成就,同时也讲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美国成功故事,确立了他的伟大形象……那些根本不关心商业的人们也会着迷于他的传奇人生,一个儿时饱受母亲呵斥的邻家少年,长大后却仍然依赖女人们的心理安慰—甚至当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人后,依然如是。—《时代周刊》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很朴素,也很好懂,是中国投资者应该师法的“长技”。—《北京青年周刊》

  与以往不同,《滚雪球》展示了一个身着旧毛衣的巴菲特,一个透着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第一财经日报》

  内容简介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许多年来,穿着旧毛衣、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备受媒体的追捧。但注重个人隐私的巴菲特从未花这么多时间回答任何记者或作者的问题,为了支持这本书的创作,他破例花费了2000小时与作者施洛德进行长谈,回顾他的儿时、他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分享他几十年投资生涯中的宝贵经验。

  本书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第一次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同时,本书全面解读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让这位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后世。

  作者简介

  艾丽斯·施罗德:曾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研究报告而与巴菲特结识,而巴菲特也因为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德撰写他的人生故事。生于德州,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学士及MBA学位。拥有会计师执照,目前与丈夫居住在康涅狄格州。

  目录

  第一部分 大泡泡

  1 不作逢迎

  2 太阳谷

  3 时钟动物

  4 沃伦,你怎么了?

  第二部分 内部计分卡

  5 “传道”冲动

  6 浴缸障碍赛跑

  7 休战日

  8 1 000招

  9 沾油墨的指头

  10 犯罪行为实录

  11 帕姬不“帕姬”

  12 地下卖场

  13 赛马场规则

  14 大象

  15 面试

  16 一记好球

  17 珠穆朗玛峰

  18 内布拉斯加小姐

  19 怯场

  第三部分 赛马场

  20 格雷厄姆-纽曼

  21 真正的玩家

  22 隐藏的光辉

  23 奥马哈俱乐部

  24 火车头

  25 风车战争

  26 黄金堆

  27 愚蠢行为

  28 干燥的火种

  29 毛料是什么

  30 杰克喷气式飞机

  31 绞刑架决定未来

  32 简单、安全、有利润且令人愉悦

  33 解体

  第四部分 苏珊的歌唱生涯

  34 糖果哈里

  35 《太阳报》

  36 两只落汤鸡

  37 新闻记者

  38 “意大利”美国西部片

  39 大力士

  40 如何避免经营一家公共图书馆

  41 然后呢?

  42 最高荣誉

  第五部分 华尔街之王

  43 法老王

  44 罗斯

  45 拖车政策

  46 两难抉择

  47 不眠之夜

  48 吮手指及其严重后果

  49 愤怒的众神

  50 卵巢彩票

  51 该死的熊

  52 饲料事件

  第六部分 付帐清单

  53 精灵

  54 一个分号

  55 最后一次凯的聚会

  56 富人统治、富人享受

  57 传神谕者

  58 超越自我

  59 冬天

  60 冰可乐

  61 七度火苗

  62 票根

  后记

  资料搜集说明

  致谢

  媒体评论

  跟巴菲特学“滚雪球”——《中国证券报》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有人又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湿雪,指的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长坡,指的是能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巴菲特也似乎总能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近期巴菲特又开始逆势加仓买股票了,通用电气、高盛、比亚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猎取的目标。显然,巴菲特已经把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成了很湿的雪。我们又仿佛看到,在漫天飞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风雪,准备着滚雪球。巴菲特的行动,虽然各界人士看法迥异,但我们觉得他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亮丽的身影,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一、在风暴中要有独特的投资视角。2008年以来,华尔街凄风惨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可就在这个时候,手持443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状况看,看好后市的巴菲特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肯定也成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出手的时机未必是最佳。但巴菲特却让我们对金融风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那就是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球风暴如何猖獗,但最终会过去的。如果往远处看,一定会有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在等着我们。

  二、在危机中要敢于捕捉机遇。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害虫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可是当地的棉农在极度恐慌过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防治了象鼻虫,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发,索罗斯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买进谷物和棉花期货。后来由于火山影响,美国的农作物也普遍歉收,而其期货价格却大幅上扬,索罗斯从中大赚了一笔。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风暴,虽然股市都遭遇过暴跌,但最终还是复苏了,并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各种危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危机,有的只是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在风暴中的身影告诉我们,当前股市的动荡,也许正是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

  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现金。大笔买进、重拳出击,巴菲特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80亿美元的投资。近日他说,市场当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他将不断投入资金。在全球股市的股价便宜得像白菜萝卜一样时,股神却有那么多的现金去不断投入,实在是令人羡慕,也值得一直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深思。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吗?从市场规律看,在美国的近代史上,历次系统性熊市的跌幅都没超过50%,目前美股的跌幅显然已经接近此幅度。从中国A股市场看,历史上曾有过4次大调整,其中1992~1994年出现过两次跌幅分别为72%和79%,随后的调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调整已达到70%,也接近最大调整幅度。虽然我们无法断定真正的市场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个点位距离真正的市场底已经很近了。

  四、在低位要寻找自己的“长坡”。巴菲特在2002~2003年期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说“牛市炒绩优,弱市炒重组”,也有人说“永远要把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应在把握市场节奏的前提

  无比专注的巴菲特 ——美国《商业周刊》 艾米•费尔德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因此,他选择9月下旬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本经他授权的官方传记公开出版,而头版头条却充斥着金融危机的消息,这是他之前都警告过的;而几天之前,他还刚刚同意为高盛公司注资50亿美元。
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通过罗杰•洛温斯坦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我们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施罗德,摩根士丹利保险公司的前保险分析师,再次将这位奥马哈之神敏锐和个性的一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施罗德历时5年,经过潜心研究各种资料包括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档案文件,终于为读者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他执著,痴迷,幼时备受母亲打击伤害,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小孩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得到那些东西。这里,读者将会再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酷爱汉堡、可乐,时不时说几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家伙。但是,《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其成功秘诀。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那只是侥幸成功。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专注”。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施罗德说,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最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10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施罗德写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当然,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还不止这些。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被哈佛商学院拒绝,于是他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投身名扬四海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这是《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的作者、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先生”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

  他开始购买“烟蒂型股票”,即那些只剩一口气、即将出局的公司,最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诗糖果公司。巴菲特投资战车的核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也是施罗德第一次和他接触的原因—该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麾下拥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这些公司都很赚钱,巴菲特赚取了大量可供投资的资金。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源自格雷厄姆,同时又有独创,十分简单: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赌博性投资和90年代互联网的泡沫时期,人们都卷入了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他只买自己能够理解和评估的股票,并且想在很便宜时买进。“任何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想法,”施罗德写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行。”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这本书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她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经担任共和党国会议员、同他一样恪守道德原则的父亲沃伦•霍华德;脾气乖戾的母亲利拉,因为她母亲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卧病不起,需要人照顾,所以也造就了她的这种脾性;他的妻子苏珊,三个孩子的母亲,以及阿斯特丽德,沃伦的情人。(阿斯特丽德和沃伦在2006年结婚,此时据苏珊去世已经两年。)

  同时,施罗德也提醒读者,巴菲特首创的新词“定时炸弹(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2年的股东报告中,并且说他们疯狂的扩张,可能会“引发金融灾难的连锁反应”。

  很遗憾,没有人仔细听,但是正如施罗德所写的:“在2008年春天的混乱之中,巴菲特坐在那里,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所思考的价值和风险一直都没有改变,总是有人在说规则已经变了。但是,他说,只有短线投资,你才可以这么认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