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2011年《金融蓝皮书》:分析中国金融的走势

    中国银行业赢利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

    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该蓝皮书分析了2010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现状,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的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探讨了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

    蓝皮书指出,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开始加大对银行信贷规模管控的力度,在政策调控的影响下,2010年中国银行业信贷扩张速度较2009年大幅回落,全年新增信贷总额7.95万亿元,增幅为19.9%。新增贷款额度比2009年少增1.65万亿元,增速下降11.8%。

    尽管信贷增长减速,但得益于利差的扩大以及良好的资产质量,中国银行业的赢利水平在2010年仍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资本利润率17.5%,比年初上升1.26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03%,比年初上升0.09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收入构成的3个主要部分。

    同时,蓝皮书指出,从主要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来看,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利润仍占银行业绝对比重。在过去几年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速度基本略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不过,尽管资产规模占比已经低于全部机构总额的50%,但其利润仍占银行业绝对比重。

    2010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5家银行的利润总额达到5348.65亿元,占银行业利润总额的60%。蓝皮书认为,这显示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水平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农业银行净利润949.07亿元,增速达到46.01%; 在5家银行中增幅最大,蓝皮书认为,这和农行在2010年完成上市有直接关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继续维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近年来的增速已被城市商业银行所超越。2010年,已公布年报的7家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净利润规模最大,为257.69亿元,中信银行的增幅最快,超过50%。此外,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良好,除华夏银行外,不良贷款率全部都在1%以内,兴业银行更是在0.5%以内。显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跨区经营的放开,城市商业银行成为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群体。2010年底,全部151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达769亿元,占比8.5%。在赢利能力方面,各家银行也存在较大的差距。2010年,北京银行利润规模最大,为67亿元,利润最低的银行则只有1000万元左右。

    蓝皮书认为,总的说来,作为扩张较快的银行群体,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忽视对风险的重视,比较好地实现了高速发展与低风险的统一。不过,从监管者的角度看,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并不在于其跨区域扩张成为新的大型银行,而在于其扎根本地市场、精细化服务的能力。蓝皮书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监管当局对城商行跨区发展的限制将会逐步加强,城商行高速增长的态势或许会有所放缓。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P79~9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2011年《金融蓝皮书》指出----

    中国跃居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额首次突破300万亿元

    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该蓝皮书分析了2010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现状,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的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探讨了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

    蓝皮书指出,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20余年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整个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客户保证金存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在成交量上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2010年4月,酝酿已久的股指期货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期货业向更高的阶段迈进。

    2010年期货市场发展迅猛,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达309.12万亿元,首次突破300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37%;累计成交期货合约31.34亿手,同比增长45%。其中,沪深300股指期货2010年4~12月累计成交量为0.9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82.15万亿元,其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蓝皮书认为,股指期货的成功上市及平稳运行,标志着一个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和金融等领域的期货品种体系初步形成,也昭示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条件。

    同时,蓝皮书还指出,2010年,全国期货市场总体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但各期货品种的表现出现分化:明星品种不断,传统商品更优。

    在成交量方面,传统商品期货品种白糖、螺纹钢、天然橡胶、锌、豆粕在所有期货品种中居前五位,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9%、14%、11%、9%和8%,这五个品种成交量占整个市场的61%。

    在成交额方面,4月新上市的股指期货成交金额高达82.14万亿元,高居所有期货品种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品种。

    商品期货成交额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天然橡胶、白糖、铜、锌和棉花,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4%、11%、9%、8%和6%。前五位期货品种成交额共占所有期货品种总额的48%。棉花表现尤为抢眼,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出现大幅增长,累计成交量1.7亿手,累计成交额20.59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19%和1488%。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期货整体在2010年表现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全球不断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对大宗农产品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使得全球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供应偏紧格局,同时,在全球流动性充裕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处于价值洼地的农产品一直保持着牛市格局。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P235~23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2011年《金融蓝皮书》指出----

    中国股市融资规模继续高居全球榜首,今年国际板有望获突破

    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该蓝皮书分析了2010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现状,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的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探讨了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

    蓝皮书指出,2010年是中国股市成立20周年,同时,2010年也是股市市值增长、融资规模急剧扩展的一年。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IPO、增发和配股等融资额接近9000亿元,再次名列全球第一。同时,股市市值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股市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在中国经济强势运行的同时,股市却并未做出积极响应。上证指数年底报收2808.08点,比年初下跌了469.06点,年跌幅为14.31%;深证成指,全年下跌了9.06%。以上证指数作为参考,股市跌幅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身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而且,在“金砖”四国中,也只有中国股市是下跌的。

    尽管主板市场表现低迷,但是小盘股方面却热点不断,中小板综合指数全年上涨28.38%,创业板指数从推出到年底也上涨了14%。两市股指走势整体疲软,但是个股行情却精彩纷呈。在部分权重指标股接近或者创出新低的情况下,仍然有过半的老股冲破了过去的高点,板块和个股不断分化,大量中小盘股十分活跃。这反映了股市的结构性差异明显。

    同时,蓝皮书指出,展望2011年,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将可能有所突破,主要表现为“国际板”有望推出。《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随后上海市也明确了“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的目标。

    蓝皮书分析认为,设立国际板对国内企业竞争力提高、A股市场国际化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上海已经初步具备设立国际板的条件,总市值排名居世界前列,上市公司数量和投资者账户数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技术设备、信息披露和交易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实力都可以容纳境外企业上市和交易。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从推出时机的选择上来看,国际板的推出需要市场的配合,当市场处于上行阶段的过程中,推出国际板更为有利。关于国际板的市场定位,应该从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出发,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国际优质企业上市的目标,让国内民众分享国际企业成长的成果。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P235~23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2011年《金融蓝皮书》指出----

    上海、浙江、北京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居国内前三甲

    中、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该蓝皮书分析了2010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现状,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的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探讨了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

    蓝皮书指出,2010年度全国各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上海综合评分最高,为0.743,浙江第二,为0.724,北京第三,为0.715。在评分最高的前十个地区中,除了排在第七位的重庆之外,其余全都为东部沿海省份。与之对应,综合得分最低的十个省份中,西部占了七席,东北、东部和中部各一席。其中,综合得分最低的山西、青海、贵州、甘肃,低于0.350。

    从区域平均得分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综合评分最高(0.602),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部(0.424)、东北(0.423)和西部(0.402)综合评分相差并不大,但比较起来,西部各省份综合评分最低,经济总量小,经济较为落后。

    蓝皮书分析认为,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要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在政府治理、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和制度与诚信文化四个方面都是发展很好的地区。入选的110个城市中,Ⅰ级城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68%的Ⅱ级城市位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就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十大经济区的比较来看:长三角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最高,珠三角经济区次之,海西经济区排第三。环渤海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评分为0.400~0.499,金融生态环境次于前三大经济区,属于Ⅱ类经济区。

    蓝皮书认为,作为中国未来重要的几个新兴经济增长极,中部六省、北部湾经济区、关中经济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还亟待改善。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中西部经济振兴的关键还在于通过体制和机制变革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以改善金融供给为导向,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这些地区经济的起飞。其中,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改善中部金融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而与东部、中部和东北三大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相对较低,特别是贵州、甘肃和青海三省。找到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金融发展模式是西部金融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P301~33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