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经济学(季刊)第4卷

 

中国经济学(季刊)第4卷  第4期(总第17期)

2005年7月

 

目录

综述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孙琳琳  任若恩

论文

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赵留彦

技术(产品)替代、创造性破坏与周期性经济增长………………钟春平  许长生

 

“中国经济展望”研讨会专辑

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德怀特·帕金斯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林毅夫李志赟

“过渡性杂种”: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制度转型………………     

中国经济之强劲增长—对东亚的寓意……………………………………John Wong

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黄海洲  Priyanka Malhotra

人口结构与储蓄:亚洲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保罗·舒尔茨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工业国之路…………………Scott Rozelle 黄季焜

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曾毅

 

书评

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兼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梁 

谁在承受经济转型的代价

--评《经济转型的代价》…………………………………………………陆 

学位论文评价(二则)…………………………………………………………张曙光

 

第四卷总目录


中文摘要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

孙琳琳  任若恩

摘 要:资本投入测量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但很多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都需要测量资本投入。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资本投入测量的理论,包括资本存量估计、资本租赁价格估计以及不同类型资本投入的加总;在资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已有资本投入测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国际上资本投入测量研究的热点问题。

 

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

赵留彦

摘要  基于可观测的月度通胀率和利率序列,本文设定不可观测的预期通胀率和预期真实利率服从向量自回归过程。在理性预期假定下将该过程改写为状态空间表示,根据卡尔曼滤波算法可推断预期通胀率。经验结果显示,以上预期形成机制假定所产生的预期通胀率是实际通胀率的无偏估计,这同理性预期假定是一致的。该预期机制所产生的方程残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且预期误差小于其他几种预期机制假定下的结果。本文还估计了预期通胀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技术(产品)替代、创造性破坏与周期性经济增长

钟春平  许长生

摘 要 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具有内在一致性,用周期性增长描述动态宏观经济过程更为恰当。论文将生态学的含义、结论和方法引入经济学分析,用种群间的关系对照阐述技术(产品)竞争替代的类型,并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创造性破坏过程,进而揭示了增长和周期的内在关联。美国经济增长印证了增长过程蕴含着周期性波动结论。

 

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德怀特·帕金斯

新增长经济学关于各种变量因素估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实际经历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早已对这种快速增长寄予厚望。中国不处在热带地区,不属于内陆国,自然资源也不富裕,但是,中国是一个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过一次短时期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只是长期战乱后的经济恢复而已。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以后,持续的快速增长的时代才到来。经济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的事实在跨国研究的发现中也得到了印证。但是,在中国,并非所有与GDP的高速增长相关的因素都很完美。比如,在法律规则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然而,1978年后,经济政策的改变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而较高的全要素增长率和GDP的增长反过来加速了资本的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开放政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 李志赟

摘要  本文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的现实状况、改革历程、问题根源于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由于承担了政策性负担而丧失了“自生能力”,而金融体系由于承担着为国企服务的任务,所以也变相承担了国企的政策性负担。中国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先剥离他们的政策性负担,然后再着手解决内部治理机制问题。

 

“过渡性杂种”: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制度转型

樊纲 陈瑜

摘要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会被经济学家认为是“奇怪”的“物种”,比如乡镇企业。本文拟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来揭示这种现象。文章用一条乡镇企业的“(约束下的)最优转型路径”,说明“过渡性杂种”如何在其它(未改革的)制度的约束下产生和发展并到达其目标形式,以及整个政策环境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文章指出,“第三条道路”或“过渡性杂种”,可能正是完成转型的最佳道路。

 

中国经济之强劲增长:对东亚的寓意

John Wong

摘要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

黄海洲  Priyanka Malhotra

摘要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境界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一优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集体和欧洲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发现证实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

 

 

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保罗舒尔茨

摘要  生命周期储蓄时对亚洲近来出现的储蓄上升和经济增长现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根据1952—1992年建队16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观察,一个国家人口的年龄构成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在我们重新估计的结果中,还不到Higgins和Williamson(1997)所报告的规模的四分之一,而他们假定滞后储蓄是外生的。尽管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估计,仍然没有发现当期储蓄和年龄构成之间存在重大的依赖关系。把一群人一生的储蓄看作是他们养育孩子的替代物,并且把导致年龄构成变化的生育下降的原因放进模型中,由此就可以对亚洲人口过渡和储蓄的一般趋势做出合理解释。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工业国之路

Scott Rozelle 黄季焜

摘要  在考察中国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化工业道路问题时,我们集中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力、产品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业研发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力增长提供先进的技术,并成为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地区内和地区间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都在迅速提高;虽然土地租赁市场规模不大,但它也在崛起。这些结果说明,中国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

曾毅

摘要  本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与养老金缺口的严重问题进行了概要的分析,并讨论建立农村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本文认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今后20年左右劳力资源丰富、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仍然较低的“人口红利”机遇,大力发挥我国在劳力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努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以应对2025年之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严峻挑战以及扭转出生性别比与女婴死亡率大幅超常偏高的危险倾向。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