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知名经济学家聚会“经济学对话系列”讨论

 
  2005年7月9日(星期六)上午,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经济学对话系列”座谈会。林毅夫、汪丁丁、韦森、姚洋、史晋川、张曙光、王则柯、白重恩等20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将与北大出版社社长王明舟、总编张黎明等一起进行学术讨论。

  2005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对话系列”。首批出版三本:《论经济学方法》(林毅夫著)、《论经济发展战略》(林毅夫著)、《制度经济学三人谈》(汪丁丁、韦森、姚洋著)。这三本书都是以作者和学生,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形式出现的,图文并茂,亲切又深刻,可读性与学术性都很强。这次研讨会,主要是针对对话形式本身在教学、出版中的意义,以及书籍内容而举行的。

  《论经济学方法》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方法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通过问答式的交流,林毅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并阐述了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规范化等问题。《论经济发展战略》收集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也是通过问答式的交流,讨论了相关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上的经验和教训,并紧密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中国在每一个时期都应该根据其比较优势来选择自己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制度经济学三人谈》记录的是汪丁丁、韦森、姚洋三位经济学家的思想对话。对话的话题范围,不仅广泛涉及当代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而且深入探及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及其意义、语言和信仰基础。对话起始于对制度概念的把握,接着进入了对制度的生成路径及其道德基础的讨论。围绕着制度是制定的还是自发生成的,对话的话题延伸到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们之间共享的“意义均衡”。在“秩序”与“均衡”两个概念及其在制度分析中的作用问题上的激烈争论。沿着“情景理性”概念,话题又转移到制度生成中的个人与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而围绕着制度评价问题,对话又逐渐深入到了交易费用的可用性,效率衡量上的困境以及社会福利、自由和平等问题。

  现在,国内外一般大学的教育都是以课堂上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而在古代,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都是通过老师和学生间的对话来进行的。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提问。对话既可以就一个问题层层展开、深入探讨,又可以将各家各派的观点、理论放在一起比较分析、相互辩驳,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反复诘问,相互切磋。因此,2003年,林毅夫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转型经济学课的最后几周,采取对话的形式就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的问题各进行了三场对话,学生们非常欢迎,对话的录音,被整理成文稿,放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网站上,备受网友关注。后来,就结集出版了这几本书。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