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寻与展示良序市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探寻与展示良序市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莫林的《合作的微观经济学》中译本序

韦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从一种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理论经济学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整体转变。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和经济理论的大转型过程中,各种各样和各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被翻译到了中国,充斥了各类书店和街头地摊,更摆放在图书馆以及经济学人、大学教师和学生们的书架和案头。目前究竟有多少经济学教科书已被翻译到中文中来,可能已很难能精确统计,但至少可以保险地说,翻译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在中国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除此之外,国内经济学人和各高校自己也编撰出版了各类现代经济学教科书,是中国的教科书市场可能已经成了世界第一了。

  若粗略翻阅一下近些年来已翻译过来以及国内学人自己所编撰的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就会发现,除鲍尔斯(Samuel Bowles)的《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少数教科书外,大部分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框架大同小异,大都是从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竞争、公共物品、到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并且大部分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可以称作为“竞争的微观经济学”。就此而论,这本何维•莫林(Hervé Moulin)教授的《合作的微观经济学》则完全不同。就笔者管窥所见,单从人类合作行为的视角探究和展示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来说,这部教科书不但在国内中文出版物中是第一本,即使在国际上的英语世界中,这样说大致也没问题。

  正因为如此,笔者于2006年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在图书馆中初见到莫林教授的这本教科书,一看到题目,就眼睛一亮,翻了一下,就把这本书的大部分文本扫描下来。从哈佛回来后,我立即将之推荐给上海格致出版社。承蒙格致出版社社长何元龙先生和谷雨女士慧眼识金,他们即表示同意翻译出版这本教科书,并很快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买到版权。之后我建议由汪丁丁教授在浙江大学所带博士生童乙伦来翻译这本书。经过乙伦两年多的刻苦翻译努力,几易其译稿,最后就有了呈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教科书。

  为了让读者对这本教科书的背景略有了解,请允许笔者这里仅对莫林教授的生平略作介绍。莫林1950年出生于巴黎,1975年从巴黎大学获数学博士,后来曾在巴黎第九大学(Dauphine)等大学任教,1984年移教到美国,先后任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和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杜克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为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George A. Peterkin经济学讲座讲授。莫林在合作博弈领域中从事研究多年,曾有大量著作和文章发表,是合作博弈论中国际著名学者,其专著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博弈论》(1982),《社会选择的策略》(1983),《合作决策定理》(1988),《合作的微观经济学:一种博弈论的阐释》(本书,1995),以及《公平分配与集体福利》(2003)等。

  对于这本《合作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学术水平和理论意义,译者已在后面的“翻译前言”中做了一些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言。这里我只想简短地补充以下几句话:由于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都可被视作为“竞争的微观经济分析”,那么这本“合作的微观经济学”就自有了她自己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存在意义。不仅对从事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者来说是如此,即使对从事多年微观经济学教学多年的大学教师来说,有这么一本《合作的微观经济学》,认真研读一下,对自己的教学、研究乃至观察和思考社会经济现象,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更深的理论意义上来讲,由于人类社会和市场经济总是在竞争与合作中运行和演进的,且人们经济交易和社会交往——或用现代博弈论的语言来说“经济与社会博弈”中——的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互依存、互相补充且二者常常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从竞争与合作两种理论研究视角,才能对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有接近真实和到位的理解。就此而言,不管从何种意义来说,从合作博弈的视角研究人类的经济与社会行为,都是一种理论进步和拓展。

  这部《合作的微观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可能还有一些更深层的理论意义。如果说在前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国际上各种“竞争(视角下)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引进曾增进了中国经济学界、财经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1978年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生成有不可估量的理论贡献的话,那么,这部“合作(视角下)的微观经济学”中文版的出版,将有助于理论经济学界对一个现代良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和深层基础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可能会对未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良序法治下的文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最起码也可能为人们提供一些“支援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这里借用当代一位认识论领域的大哲学家Michael Polanyi的一个术语)。亦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后从“竞争博弈”视角研究和解释人类的交易与交往活动曾革命性地改造和重塑了过去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话,那么进一步从“合作博弈”的视角研究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的交易、分配、组织设立和变迁、契约制定以及实施、公共物品提供,乃至政治生活中民主程序的运作,则可期为福利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哲学提供一定理论分析工具和思想方法。尤其是频临着中国将走向一个法治民主的良序市场经济社会的历史转型时期,从合作博弈的理论视角探究人类社会和市场运行中的公平、公正和正义问题,大致可以说正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从这一点来看,这本《合作的微观经济学》能在中国大陆出中文版,也适逢其时,故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根据以上判断,这里谨把这部教科书推荐给中国经济学界和其他社会科学界研究者、大学教师和有些数理素养的学生。

  是为序。

  韦森于2010年12月11日谨识于复旦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