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金融业的“异化”和金融市场中的“虚 拟经济”

题目    金融业的“异化”和金融市场中的“虚 拟经济” 
主讲人  秦晓 
时间    1998年12月13日 
地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 
主讲人简介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财经》杂志金融家系列讲座之一

金融业的“异化”和金融市场中的“虚 拟经济”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三日,作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讲座的一部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秦晓先生应邀在《财经》杂志系列讲座做了题为“金融业的‘异化’和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的讲演。秦晓先生毕业于加拿大艾尔伯塔大学高级经理培训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级经理培训班,现为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现任中信实业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中信澳大利亚公司董事长,并兼任亚洲卫星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日本丰田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现将他的报告摘要如下。

秦晓先生首先界定了虚拟经济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体经济。他指出,实体经济就是人类生产、服务、消费和流通的活动,而虚拟经济则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及与实体经济没有联系的交易活动。金融市场的信用膨胀肇始于货币的信用化和资本化。货币的初始形态是贵金属,它与实体经济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和信用货币取代了金属货币,这就是货币的信用化过程;而随着股票和债券的出现,货币成为了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即所谓的货币的资本化。货币的信用化和资本化是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它不再与实体经济存在对应关系,而是信用扩张的结果,具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这时就形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二元结构。
信用扩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好处毋庸多言。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包含着巨大的危险。这是因为,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信用市场上对信用的滥用和各种投机行为很容易引发信用膨胀,即信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不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真实的经营绩效,完全是信用滥用和投机的结果。二战以后,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自由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措施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加剧了信用膨胀,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一些事实说明了信用膨胀的严重程度。从金融资产的数量看,1998年全球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已达到60万亿美元,衍生金融工具柜台交易额为80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而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都高于GNP增长速度2—3倍。从世界经济的格局看,美国的GNP只占世界的25%,但外汇交易中美元占了90%,美国的股值和债券余额占全球50%,这说明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大大超过了其实体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从国际金融市场的的参与者看,市场的主体是机构投资家,他们更重视短期的收益,这使得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与实体经济的偏离越来越大。
信用膨胀的结果是虚拟经济具有巨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而这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信用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上的,它反过来也在不断加强这种预期。信用膨胀缺乏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高涨时它会把金融资产的价格推得很高,然而一旦人们的预期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信用链条的连锁反应,造成整个信用体系的崩溃,最终使得实体经济也陷于瘫痪。
具体地讲,虚拟经济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影响实体经济。首先,虚拟经济大大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经营要面临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的波动,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得波动的原因不仅来自宏观经济的变化,更受到金融市场投机活动的影响。其次,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会掩盖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供求失衡和结构性问题,误导投资者扩大投资和消费,进一步刺激虚拟经济的增长,造成经济过热和金融泡沫。又其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元市场的格局会造成两个价格信号。在双重价格体制下,投资者追求利润的理性会扭曲资源配置,造成市场失灵;同时,通货膨胀从商品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可能形成隐性通货膨胀。再次,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偏离会诱发投机炒作活动,减少生产性资金,隐含鼓励分配、压制生产的制度诱导,形成恶性循环的路径依赖。最后,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也告诉我们,虚拟经济崩溃以后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最后,秦晓先生对他的观点举行了概括。金融市场源于物质生产和交换,其信用化和信用的膨胀导致了它与物质生产的分离和疏远,以至于形成相对独立又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的虚拟经济形态,这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而这种异化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制度环节。但虚拟经济本身的脆弱性和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回归。回归的思路主要是:控制虚拟经济的偏离度;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限制资金的流动性;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构筑“防火墙”;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建立、完善相应的信用制度同步进行。

讲座结束之后,秦晓先生与北大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许多问题。
问:加入WTO以后中国信托业将会如何发展。
答:长期以来中国的信托业主要是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融资困难,即所谓“不是财政的财政、不是银行的银行”。这是中国信托业发展定位的错误,是信托业经营业绩不好的根源。入关以后,中国信托业必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信托业的重新定位是必然的。因此,当前信托业正在进行整顿,要关闭、撤销一些信托机构。秦晓先生坚信,未来中国信托业是大有可为的。
问:做为金融家,秦晓先生如何看待当前的通货紧缩。
答:当前的经济困难是由于经济深层次的供求失调造成的,不是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能解决的。因此,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求矛盾的解决上。
(支兆华整理)

 


(本简报文章如需转载请事先征得本中心同意)

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475,6275-1476

传真:(010)6275-1474 电子信箱: ccer@pku.edu.cn   ccer@ccer.pku.edu.cn

网址:http://www.ccer.edu.cn

编辑:海闻 姚洋 发行:邢惠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