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杂志10月荐书

\
《真实的亚当斯密》(英)詹姆斯布坎著,葛文聪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布坎是一位自由撰稿人,财经及公共政策评论名家。1995年,他曾以“经济学的贫困”为题撰文批判主流经济学。眼下这本书是他2006年的新作,思路与风格完全继承十年前那篇文章。但与常见的源自对经济学理解不够的批评不同,布坎多年沉潜于苏格兰启蒙思想传统之内,2003年曾发表《挤满了天才:苏格兰启蒙运动——爱丁堡的一个瞬间》,展示了1740年至1789年这“挤满了天才的”半个世纪内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的生活与观念。没有哪位经济学家敢于藐视这位作者“斯密研究”的功力。

    从学术角度看,布坎在这本书里为大众提供了斯密思想十分周全的概述,并且,最具特色的是,他将斯密的观念尽量忠实地置于斯密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随意浏览这本书,你就会被它的叙事风格吸引。这里有许多经过考证的细节,是对200多年前苏格兰日常生活的描写,它们让你很自然地将斯密理解为一位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的经济学家。对那些手工业劳动者和他们的观察者来说,人际关系、合宜性、道德情操,这些因素远比商品本身更重要。这样,逐渐地,一个真实的斯密得以呈现。

  《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
  元化推荐之后,这本书已经让人等待多年了。根据熊十力自述,此书作于1936年,有见于当时学生们找不到通俗、严谨且免于支离片面的佛学词典。全书略分两卷,卷一综述法相体系,卷二综述唯识体系。如此,“佛家哲学方面名词,盖亦大备于唯识、法相诸要典,撮要而释之,则可以读其书而通其学。”

  以中国学术传统之久远,学术典籍注疏之浩繁,学术与政治关系之曲折,越是经典著作,越容易流入两极——要么被俗化为“我读《论语》”这类缺乏思想的消费活动,要么被僵化为每一句都包含微言大义但缺乏整体感从而缺乏生命感的经学。惟有熊十力,能以马一浮那样的学养和梁漱溟那样的气魄,突破两极化困境,铸就这本浑然一体的“佛家名相通释”。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吴敬琏著,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一版


  这本书是作者近年著述的选集。在作者看来,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迟滞,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弊端与尖锐矛盾,对今日中国而言,权贵资本主义的威胁已是“咄咄逼人”;但另一方面,反改革思潮又重新浮出水面,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在这样重大的历史关头,要实现未来中国的富裕、民主、文明与和谐,如书名所昭示的,惟有推进改革,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怀特海著,周邦宪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

  收录在这本小册子里的,是1926年至1927年怀特海关于宗教与符号的讲演录。要读懂怀特海,读者或许应搁置一切知识,纯以真心去体悟人生。这也是怀特海自己的思想方法。例如,他写道:“凡被普遍争论的东西都是可疑的,而凡是可疑的东西,相对而言都是不重要的……”觉得很奇怪吗?搁置一切知识吧。对任何生命而言重要的,首先是具体的生存技能,不是普遍原理。信仰问题也是如此,当你幽居独处时,你获得的最重要的感受总是特殊的,甚至转瞬即逝,从那一瞬间,你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假如你欣喜若狂地要与朋友们分享你的感受,你非要诉诸文字不可,那么,你将沮丧地发现,任何说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普遍的东西,都变成了可疑的和引起争论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你所体验的那一瞬间。

  《传统与现代性——〈思想与时代〉文选》段怀清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抗日时期,西迁至贵州的一群浙江大学的教授办了一份旨在维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刊物——《思想与时代》。收入这本文选的,就是当年发表在那份刊物上的文章。

  据编者介绍,《思想与时代》立意要继承上世纪20年代的“学衡派”和30年代的“国风派”,为中国知识分子“思索并寻找一个无法回避同时又注定充满痛苦烦恼的文化方案”。其中,钱穆先生“中国传统教育与教育制度”气势恢弘,直述以往2000年中国教育及教育制度得失。钱穆寥寥数千字权衡了政府办教育、社会自由教育以及门第私家教育三者利弊,并将决定这三类教育体制的命运的政治斗争与社会变迁一一勾勒。读至结尾处,让人不由悲从中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