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

  研究政治发展的人都知道,国家的实力既包括经济总量、科技水平和国防力量等硬实力,也包括核心价值体系、国民素质、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形象等软实力,而且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力量中的比重似乎在不断增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家力量得到了迅速增强,这里既有硬实力的增强,这一点为举世瞩目,但也包括软实力的增强,这一点也同样不可否认。不过,正如不少研究者看到的那样,中国硬实力的增长与软实力的增长不太成比例,前者的增长较之后者更加迅速,也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如何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正在日益引起政府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举国上下现在格外关注下面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如何重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完善我们政治经济制度?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等等。
 
  “国家形象”在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损害国家形象,实际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反之亦然。由是之故,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势必要关注国家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是一部外国人如何看中国形象的专题文集,内容包括中国的内政、外交、国防和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作者不仅是以“第三只眼睛”来看待中国发展的,而且其主要对象也是其所在国家的决策者和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因而,本书作者眼中的“中国形象”与我们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差异。但这“第三只眼睛”的视点,正是我们更加完整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形象”所不可或缺的。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既是我们中国学者自己的兴趣所在,恰恰也是本书的内容之一。
 
  我还来不及细读书中的全部文章,但雷默先生的《淡色中国》一文在成稿过程曾经寄我,得以先睹为快。雷默先生曾因提出“北京共识”而声名鹊起,在经过一年多大量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所做的调研后,他又推出了《淡色中国》一文,系统地论述了他眼中的“中国形象”。在该文中,雷默就“国家形象”的意义、中国在“国家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他自己对“中国形象”的定位,以及如何改善“中国形象”等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观点。
 
  雷默说,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他认为,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国家形象”方面的最大问题,不是简单的其“国家形象”的好或坏,而在于,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想象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在过去近30年中,中国的变化太快,以致“中国形象”难以适应中国现实变化的速度之快。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常常是落伍的观念、固执的偏见和一味的恐惧。而中国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则经常摇摆于自信与不安、谨慎与自大之间。这种状况会削弱中国的国际信任度,也妨碍中国正确判断哪些是国际社会对她的善意批评,哪些是恶意攻击。
 
  雷默认为,鉴于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秩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中国形象”的误判,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中国,都是相当危险的。对于世界而言,中国首先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对于中国而言,必须设计一整套与中国的现状与其理想的未来相适应的观念、标识、品牌和说辞。这不是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通过知识产品、文化产品和一般商品展示一个新颖的中国。这也不是倡导过去的那种“广播式宣传”,那种方式已经过时。
 
  雷默自己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中国正在急速变化,其最终结果将是现实与不确定未来的混合。“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而和谐既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也是中国眼前追求的目标。中国需要一种“淡色”的国家形象,将相反的东西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雷默所说的“淡色”,类似于“白色”。他说,白色品牌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品牌,因为在白色品牌上可以画最美的画。而白色的本质就是汉语所说的“淡”,像水一样。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界定它的特色,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淡色的中国意味着,中国是一块白板,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既可以包括“水”,也可以包括“火”。它是“和而不同”这一传统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淡色中国”可以解释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为何在中国充满着相互对立的东西。
 
  雷默指出,最强有力的淡色品牌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知识、文化和政治产品。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Reputational Capital),而 “声誉资本”的缺乏则会增大改革的风险。对于中国来说,在国际舞台上若缺乏足够的“声誉资本”,将带来以下危害:1)增加经济改革的成本;2)增大货币和金融风险;3)延缓农村改革;4)增大国际压力;5)伤害中国的企业。最后,雷默还就如何增大中国的声誉资本和改善“中国形象”提出了若干建议,其核心内容是,改革相关制度,从以前的“广播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网络模式”。
 
  正如雷默自己清楚地知道的那样,他的观点不可能与我们完全一致。但是,雷默的看法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从而更加完整准确地定位我们的国家形象,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想,这也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急于推出此书的原因。
 
  本文为原书序言,题目为“学习时报”编者加。
 
  《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乔舒亚.库珀.雷默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