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陈志武: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中)

过去为防范风险,人们不得不给家族附加上太多其本不应有的含义。但如果社会金融体系已经有了发展,就不必再以传统伦理束缚人的行为,而应发挥金融的作用,进而达到真正的人的解放。

本文原载于《金融的逻辑1》 

\

作者: 陈志武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0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出版年: 2015-2
页数: 384
定价: 5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陈志武金融作品”系列
ISBN: 9787560435305

南方周末: 由金融市场取代家庭的经济交换功能会更有效吗? 

陈志武: 当然。一种是大范围内外部化、非人格化了的显性金融契约交易,一种是由家庭实现的人格化了的、小范围内的隐性契约交易;前者实现的只是金融交易,没有别的潜在债务,而后者是一辈子也无法了结的交易关系。在中国家庭里,因扯不完也扯不清的“孝道”债、“亲情”债、“人情”债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太多,总说他给你多了、给我少了,或者是他怎么还不给,等等。

例如,一个孩子要结婚了,父母通常会把所有积蓄送给他,让他办酒宴、买房子。这非常普遍,大城市亦如此。有了父母所有的积蓄,子女得以结婚并买上一套房子。父母会想:“既然我们有积蓄,那为什么还让年轻的孩子承担每月还贷的负担呢?”表面看,这让后辈不用靠抵押贷款购房。 

但问题是,一旦父母把养老钱今天给了儿子,等到父母退休了、自己没有收入的时候,他们靠什么养老呢?我知道,按孝道,儿女要供养,要给父母当初的投资以回报了。但,这里没有合同写明他们的孩子必须回报多少,多少算多,多少算少。

想象一种情景:年老退休的父母只能被动地等待,等着他们的孩子给钱,以养活自己。即使他们没钱了,如果孩子不给钱,他们可能也不好意思要,因为他们也许会顾及到自己的尊严,刚开始,自尊和自豪感让他们不愿向孩子要钱。

想想,这对老年人的消费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啊!他们就会不敢花钱。即使他们从孩子那里获得一些钱,可能仍然不知道明年孩子会不会忘记给钱。或者,也许到了明年,孩子的收入没有那么高、不够给钱了。因此,在没有自己的钱的情况下,父母怎么也不敢用钱。那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境地。当然,实际的情况是,许多父母在没钱时不会管那么多了,管不上尊严了,还是会去要。人过到这种份上就没意义了。 

同时,儿子可能有自己的家。许多中年夫妇,为了给一方父母多少钱而经常吵架,夫妻因此大打出手已是常事。养父母的责任成了夫妻关系的障碍。 

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也听到过很多故事。在这些局面下,年老的父母可能想:“为什么我还这么健康?我依靠儿女才能继续生存,这有什么意思?”而儿女们可能把年老父母看成是压在自己生活上的负担。 

当人际间的资源交易、风险交易主要以人格化的形式实现时,许多事情总是含含糊糊,一辈子也了结不清。比如,2002年,湖北一个小县城有个名叫王宏的30岁左右的人,很幸运中了彩票,赢了500万元奖金。他和夫人先是非常高兴,但他的叔伯、叔伯孩子、他自己的兄弟和父母,统统要求从这500万中分到一大份,每个人都说:“没有我,你王宏怎么长大?”他实际上分了150万给他的亲戚,作为给亲戚的回报,这已经很多了。但是,他的亲戚认为这150万元远远不够,每个都说他应该得到更多。结果,他的兄弟不理他了,他的叔伯也不理他了。过了些时候,他的兄弟和叔伯家人跑到他家大打出手,他和妻子都受了重伤。 

这样,一个混乱的产权体系造成了如此混乱的要求和反要求。当由传统大家族承担经济交易功能时,所有的投资和回报都是默认的、隐性的,不会用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正是这种体系导致了上述大打出手的混乱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把经济交易从家庭脱离出来对家庭关系的纯洁非常重要,对其他社会组织亦然。相比之下,如果年轻人自己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结婚,自己以后赚了钱还银行,自己花自己的钱,而父母把积蓄买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退休后花自己的投资回报钱,那不是让大家都更有自尊、更自由吗?这样,家庭内关系就不以金钱交易为基础,而是侧重感情了。

当经济交易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一旦完成,那就真正完成了,它既简单,又不涉及情感。当一种经济交易夹杂着其他因素—友谊、情感和亲戚—那么,只会污染人类关系的灵魂。从人类的经验看,经济交易留给市场,感情交流留给家庭,这是最好的一种安排,也是市场化分工发展的总趋势。

南方周末: 市场可以带来更多的个体自由。

陈志武: 从根本上讲,那是我对这项研究感兴趣的深层原因。“五四”运动启蒙时期,自由、民主和科学等观念和理论引入中国。 

此后,更多知识分子对传播这些现代理念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回过头来看,我认为,那些年代的知识界实际上漏掉了一个关键点,甚至被误导了。第一,他们没有认识到产权制度对民主、自由、人权和法治的基础作用,甚至认为公有制反而是通向民主、自由之路。试想,在没有私有产权的情况下,我们靠什么去伸张、保护个人自由、民主及其他权利?没有自己的财产,就没有基础去主张自己的权利、去维护法治,就只能听任别人安排。

第二,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外在的发达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没有外部金融市场,中国人就无法摒弃“孔家店”。金融市场提供的经济保障和跨时空价值配置交易,跟家庭、家族提供的类似交易功能,两者既有互补的一面,又有互相替代的一面。“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实际上,回头看,在当时没有足够发达的外部金融市场的前提下,如果真的把“孔家店”打倒,最后你会发现,你一个人孤零零的,既没有市场给你提供生活保障、帮你规避风险,又没有“孔家店”给你提供经济安全。最后你还是要回到“孔家店”,你会发现家庭还是你唯一能够依靠的。 

因此,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你最后将不得不重返“孔家店”,回到中国人代代依靠的家族支持体系。没有金融市场,中国人就无法从名分等级秩序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个人无法自由。 

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印度和其他传统社会也是这样。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为了类似的经济交易功能,使农业社会内人际交易成本尽可能小。金融市场的发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将个人从对各种权威组织如家庭、教会或政府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不用为了生存而必须从属于这些组织的权力。我认为看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是反对家庭,家庭极其重要。只不过,我认为家庭应该被定义在情感交流上,其目的是给我们提供感情和精神归属上的安全。经济利益安全靠市场,情感安全靠家、靠亲情和友情。

(编辑:郭倩)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