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穿越历史聊经济|从三家分晋看英国与欧盟的微妙关系

“硬脱欧”?“软脱欧”?英国吵不休,而欧盟英国脱欧谈判首席谈判官巴尼尔却表示,“脱欧不分软硬”,谈判时间最多只剩18个月。之前在欧盟秋季峰会上,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有意提前展开谈判,但其他27个成员国的立场却坚持在今年3月正式启动程序之前,欧盟和英国不会就“脱欧”问题展开任何讨论。双方态度很耐人寻味。如果不清楚个中缘由,我们或许可以回顾下咱们国家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三家分晋事件,两者同出一辙,也许能找到共情。
 

\

作者: 汪凌燕 / 汪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周赧王到隋文帝
出版年: 2016-9
页数: 444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69237

晋国曾经是春秋时代的庞然大物,占据今天山西河北一带的形胜之地,并且“携天子以令诸侯”——因为周朝仅存的领土洛邑就处在晋的三面包围之中。但晋国却在战国拉开帷幕之前就早早退出了竞争舞台,这是为什么呢? 

三家分晋的根源要从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说起。晋献公宠爱骊姬,为了立其所生的奚齐为太子,驱逐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虽然后来重耳重新回到了晋国,成为了春秋一霸晋文公,但从晋献公之后,晋国不再分封公子公孙为贵族、而是分封外姓的传统却继承了下来。于是赵家、魏家、韩家、范家、中行家和智家逐渐地架空了晋国国君,掌握了晋国实际的权力,称为晋国六卿。这等于把自己国家的一部分治权、军权和财权交给了外姓人,久而久之,卿大夫之间便通过合纵和吞并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宗族势力,而晋国国君这一系却得不到支持,反而沦落为卿大夫家族的附庸,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 

 

 \

分晋的三家也就是后来战国七雄里面的赵、魏、韩。公元前403年,三家的“掌门人”分别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赵烈侯、魏文侯和韩景侯。又过了半个世纪,韩和赵瓜分了晋国最后的领地,韩国的相国韩玘杀了最后一任晋国君主晋静公,至此,晋国彻底灭亡。  

故事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三家已经掌握了晋国的实权,并且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地拥有如同诸侯一样的权力,为什么还要分晋呢?政治上的好处自然无需多言,成为诸侯的一员毕竟名正言顺,手下的“从龙之臣”也可以各自高升。 

从经济上讲,三家分晋之后,和一个晋国有什么不同呢?探讨这个问题就有意思啦,连同6月份发生的英国公投脱欧事件,两者都是从一个大的联盟团体中分离的行为: 

首先,三家各自划定了疆土,就加强了对自己属下民众的约束权。虽然当时还没有如今这样完善的签证和边境管理制度,但是两国交界的重要关隘处, “分晋”后须重兵把守盘查,无形中就增加了人员和资本流动的成本。如此,虽然不利于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但是有助于保持本土的人才。如果进一步分析,大商人和游说列国的策士也许不会被国境线挡住,比如吕不韦、苏秦和张仪等人一向都是在各国来去自如,但是小的商人和底层劳动者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同样,对于英国而言,高端人才流动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对于欧盟国家的体力劳动者来说,恐怕英国的工作许可门槛就会提高了——其实英国对欧盟的劳动力流动政策不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东欧的蓝领移民不受控制地增加,导致英国不得不减少欧盟外的移民配额。

 \

更深层次上来说,三家分晋也好,英国脱欧也罢,都开启了制度竞争的大门。在三家分晋之后不久,魏国率先开始了李悝变法,韩国也有申不害变法,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各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吸引相应的人才。欧盟内部,因为劳动力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任何制度上的创新在吸引来有用的人才的同时,也会吸引来很多享受福利的内部移民,久而久之,这种制度上的创新所创造出来的繁荣就会被蜂拥而至的福利移民所中和掉,故而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动机进行制度创新。现在分开成为不同的国家之后,虽然贸易摩擦多了,但国家也相应地开始有动机着手“制度竞争”了。 

其次,独立的国家拥有完整的货币发行权。三家分晋之前,尽管韩赵魏的大夫们已经掌握了实权,但是要发行货币还是得商量合计着来,并且使用统一的货币。如果魏家经济发达一些,韩家经济低迷一些,在统一货币的前提下,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货币政策。现在成为了独立的诸侯国,各个国家就可以在经济和货币政策上改弦更张,这方面做得最极端的是魏国:赵国和韩国用的货币至少样子还和之前晋国的布钱差不多,魏国则彻底改成了圆圆的环钱,从形状上与之前划清了界限。英国在脱欧前虽然并没有使用欧元,但是在货币政策上很多时候依然要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达成妥协,而显而易见,脱离了欧盟的英国在政策上会获得更大的灵活性。 

再次,在分家之前,在国际社会上晋国仍然是作为一个国家和其他诸侯打交道的,尽管三家的利益不可能完全重合,但是对外以一个声音说话,出兵的时候也是三家共同出兵,签订国际合约的时候也是以晋国的名义共同签署的。但是分家之后,再签署战和条款的时候,就是各顾各家了。 

晋国是强国,合三晋(后世把韩赵魏称为三晋)之力,往往能够从秦国、楚国那里得到更好的条款,单独的韩赵魏是不是就不行了呢? 

这个问题也是要分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确实如上所说,三晋合力肯定比其中任何一方都要强大,更能得到对方的重视;但是另外一方面,三个国家外交的灵活性也增加了,比如魏国和秦国一直在抢夺河西之地,如果三晋在一起的话,赵国显然不可能和秦国保持多么友好的关系;但是现在分开之后,魏国和秦国继续打,而赵国发展方向是向东打中山国和燕国,那么就可以在战略上单独与秦国建立起更加积极的关系。 

在英国公投脱欧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诚然英国的6000万人口无法与欧盟5亿人的大市场等量齐观,但是之前中国和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迟迟没有结果,未尝不是因为欧盟内部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照顾方方面面因素的缘故。如果英国单独和中国进行投资协定谈判,所谓船小好掉头,可能讨价还价的地位没有在欧盟时候那么高,但是却有可能制定出更符合双方国家的条款,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三家分晋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三晋依然同气连枝,终魏文侯一世,三晋在重大的军事行动(比如攻齐伐楚等)上依然保持着高度一致。直到魏武侯当政的时候才第一次爆发三晋内战。如同英国脱欧一样,英国和欧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会相互需要,英法德的三国轴心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会因为其在不在欧盟而有根本的改变。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脱欧带来的震荡可能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 

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会不可避免地打上一个或者多个团体的标签。那么作为一个团体的成员,与非成员的区别是什么呢?比如说高尔夫俱乐部会员,消费者通过缴纳年费成为会员,然后获得一张会员卡,以后每次打球只需要支付相对较低的费用。在这里缴纳会费是团体成员需要承担的义务,而打球费用的折扣则是享受到的权利。那么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消费者说,我不愿意拿你们俱乐部的会员卡,但是我希望单独签一个合同,每年交给俱乐部同样的费用,然后也可以享受和会员一样的折扣如何?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成为了不是会员的会员,和正式的会员承担相同的义务,也享受相同的权利。

\

同样的道理,英国虽然公投脱离了欧盟,但是这仅仅代表英国扔掉了欧盟的会员卡,英国要和欧盟商讨的离开条款才是实质性的内容。

可以设想这么一种极端的条款:英国作为欧盟外国家,承担所有之前在欧盟内所承担的义务,缴纳所有之前在欧盟内缴纳的资金,同样也享受所有之前在欧盟内所享受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英 国将成为实质上的欧盟编外成员,除了名分之外,欧盟诸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种极端的假设,事实上很难发生。比如在英国最为看重的移民问题上,英国肯定不会追随欧盟的步调,而欧盟也不可能给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时的所有优惠。 

此时对于在峰会上英国与欧盟有关谈判的不同态度,您大体就能理解了吧。 

我们姑且猜想一下,所谓“硬脱欧”“软脱欧”的争论只是个序幕而已,离开条款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可能会让英国和欧盟之间互相妥协,从而使得英国脱欧给英国和欧盟带来的震荡减低。因此,从长期来看,脱欧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和名义上的。 

公投结束后,很多机构给出了悲观的估计,比如GDP下降、通货膨胀等等,但是乐观地估计,英国脱欧也可以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结局:从民众的角度讲,民众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并且得到了尊重;从政治家的角度讲,政治家们依然大体上维持了之前的框架,只是很多条款从技术上进行了改头换面——毕竟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家们的转圜余地要比“脱欧留欧二选一”的站队大很多。

(编辑:郭倩)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