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一)

  喜大狼:汤博士,刚才我们注意到,您的简历有很多经济学研究方面的专业方向,这个我想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注意到在若干年前,大约是四年前,1998年您和您的太太左小蕾博士,共同提出这么一个建议,一个关于中国大学扩招的建议。我觉得奇怪的是,提建议让别人采纳,在中国,尤其让中国高层好像蛮困难的,但是你们这个建议一下就被采纳了,而且于是乎那么多大学生一下都进了大学了。这是不是,当时上边派给你的一个任务,当了一个大拖托儿?

  汤敏:没有这种现象。
  当时正是亚洲金融危机最紧张的时候,整个经济内需起动非常困难。我们也长期在国外,经常回国探亲,我们很多的亲戚朋友,我们的侄儿、侄女们,也都在准备考大学,我们都理解这个考大学之难.

  喜大狼:这个建议是自发的。

  汤敏:应该来说是自发的。回过头看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受益最大的就是因为我们得到比较好的教育。另外,我们在国外工作十几年,可以看到在国外跟其它国家对比,哪些国家教育做得好,特别高等教育做得好,这个国家以后发展潜力就比较大。在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内需起动不起来的时候,当时人们最需要是投资教育。通过教育来起动内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喜大狼:是的,这就让我想起来有的人指出说,汤博士提出这个扩招的建议,不是从教育出发的,而是从投资角度出发的,认为它是拉动内需一个好手段,是这样理解吗?

  汤敏:对,其实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因。如果说教育重要,二千年前孔夫子都提出过。大家每年每年都在谈教育,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进大学还是这么难?所以光从教育谈教育很困难的。我们从经济的角度,从另外一种角度重新来考虑这个问题,发现教育不但是培养人的问题。为什么当时要扩招?我们当时提出三条理由,第一,在整个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通过扩大大学教育可以起动一部分内需。第二,能够缓冲当时的就业的压力。大家如果回顾一下,当时1997、1998年正是国营企业下岗最高峰的时候。

  喜大狼:把大学变成就业的蓄水池。

  汤敏: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毕业生,当时就是高中毕业,马上就要跟国营企业的职工竞争有限就业岗位。但是如果能够进大学,起码可以有三年到四年缓冲的时间。第三,教育是立国之本。有了好的教育,我们国民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从这三点,特别是头两点比较容易打动领导。

  喜大狼:当时提出扩招的建议时,有没有预料到在四年之后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里,扩招带来的大学生突然间走向社会,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汤敏:当时我们做了一些预测。"月有阴晴圆缺",经济发展是在四年前预料不准确的。比如说当时我们预料,1998年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最高潮的时候,我们预计经过二、三年以后,亚洲经济慢慢恢复,中国经济又恢复到高速增长,到了2003年,就应该是一个高增长期,对人才需求应该更大。但是没想到2001年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崩盘,然后又9.11,然后今年又来一个SARS,这些都对经济与就业会有所影响。关于这方面我等下还想更详细讲一下。

  喜大狼:不过这样说起来,我倒想起一本书美国人写的,说《不可预测的经济学家》,就说经济学家预测的都是不灵的。但是我倒不是说调侃汤博士,只是说可能在若干年前做的一个方案,在若干年后,今天当下这样一个环境来看,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来思考,这样一个一连串的社会发展的足迹,是不是这样一个意思?

  汤敏:对。

  喜大狼:下来我们就请汤博士来演讲,"中国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这样一个题目。大家欢迎。

  汤敏: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大学就业可能会越来越难。大家知道在2002年,当时大学生毕业生是145万人,到7月份的时候一次就业率是65%,到今年6月20号的时候一次就业率是50%。明年大学还在不断地扩招,就业肯定还很难。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大难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目前大学生实际上还是比较少的。我查了一下联合国科教文的资料,中国经过了扩招以后,到2002年18到22岁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是13%。而这个数字在1997年、1998年扩招之前才是7%。同样是2002年,西方发达国家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美国在70%以上。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周边国家,菲律宾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是31%,泰国是35%,我们的近邻韩国是78%。如果说西方国家,如果说韩国,因为它的人均GDP一万美元、两万美元以上,我们才有一千美元,说我们不跟它比,那么我们跟菲律宾比,跟泰国比。菲律宾的人均GDP比我们还稍微低一些,900美元,我们现在差不多一千美元了。泰国比我们稍微高一点儿,也高不了多少。从经济增长率来说,菲律宾百分之三点几,泰国百分之五,都是我们的一半左右。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它的GDP跟我们差不多,它们的大学入学率是我们的两倍到三倍呢?为什么在它的经济里头能够容纳这么多大学生就业,而我们刚刚达到了13%,都显得好像大学生过剩了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就这个问题做了些研究,我的结论是目前大学生并不是过剩,实际上中国的市场是完全可以容纳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甚至更多一些的大学生就业,都是可以容纳下来的,现在问题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想讲三点
  第一,大学就业为什么这么难?
  第二个,大学生今后就业的机会在什么地方?
  第三,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样抓住好的就业机会。
  我想一点一点来谈。
  第一个,就业为什么这么难?难,是因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从短期来说,现在整个的世界经济不太景气,由于美国9.11以及纳斯达克崩盘的影响,原来能容纳大量的学生就业的几个行业,比如说高科技,金融行业,目前都不景气。整个中国经济最近受SARS的影响,也还处于一个相对低速发展的时期。这些会短期内对就业产生一些影响。从中期来说,我们还碰到另外一个大的向市场经济转型问题。目前不仅是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计划经济制度下低工资高就业的形式在市场经济下是不合适的。我们现在正在大规模地进行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集体企业也在改革。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1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里头,一共减少了五千万个工作机会。
  另外,我们很多大学生原来是到政府工作的,到事业单位工作的,而这些地方也正在收缩。政府也在进行着行政改革。这些传统的容纳相当多的大学生的行业正在萎缩。这是跟我们目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有关,这可能是一个中期的现象。
  再加上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政策上也有所偏颇,以增长优先。各级政府特别地方政府追求高增长。什么样的工业能高增长呢?大工业,高新技术工业。从GDP来说它增长比较快。但是缺点是什么呢?投资比较大,就业容纳量不大。所以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个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最近学者做了一个研究,如果拿八十年代跟九十年代对比,八十年代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就业,是目前九十年代以后的三倍。追求高增长,但是没有把就业放在一个很高的地位上的这种政策,也造成了我们目前就业难的问题。
  据统计2003年,我们整个全社会非农的劳动供给大约二千四百万人,但是今年我们新增的非农工作岗位有多少呢?大概才有八百万个岗位。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想找工作能找到工作。我们全社会大的宏观环境是这样的。大学生作为寻找就业的一分子,当然也会比较困难。
  第二大学生就业难跟高等教育的改革滞后有一些关系。我们整个社会发展非常快,经济结构发展非常快,企业的需求也发展非常快,但是大学教育发展比较慢。从专业设置,教材,到对学生培养的方式,还没有很快赶上社会的需求。因此企业感觉到有些大学生出来上不了手,做不了事。企业不太爱要新毕业的大学生。
  第三就是我们大学生本身,包括家长的就业观念问题。现在整个大学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记得1977年考大学的时候,我们当时是十一届的毕业生都在考大学,录取率大概也就是1%、2%左右。精英教育时取很少的人。


  喜大狼: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天之骄子。


  汤敏:精英教育相适应的就业是一些精英的岗位。比如说政府部门啊,比如说学术研究机构等等,等等。而现在我们大学录取率有13%到15%,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式教育。大众式教育最低的标准,是适龄青年15%上大学,就叫大众式教育了。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了大众式教育。
  既然入学时是一种大众式教育,那么当然就业也要相适应的一种大众式的就业。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包括你们的家长,大家还是期待着:我毕业时候就找到很好的工作,为什么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没能找到同样好的工作呢?最好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比我找的工作更好,这样我才能满足,否则的话就会有失落感。同样大学生也是这样想,看到我们大哥哥、大姐姐们工作都很好,我们找不到同样的工作了,就会有失落感。甚至没找到这个工作,我就不去做,宁愿在家待着,这点跟就业观念的变化也是有关的。我们得转变观念,认识到情况发生变化了,就业观念也得发生变化。
最后一个,我觉得跟我们的统计有一些关系。现在所谈的一次就业率,就是说到了7月份的时候,它的签约率。这跟过去计划经济时候的概念有关。大学生一定要签约了才算就业,不签约就不算就业。但是现在就业已经非常灵活了,据说光在深圳市就有十万大学毕业生没签约,但都有工作。这种签约率,是不是真正是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大学就业跟以前不一样。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今天两点钟宣布,明天打铺盖就走人。你进大学的时候就都知道你大概上哪去的。根据定向来招的。那么当然毕业的时候,签约率都是百分之百。现在是双向选择,选择嘛就需要时间。不但是企业挑大学生,大学生还在挑企业。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卡七月份计算签约率,然后媒体一报道,一般人也搞不清楚签约率跟失业率有什么关系。大家觉得一定是50%的大学生都失业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科学地来做就业统计,这非常重要。
  结合起来,这就是造成了为什么我们大家都感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难是难了,怎么办?未来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在什么地方?这个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大学生就业新的机会在哪里?
  我要强调一个新机会,为什么呢?精英式的位置还有,政府还是要一些,外企、国企还是要一些,这些是大学生们比较向往的固定的、长期的工作。但是显然如果大学生只盯着这样的就业机会,那就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一个就业机会。我们现在重要的要看新的就业机会。
  新的就业机会在哪里呢?我们看一看统计数字。从1995年到2001年,我们的国企和集体企业雇员减少了五千万,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其它形式的企业的雇员增加了三千万人。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地增加。现在在民营企业里工作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在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而且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非常快,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新增的就业机会的部分。一部分大学生,就应该盯着这一个市场。
  目前全国有中小企业八百万个,雇佣了全国就业的75%的人。中国的新增的工业产值75%是由中小企业产生的,中小企业在中国已经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些迅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是相当部分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很好的机会。现在有八百万个中小企业,只有两百万个大学生,假如每四个中小企业雇一个人,今年所有的大学生全部都可以就业了。

  喜大狼:还不够,还要到越南引进。

  汤敏:因为中小企业的数目是非常大的,就业机会是很多的。但是马上涉及到一个问题,同学们可能就会说,到中小企业工作会不会埋没我这个人才,我是不是白念了这个大学,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想。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按照最新的划分,在中国年产值五亿元以下的企业,雇佣人在五百人以下的企业就叫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并不是大家想的就是一个特别小的作坊。实际在中国,我们说的八百万里头有很多是年产四亿九千万,有四百九十人的一个很大的企业。我们的中小企业的定义跟国际上不太一样,范围非常宽。中小企业里头,大学生去绝对不会被埋没,问题反而是你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第二,从人生设计来说,如果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未来的发展最有前途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的话,如果你加入了这部分经济,就会有发展前途。反过来如果你进了一些现在看来还过得去的国营企业,三年以后一改制、一精简你可能就没有工作了。所以大家要看清楚。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还是最近十几年刚刚才发展起来。未来的十年,未来的十五年、二十年,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最快的时候。从你的人生设计来说,如果你想发财,你想成大腕,那么很可能到中小企业比你去到一个机关去工作,甚至到一个大企业去工作更好一些。
  第三条我想讲的是如何能抓住好的工作机会。我认为只要大家开拓了思路,是不愁工作机会的。但是怎么样才能够抓到更好的机会,使自己发展更快?首先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像刚才所谈到的,不要鄙视中小企业这样的就业机会。要把第一个工作,当成一个学习的继续。在以前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一旦你工作了,你一辈子就这做这个工作。一旦到哪个地方落下了,你一辈子就在那个地方。但是现在市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换工作跳槽的情况已经是非常普遍了。在西方,如果你每年换一个工作,老板可能认为你有问题,但是如果五年、七年不换一个工作,你同样也有点问题。
  你的第一个工作,并不是一辈子的工作,是你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从自己的人生的长期的考虑,来开拓就业机会,来考虑就业问题。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中小企业做起。不要有从一而终的这种思路。

  第二,在校期间,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记得小时候,当时都是少先队,大队长叫:准备好了吗?底下就得回答"时刻准备着"。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我们当然可以去埋怨大学教育不好,老师没教给我们什么特别有用的东西,教育改革太慢,户籍制改革太慢。可这些都不是你我能解决的问题。你、我能解决的,特别是你自己能解决的,在给定的条件下,怎么样来发挥最大能动作用,把自己准备好。我觉得有几个事可以做一下,我们可利用寒假、暑假,到企业里去实习,去工作,去了解这个社会,甚至到哪里去做做扶贫工作,使自己增加见识。别把这个到网吧里浪费了。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社会知识更重要。在你实习的过程中,企业也对你有所了解。在国外很多的工作都是在实习中单位觉得这个人不错,跟他说你毕业就到我这儿来吧。毕业后他就到那儿去了。
  另外,大家学习一定要有灵活性。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非常幸运的是,武汉大学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学分制。你可以到别的系去选课,我跟我太太当时就到经济系去选课,除了学数学以外也同时在学经济。我们毕业以后不是数学用上了,反而是学经济这部分用上了。后来到国外我也是学经济,现在我们整个在经济、金融这方面发展。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在大学把经济系课选了,没有做这个准备,当机会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也抓不住。
  在我们的学习里头还不要漏了一条,叫创业的准备。我不是鼓励我们同学马上就跟比尔盖茨一样,大学时候就把学业辞了,做一个什么企业去。这个我们要小心,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尔盖茨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但是上了比尔盖茨模式当的人可能有千千万万。我不鼓励这个。但是我们应该种下创业的种子。你们作为大学生,不但以后要就业,你还要创造就业机会。国家在你们的身上已经投了好多的钱,你们不但要自己做好,而且还要创造就业机会,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大家还要有一种创业的概念。在中华文化里,这种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概念又特别强。到海外去,你看华人都在做中小企业。有人认为,中华文化跟犹太的文化是最好经商的,中华文化又最好做中小企业,大了反而做不好。大家都想当鸡头不当凤尾。我们本身文化里头是有一种创业精神,是有一种做中小企业的冲动的。我们现在要做好准备,不但是出去跟中小企业打工,不但要跟民营企业打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你自己拉出一个企业来。不但是自己有了就业,甚至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就业。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还要到国外去就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劳动力有可能要到国外去。我们所谓输出劳动力到国外去,不是说输出最低档的劳动力。可能因为我们的教育比较发达,比较领先,那么很多人可以到国外工作。我们自己就是第一批到国外打工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企业打工。以后我们的企业还要走出去,需要那些对国外情况比较了解,要有一定的能力的人。这些机会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英语要过关,对国外的情况比较了解,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当一旦有这个时机成熟,大家也不要放弃这样的机会。

  总结一下,是的,大学生现在就业是挺难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希望,只要拓宽我们的视野,改变思路,在一个发展最快的经济里头,大学生毕业生是不可能找不到工作机会的。但是我们要抛开原来那种传统的想法。与此同时大学要改革,劳动力就业市场要改革,户籍也要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同学,要赶紧把自己设计好,赶紧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应该来说,未来中国的市场前途是非常好的,在这个市场里工作和学习的同学们的机会也是非常多,非常的光明。谢谢大家。

  喜大狼:有一些网友提这样的问题,可能也跟我们在座的同学们都相关。一个网友叫做一江春水何处流,他说我今年毕业,学校帮我们联系了几家中小企业就业,可是工资太低谈不拢。有人说我好高骛远,但是我读大学是个人投资,投了三、五万了,工资太低怎么回收这个投入,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我急于挣大钱。难道这不也算有理想有抱负吗?是不是这样的?

  汤敏:对,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因为大学已经不是过去一样,当时我们上大学是一分钱不用交的。现在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投资,期望着更高一些的工资,期望一些更好的单位,这个无可厚非。但是问题是,在市场经济里是双向选择的。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工作的时候,你怎么办?这个同学,目前存在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想只有几个办法,一个继续找,找一个更高工资,更高回报的。另外一个呢,就是要像刚才我说的,开拓思路。你到底是想要你的第一笔钱挣大呢,还是想你今后的钱挣大。你的第一期的工资只是你的一个发展的机会。很可能对于大的国企来说,第一笔钱给你高,一开始进入给你相对高工资,但是以后升的机会非常少。在大单位你成天在给人抄写,三年以后还是在抄写。你不可能升几级。而在一个中小企业,一开始它是不可能给你比较高的工资,但你如真能给人赚钱的话,你的工资马上就上去了。我们不要拿原来的计划经济下的那种一锤定终生的就业观念来看待中小企业。你在做好了,没准自己开一个中小企业,当成老板了。你可能将来的收入更高。所以我们现在要的是未来的期望收入,而不是说现在的收入。反过来说投资,不是说投一笔钱明天我就要把这钱收回,没有那么好的投资。教育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因此我们要有一个长期回报的观点。你就要研究,在给你的这三个、五个中小企业里头,哪些对你的长期收益最高,哪怕现在稍微给低一点,他的收入如果更灵活,有分成,你可能去干这个更好。

  喜大狼:在人生博弈中寻找现实的路径。

  汤敏:对,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喜大狼:下面我们把提问的时间交给同学们。

  学生:谢谢主持人,谢谢汤敏博士。我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就业问题是我们面临非常紧迫的问题。那么在今天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今天,我的很多的同学都在彷徨,是考研还是就业?如果是考研的话,我们可能将来会面临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就业机会,而且今年的研究生也是扩招,那就跟当年的大学生扩招是一样的。但是这一点确实又让我欢喜让我忧,我也是在准备考研,因为我在想如果三年以后,如果我考上研了,是不是也面临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那么到时候是不是博士生又要扩招,那么我们考了博士以后我们还应该要去考什么,谢谢。

  汤敏:对,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知识在爆炸,整个社会在发展。大家不知道听说过一个叫邢燕子的故事没有。在五十年代,邢燕子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最后她回乡去了,她变成了全国的劳动模范。因为她读了高中以后她回到农村去,去务农,变成全国的典型。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一个高中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回去务农就变成全国典型。现在一个高中生回去务农,我想也不是什么太不得了的事情。同样大学生也是这样,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大学越来越普及了,那么当然有一些原来认为是大专生应该做的事,现在用大学本科生也做了,同样的问题,研究生也一样。
当时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学本科就留在大学当助教,现在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甚至硕士生都留不下来。要博士生才能留到大学里当助教,这个没错,社会是进步的,本来一个大学生去教大学生是不合适的,国外是博士生留在大学当助教。当硕士生扩招了以后,以后你找工作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一个像现在,或者三年、五年前硕士生找到同样的工作,道理是一样的。那么怎么办,就看你自己的人生设计。现在讲的是终生学习。大家不要以为上了个大学很了不得,从将来的要求来说,稍微重要的一些的工作得要硕士以上才能做。你现在上硕士,又比起码比现在的这二百一十二万的大学生高了一些。你再上博士,你又比那个五十万的硕士高了一截。多学习总是没错。但是什么时候学,是不是你现在马上学呢,是不是我先工作几年再去学一个硕士,可能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一些。比如说MBA一般来说在国外不招大学毕业生,起码工作两、三年以后才招你回来。
  所以上不上硕士跟你自己的人生设计有关,这是你的投资,投资就是有风险的。

  学生:您好汤博士,在两年前我还曾经决心决心要投入祖国的西部大开发,但是在北京生活了两年之后,我就有一些动摇,我想问一下,我们在选择留在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与投身西部开发,我们的机会成本是多大。

  汤敏: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家也在鼓励一些同学到西部去,西部确实也需要人才。这就看你自己,你根据自己的选择,北京也有很多机会。如果你在北京找不到的话,或者你找一个很差的机会,但是西部有个更好的机会,那你就来平衡一下,和你未来平衡。国家目前这个西部工作更像在美国当时成立叫"和平队"的那种,是作为一种自愿者到西部服务两年,我鼓励很多很多同学去工作两年,去了解社会。在美国大学生参加政府"和平队",他可以到国外也可以在国内。他回来了以后企业一般都抢着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真是经过艰苦了,知道社会怎么回事了。他在企业里做得会更好。我觉得大学生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如果你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在你手边的话,也不妨去看一看西部和贫困地区的人民是怎么样生活,这对你一辈子都有好处。像我们,以前都插过队,我到目前为止还不后悔当时插队那一段的经历。确实对我一辈子都很有好处。至于你个人那个问题,我现在也不好给你一个很具体的解答,从你自己的长期的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对你来说什么发展更快、更好,最关键是你想要什么,你觉得干什么你更高兴。

  学生:汤博士您好,我是来自北京京大学校,我们北京京大学校是一个北京高自考学校,是属于民办学校。刚才我们学长们说他们以后参加就业特别困难,我就想作为一个高自考的学生,大学毕业以后如果找工作的话会比他们难上加难的,我希望你们在对我们这些高自考的学生,对以后他们参加工作给我们一点迷津指点一下。

  汤敏:对民办学校的歧视不但是就业,而且包括入学,助学贷款,据说连火车票不一样。

  喜大狼:坐火车都不承认能够买半票的资格,

  汤敏: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国家也慢慢在解决,学者们也一直在呼吁,作为我个人来说也非常同情你们这种境况。但是反过来,如果做好的话,民办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比公办学校更大一些。因为民办学校它完全是靠民办,如果做不好的话人家就不来了,学校得垮台了。公办学校不一样,反正教育部有拨款,即使办不好他可以撑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办学校如果办得好的话,实际上改革比公办学校更快。谁改得快,谁适应这市场快,谁就能抓住市场这个蛋糕,反过来你就会慢慢被市场淘汰。作为民办学校来说你们有劣势,也有优势。如果说公立学校同学得出去实习的话,你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习,你们要比他们付出更大一些的代价。这就是现实。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就业的相当部分是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更重要的看你这个人学的是什么,你有没有过人的本事,而对学校的牌子要求更少一些。但是像原来的国企政府部门把学校的牌子看得更重一些。所以以后的发展实际上对民营学校是更有利的。但是作为你来说,作为民营学校的同学来说,要付出更多一些的努力。

  喜大狼:好的今天呢我们请了汤博士就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讲了这么多,最后我们请汤博士用一句话来指点或者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学生就业难的这样一些现象以及出路。

  汤敏:我想说:拓宽视野,转变思路,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我坚信,中国的市场完全能够容纳下中国的大学生。

  喜大狼:谢谢汤博士,也谢谢东方大学城的同学们和老师们,《世纪大讲堂》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次同一时间再见。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