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揭开政府经济学家的神秘面纱

内容推荐:
从2009年12月开始,作者考希克•巴苏从经济学家的模型化世界跨入政策制定的真实世界。他先是接受了印度前总理辛格的邀请,担任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参与了印度经济新一轮加速增长的政策制定。而后,他又被世界银行聘为首席经济学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并在任期的第二年完成了本书。

在政策制定的真实世界里,巴苏先生获得了有别于政府官员或研究者的独特视角,观察、思考并记录着其间的政治博弈、政策游说和决策过程。在本书中他以印度为模板,用妙趣横生且富有哲理的笔触,探讨了如何将经济学原理转化为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现实政策。

在巴苏看来,真实世界里的政策制定并不是孤悬于思维实验中的逻辑推演,而是一门需要兼顾市场反应、政治决策、社会规范和国际权衡的艺术。经济学家不能只对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议并说服他们,还有必要将解释对象延伸到普通民众,使主流意见形成于理性和知识之上,从而实现择优施策。

良苦用心,智者如斯。 

作者简介:

\

【印】考希克•巴苏(Kaushik Basu)

印度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和国际研究C. Marks讲席教授。2009年12月出任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任期两年半。2012年9月—2016年9月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等。  

 

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袂推荐: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迷人著作,记录了巴苏在印度政府担任首席经济顾问的岁月,展示了作者的睿智、敏达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尤为重要的是,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印度这个国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更好地认识这个有着十数亿人口的伟大次大陆所面临的挑战和孕育着的希望。对那些关注经济发展和印度的读者来说,本书是必读之作;它还可帮助人们了解学术研究如何介入利益纠葛的政治领域。

 乔治·阿克洛夫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是一本由透彻展示经济政策的故事集。在本书中,巴苏深入阐释了为什么经济政策会如此频繁地出错。就像所有伟大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充满趣味的佳作一样,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必定会被不同背景和不同层次的读者所推崇。 

 罗杰·迈尔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考希克·巴苏为我们展示了观察印度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他的观点既有严谨的分析作支撑,又有其鲜明的个性。作为担任印度政府首席顾问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著名经济学家,其论述的权威性不容置疑。如果你想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及其挑战,阅读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埃里克·马斯金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当一位顶尖的经济学家出任政策制定方面的要职时,令人备感兴趣的是他如何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政治事务。当这一要职所面对的是印度这样纷繁芜杂的经济时,其间的种种思考必定令人回味无穷。 

 阿玛蒂亚·森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部精彩有趣的著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严谨的经济学推理可以非常有效地用于处理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巴苏式机智幽默的笔触,令读者在享受愉悦的同时,又能豁然开朗。我很难对本书提出更高的要求。
 

\
作者 : [印]考希克•巴苏 著;卓贤 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16年10月
 

书摘: 

2009年12月,当我还完全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世界时,一份来自时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的邀请不期而至。很快我就被调任到,或者更恰当地说,被拽到印度政府设在财政部的首席经济顾问(CEA)之位。虽然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感到些许迷茫,但事后证明这份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它给予了我作为纯政府官员或纯研究者都无法获得的独特观察视角。本书是关于当代印度经济的论著,其中既涉及宏观经济问题,又有对微观经济领域的讨论,书中内容皆源自我在勒琴斯德里(印度政府所在地)任职时的思考。在本书中,我将把经济学理论与个人工作经验结合起来,用以分析印度经济与政策制定的艺术。 

在政府两年半的工作经历使我深信,制定经济政策有点类似于工程师的工作,但又存在明显差别——这是贯穿全书的主题。经济政策设计如同在旁观者充满兴趣的围观下建造一架飞机。一般而言,旁观者对建造飞机是不感兴趣的。但如果旁观者感兴趣的话,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十分困难。若工程师采纳大众意见,根据多数人的偏好设计机翼,按照多数人的要求控制机鼻的倾斜度等,他所设计的飞机很可能无法起飞。 

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从改变关键利率、设定税率到设计补贴发放方式等方方面面,人们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当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大众的想法和认知综合到一起考虑时(不巧的是,这还关系到民众手中的选票投向),制定经济政策这项任务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要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就必须意识到经济学是介于政治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经济学的规律和客观数据,而是在提醒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工作比看起来更具挑战性。 

与其他人不同,我从未抱着拯救世界的雄心去研究经济学,因此从学者转变为政策制定者对我而言尤其困难。我对经济学的研究热情更多出于个人原因,我被经济学中的逻辑所吸引,受演绎推理带来的乐趣所鼓舞,并对探索一个人通过纯粹理性能学到多少知识这件事乐此不疲。当我进入政府参与政策制定时,才清醒地意识到,我应摒弃研究中的个人乐趣,而致力于为社会的福祉做出直接有效的贡献。突然从学术研究生涯转向实际政策制定和政治博弈的深水区,使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把握经济学之外更广泛的知识背景有其重要性。作为初入政府部门的空降者,我如同闯入土著部落的人类学家,有着“旁观者清”的优势,能够识别规范与文化的差异,善于分辨重大事项和烦琐小事。这些差别往往会困扰大多数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土著居民”。 

我先从小事说起。入职一段时间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在印度政府的高级办公室里,人们可以不用敲门就直接进入他人的办公室,更有甚者,敲门反而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在我履新后不久,有一次我正要敲时任财政部长(现任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的门,他的门卫突然冲到我面前质问“你在干什么?”。当我告诉他我要找部长讨论一些重要的财政政策问题时,这位门卫困惑地反问我,既然有事要商量,为何不直接进去? 

不久后我便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是当地特有的礼仪规范。虽然最初我对不敲门就进入办公室感到很尴尬——热带地区的门因为膨胀之故容易被卡住,稍一用力门就会向办公室内猛地弹开,不敲门就进入办公室似乎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和其他大部分惯例一样,我在一段时间后就适应了。到最后,我甚至开始怀疑西方进门前先敲门的习惯是不是不比这一规范优越多少,尽管前者还有一个非常合乎情理的前提:在你打扰别人之前,须给人家留出15秒的反应时间。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但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经济体都根植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礼仪规范、集体信念和行为习惯中。这些礼仪规范、集体信念和行为习惯既能成就也能摧毁一个经济体。虽然本书主要论述经济政策,但我还是对一国的社会基础、行为基础和制度基础投以更多的关注,并试图将这些元素融入对经济政策的分析中。 

还有一个主题贯穿全书。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对经济理论的过度乱搬套用开始受到质疑,人们转而呼吁采用基于统计分析和客观数据的经验研究方法。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倡议,而且幸运的是,经济研究的同行们已纷纷响应,我们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如今,大多数国家的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已下设众多研究部门,它们都负有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职能,这一点很像大学和研究机构。政策研究工作本该如此开展。今后,我们在收集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以及完成更高质量的经验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然而,从最初为印度政府服务,到今日以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任职于世界银行,在涉足政策领域的近五年时间里,我逐渐认识到,当前政策制定领域最欠缺的是理论分析和推理能力。我们把许多错误政策的制定归因于非理性且羸弱的演绎推理。一些决策者嘴上强调着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evidence-based policy)的重要性,但实践起来往往也只是凭借一些零星证据就迅速得出政策结论,而忽视了其中“基于”一词所起的关键作用,这恰是分析、理论和演绎推理的用武之地。虽然我们知道经济学需要与其他社会科学相结合,但它对演绎推理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我们不能因为畏难而放弃演绎推理。我们必须承认,正如现代行为经济学所指出的,不能把分析师推理能力弱归咎于分析师资格考试标准低。虽然本书并非用于理论训练,也没有采用数理分析方法,但我力求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使其更符合分析规范。 

在即将到达印度之前,我给总理办公室打电话预约和总理会面,多少感到有点不确定,因为我几乎不认识新政府里的任何人。我从香港起飞,在一个闷热的晚上抵达了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当我走下印度航空公司飞机的那一刻,手机响了。我能在第二天中午见到总理吗? 

当我第二天早上到达赛马场路7号的总理官邸时,它的静谧优雅与我记忆中的并无二致。一名保安人员认出了我,冲我微微一笑。我坐在熟悉的拉克斯曼·派的画作下等候。总理会议室的陈设一如以往。我对总理的胜选与印度民主的胜利表示了祝贺——如此重要的选举变动发生得悄无声息,连办公室的整体架构也未曾改变。这是一次平静的权力交接,而这对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说是多么罕见。 

一开始我就开诚布公地告诉现任总理,我和前任总理很亲近。他笑着说知道这一点。我表示,我对经济、国际事务以及印度在全球化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些想法,希望和他分享。他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的交谈,涵盖了从控制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的货币政策到印度在国际舞台中的战略定位等一系列话题。我们还谈论了基础设施的关键作用,以及包容性对一个印度这样的多元化国家的重要性。虽然我的表述相当乏味,他却听得全神贯注,并且以他自己的经验做出评论。当我离开的时候,他建议我把对于经济的想法整理成文。  

我虽也有此想法,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于印度的分析过于庞杂,以至于需要更加全面的准备来将其和发展经济学基础结合起来。这本书可看作是一次尝试。我希望本书有助于决策者及政治领导人思考和制定政策,也希望对那些阅读、思考、认同或者质疑本书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和聪明的非专业人士有所启发。这并不是一本抽象的研究专著,而是一本使用者手册。这本书包括当代的相关研究、我对政策制定方面的经验,当然还体现了本人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倾向。但凡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决策者有一点点作用,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编辑:郭倩)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