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书上架(学术著作)

生产力:工业自动化的社会史(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
作者:[美]戴维•F•诺布尔
定价:48.00元
ISBN:978-7-300-08681-1
出版日期:2007-10-31

作者简介

戴维•F•诺布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史教授,并在史密森尼博士院所属之美国历史博士馆中任工业自动化馆的馆长。他拥有洛厄尔大学的机械学学士学位以及罗彻斯特大学的史学博士学位。

内容简介

传统的技术观念认为,技术自身具有独立的生命,并沿着单一的路径演进。戴维•F•诺布尔以一种重要的新型生产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机床——的设计与传播为例,向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在技术决定论那里,技术已经成为拒绝批评,转移公众视线,将争论非政治化,并打消那些对分裂美国的深刻对抗与不平等进行讨论的手段:一只可随手牵来的替罪羊,或者说一剂到处敷用的万用灵药。在这项引人深思的有关美国二战后金属加工业——现代工业经济的核心——自动化历史的研究中,作者解释了像大公司、大学与军方等占统治地位的机构以及现代工程学的意识形态如何决定技术发展路径的过程。

诺布尔指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出来并最终广泛应用于工业的“数值控制”技术,之所以能够在各种与之竞争的技术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出于其推广者所宣称的,它具有技术与经济上的优势。数值控制不是在一个制造业环境中而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来的,它的市场不是由具有经济头脑的制造商而是由美国空军制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其他同样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所以被拒绝,最重要的缘故是,它们将生产的控制权交给了熟练工人而不是管理层或程序员。如此,诺布尔证明,工艺设计受到了政治、经济、管理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设备的配置——书中以通用电气公司设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大工厂为例——又往往与职业分类、车间组织、管理职责以及权威模式等等不可分离。

《生产力》一书将技术视为一种人类社会的过程,从而对研究美国社会中这种现象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产业组织经济学(第五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
作者:[美]威廉•G•谢泼德等
定价:48.00元
ISBN:978-7-300-08332-2
出版日期:2007-10-16

内容简介

产业组织的研究拓展至一些经济学重要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控制着市场并从中获取利润?竞争或垄断能否促成一个更有益的经济体的形成?该经济领域怎样在各自方向上变得更公平或更不公平?在产业组织发展历程中,出现过许多迥异的思潮来对这些复杂的现象进行归类、对纯理论及现实案例进行检验。这本被广为使用并获高度赞誉的教科书涵盖了该领域的巨大变化。作者对上述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平衡的叙述,不偏向于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并鼓励读者去独立地思考。本书重点强调了这种独立性,并在绩效分析之前对结构进行讨论以帮助读者思考其原因。

经济学中的实验室实验——六种观点(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
作者:艾文•E•罗斯
定价:29.00元
ISBN:978-7-300-08572-2
出版日期:2007-10-12

作者简介

艾文•E•罗斯(Alvin E. Roth),匹兹堡大学A.W.Mellon经济学教授。1974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荣获“得克萨斯方法基金奠基奖”。古根海默会员、阿尔弗雷德基金会和计量经济学协会的会员。

内容简介

近年来,在实验室实验中检验经济学命题已经被证明是一类成果丰硕的研究。本书汇集了在实验经济学领域做出了贡献的主要研究人员的研究。书中各章提炼了他们在实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他们对实验方式、实验技巧和有利于理解经济行为的实验领域等方面的观点与看法。对那些想了解实验或希望亲自做实验的人来说,该书是一本重要的读物。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
作者:弗里茨•马克卢普
定价:49.00元
ISBN:978-7-300-08294-3
出版日期:2007-09-30

作者简介

弗里茨•马克卢普,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教授和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精通多种语言,除了用英文发表多种经济学著作以外,还有许多用德文、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撰写的学术著作问世。

内容简介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知识生产产业的各个方面及其规模,并指出它的一些强点和弱点,向公众评介了以前鲜为人知的一个超级产业。

本书是一本重要的跨学科的研究性学术著作,有着丰富的统计数字和资料,简明而可读性强。它避开许多陈腐的概念和形式化的论点,在收集、分量和解释大量新颖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创的定义和深刻的论点。它受到了经济学家、教育家、新闻记者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

本书英文版发行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版,并有许多学者在《华尔街日报》、《挑战》、《新闻记者季刊》和《政治科学季刊》等报刊上对其进行推介,认为它将对知识产业的未来研究产生深刻的启迪作用。

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文化创意产业译丛)
作者:[美]詹姆斯•海尔布伦
定价:49.00元
ISBN:978-7-300-08263-9
出版日期:2007-10-10

作者简介

詹姆斯•海尔布伦,是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的退休经济学教授,曾任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NEA)的咨询顾问。其著作有《城市经济和公共政策》(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1987年出版),《房地产税和城市住房》(Real Estate Taxes and Urban Housing)(1966年出版)。  

查尔斯•M•格雷,是位于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圣托马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aint Thomas)商务研究所的经济学教授。他是一名非营利管理咨询顾问,曾编写《犯罪行为成本》(The Costs of Crime)(1979出版)一书,并在艺术经济学领域的很多方面从事过写作。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不仅涵盖了美术和表演艺术的经济学,还包括美国联邦、州、地方等各层级对艺术的公共政策,是第一本讨论这些方面问题的著作。此外,第二版还覆盖了更广泛的国际艺术部门领域。
本书既适合正在寻找艺术和艺术管理经济学的核心教材或艺术社会学的补充教材的学术性读者,也适合想了解艺术的系统分析的普通读者。书中的理论性概念都从基础开始,以便没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读懂。作者从艺术的历史发展着眼,进而考察热门表演艺术和美术方面的生产和消费、艺术市场的机能、表演艺术公司和博物馆的财务问题以及公共政策所起的关键作用。最后一章是关于美国艺术和文化未来的一些推断。

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译丛)
作者:克里斯•弗里曼等
定价:42.00元
ISBN:978-7-300-08111-3
出版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

克里斯•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是英国Sussex  大学名誉教授,科学政策研究所(SPRU)创建人和第一任负责人(1966—1981)。  弗朗西斯科•卢桑(Francisco Lou⒚ a)是里斯本ISEG经济学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塞克斯科学政策研究所(SP-RU)创建人和领导者克里斯•弗里曼与著名长波理论家弗朗西斯科•卢桑教授合作的一部力作。二人凭着对人类历史演化过程的深刻体验和深邃的理论眼光,对历史上发生  的“方法论论争”、经济史学的分野、经济增长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以及围绕“长波”理论的纷争等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根据作者提出的“长波”理论,每一次“长波”都是由技术、科学、经济、政治和文化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每隔一定时期出现的新技术集群是社会演化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其他各个子系统则为各个新技术集群提供完善的支撑结构。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五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既涉及了长波扩张期蜂聚式“熊彼特创新”和主导部门的兴起,又考察了长波下降期结构性调整危机和传统部门的衰落;有对GDP和就业的分析,也有对经济结构变革的阐述;既探讨了福特的大规模生产,又分析了思科的网络化模式;既深入分析了国际调节体制的变革,也谈到了后现代文化的价值。最终作者既恢复了资本主义本来的历史面貌,也对到底是经济学回归历史,还是历史回归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做出了回答。诚如作者所言,根本问题是选择。

车间的竞争优势(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译丛)
作者:威廉•拉佐尼克
定价:48.00元
ISBN:978-7-300-08188-5
出版日期:2007-10-31

作者简介

威廉•拉佐尼克,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罗维尔学院教授,欧洲商业管理研究所(INSEAD)杰出荣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尤其关注企业和产业如何能够组织起来实现技术进步。在研究方法上,他采用了比较和历史的研究方法,书中研究了英国、美国和日本在上两个世纪国际竞争力的更替。拉佐尼克的研究取得了广泛的学术声誉,1991年,拉佐尼克被聘为美国企业史学会(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主席,并被学术界评为美国20世纪后期最有贡献的经济学家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界工业霸主——英国、美国、日本的先后继起为线索,以霸主们先后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车间为横断面,对劳动雇佣制度与技术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精辟的分析。尤其是,拉佐尼克在这本书中充分地展示了历史分析方法的魅力,他是在对三个国家企业制度史的客观细致的推敲梳理中,引出自己的理论喻设的。即使你不同意作者的结论,但其所提供的丰富的企业制度史料,足以为我们对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化的思考提供丰富的营养。尽管作者没有刻意强调,但是书本身却给我们提供了一国的社会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制度演化的历史情景。而这是新古典经济学在企业制度研究中特别容易忽视的问题。

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作者:黄宗智
定价:49.00元
ISBN:978-7-300-08542-5
出版日期:2007-11-26

作者简介

黄宗智,美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自1966年毕业起即供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并因其在中国农村经济史研究方面有卓越贡献于1991年荣升“超级教授”。其后,转向法律史研究,再次发表两部开创性专著。1975年创办季刊《近现代中国》(Modern China),乃美国研究中国首要学术刊物之一。2003年在国内创办《中国乡村研究》学刊。2005年受聘为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同时,担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最近几年多用中文写作,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及此集所收论文。

内容简介

书中介绍了黄先生一贯强调的从经验证据到理论概念到经验/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及著名的黄氏“内卷化”、“过密化”理论。在翔实的经验证据基础上,论证了小农在人多地少的客观环境下所做的抉择,尤其是长时期为递减报酬而做出的高密度劳动投入,亦即作者之所谓“没有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总产出上升)” 以及“过密型商品化”。其影响可见于近年来“内卷”和“过密”两词在各社会科学学科的广泛应用。其后,黄在《规范认识》文中对中、西方研究作了整体性的反思,突出中国经验(从西方现存理论理解)的悖论性,引起众多的讨论。

此后黄宗智的研究主要转向法律史,再次在发掘 “诉讼案件档案的基础上”,打出新颖的分析概念,区别清代法律的官方“表达”与其司法“实践”,强调两者既背离而又统一,由此形成清代法律的基本性质。此后“表达、实践”两词的对立也在国内众多论著中广泛使用。黄提出了清代法律体系中的“第三领域”概念——亦即国家正规法庭与社区非正式调解相互作用的中间领域。后又进一步说明了该领域中的“半正式”治理方法(即对准官员的依赖以及国家惟有在涉及他们的纠纷中方始介入)。黄把清代的这个治理模式称作“集权的简约治理”。

在新近的四篇法律论文中,黄进一步指出,现代西方的实践历史同样不同于任何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建构,尤其是西方现代影响最大的形式主义理论传统。他强调,中国从传统延续至今的“实用道德主义”思维方式与现代西方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今天,中国固然需要吸纳形式逻辑来建立理论,但也应建立既是中国的而又是现代的现代性,包括法律体系和社会科学。
面对中国当前的“三农问题”,黄既强调其过密化的历史延续,也指出在当前的“三大历史性变迁”中,中国农业终于面临“去过密化”的历史性契机。有关的论文揭示的是过密化“理论”本身的历史性,自始便与特定历史条件相连。

紧密连接经验与理论是黄教授学术生涯的一贯研究方法。本集最后一篇论文是他近年为国内研究生开办的研修班的说明,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学术方法的一个总结性介绍。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