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银行专业化在中欧及东欧国家的风险效应

  2003年9月11日下午,德国波恩大学欧洲一体化研究中心的Valeriya Dinger女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做了题为“银行专业化在中欧及东欧国家的风险效应” 的报告。

  Valeriya Dinger女士介绍了过去十年来在中欧及东欧国家(CEE)的银行业所发生的一些值得注意的事实。尽管巨变前高度集中的垄断银行体系在这段时间中很大程度上自由化了,市场中也新增了不少竞争者,然而在一些国家中,以往体系下的一些大银行发挥其网络广、关系多的优势相对而言更专业化于吸纳储蓄,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新银行则专门从事向新生的私人产业部门融资。这样一来,大的老银行手里常常有闲余资金,而新的小银行则缺少资金,在这其中平衡两者不同状态的即是银行间的借贷市场。Valeriya Dinger女士称这种情况为“两级结构”:首先大银行从公众吸纳储蓄,接着小银行从大银行处获得存款并把资金注入实物部门。

  这种结构对于银行风险有什么样的影响,Valeriya Dinger女士在她的论文中主要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以往文献对银行间借贷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流动性保险的作用, 或是中央银行的储备要求,很少考虑到像银行专业化这样的结构因素。另外一方面,以有分析所研究的银行间借贷市场与同业监督之间关系,以降低道德风险(政府总会对银行伸出援手)为其基本前提的,但在CEE国家中政府解救小银行的可能性较小,所以,Valeriya Dinger女士采用了一个不同的框架对两级结构的风险后果进行了分析。

  在银行与其储户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Valeriya Dinger女士假设市场上存在两类银行及两类投资项目。大银行得到政府的隐性承诺因此风险较低,利率也较低,小银行由于其资产组合不够多元化同时也没有政府保护,因此风险高利率也高一些。两类项目中,期望回报高的项目在好状态的支付要低于期望回报低的项目在好状态下的支付。于是,存在一个融资成本的临界值,使得小银行在这个临界值之上会选择坏项目。如果引入监控的话,在小银行存钱的小储户由于单个的存款都不是很大,由他们各自实施监控的成本超过其收益,所以他们不会主动监控小银行的行为。然而对于大银行而言,它在小银行的存款额相对来讲很大,只要实施监控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大银行就会选择监控小银行行为。另外一方面,从存在高道德风险的小银行角度而言,虽然接受监控会影响收益,但它从大银行处获得的资金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小银行也愿意受监控。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Valeriya Dinger女士作出推论,认为从银行间借贷市场融资的小银行在选择风险项目上相比较而言会更加保守。她使用1994至2000年中10个CEE国家299个银行的面板数据首先对“两级结构”的显著程度作了分析,之后对模型的推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明显揭示了银行间借贷对小银行的风险有减轻的作用。

  讨论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沈明高教授提出了两点疑问,一是大银行为什么不选择给企业直接贷款,二是计量检验中得到的变量关系可能是逆向的:考虑到甄别作用(screening      effect),可能是大银行在一开始挑选借款对象时就选择风险小的小银行。对于第一点,Valeriya Dinger女士解释说CEE国家中新生的私人企业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它们往往会选择小银行而不是层级多且经常有官僚作风的大银行。对于第二点,Valeriya Dinger女士也同意有这样的可能性,沈明高教授建议在模型中还考虑信誉的因素。

  (李远芳,白营整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