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On Seeing, but not believing:Technological Chang

4月23日下午2:30-4:30,逸夫科技楼5号会议室,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James Riedel教授做了题为On Seeing, but not believ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的演讲。他的演讲对近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论。

James Riedel教授在阅读相关研究时发现,对于中国经济变化的规模与范围的感觉,得自随意观察的结果和得自官方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相差甚远:近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没有任何技术进步,但这一事实却被我们所看到的大街上便宜的消费品、最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高耸的大厦上的通讯塔等所掩盖。我们究竟是被我们的眼睛还是被经济学家的分析所误导?这次演讲谈论了这一问题,并讨论了经济增长核算中的一些问题和缺点。

James Riedel教授的演讲包括六大部分:

1.      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

Solow增长模型为经济增长核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其核心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该函数的变形可以得出,资本积聚、就业增长和技术变化或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了产出增长的三个来源。

2.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衡量

James Riedel教授解释了一些学者得出不同的GDP增长率的原因。真实GDP增长衡量中的错误在全要素增长率增长(TFPG)中也有发生,因此将TFPG夸大了1至2个百分点。

公开发表的就业数据缩小了有效劳动力的增长。这是由于对劳动力的教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并未被计算在内。这就导致了劳动力贡献被缩小而TFPG贡献被夸大。

他认为,每单位资本收入的增长,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后者的来源,在一个增长核算的框架里,则来自于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TFPG)。

3.      对于中国全要素增长率增长的解释

对于中国经济变化的规模与范围的感觉,得自随意观察的结果和得自官方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相差甚远。对此的解释是:

①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提供的数据仅仅是“统计事实”,是不够精确的,一项事实需要有理论的支撑。

②              始于70年代末的20多年的改革过程的影响,导致了经济市场化和在国际劳动力分工中的完整化——经济水平还是增长效应?

③              资本积聚与技术变化的关系的角度

④             通常解释TFPG的角度,包括农业向外的劳动力转移、工业内部劳动力由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的转移、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逐渐提高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

4.      对于投资的贡献的再思考

首先,是什么造成了劳动力的重新配置?

其次,劳动力供给充分的经济中的就业增长。

再次,资本的贡献的衡量:将资本看作是均一的资产;资本证券的贬值;由于退化造成的贬值没有社会成本;对于投资的保守估计可达2.5%。

5.      对于技术变化的再思考

对于Solow模型将技术变化作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这一处理方法的不满导致了“内生增长模型”的应用。投资被看作技术变化的来源之一,“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增长”。

6.      关于中国储蓄和消费的一些问题

James Riedel教授关于中国的投资和储蓄情况提了如下几个问题:如何解释创新积聚的下降和同时固定投资的增长?如何解释自从1990年以来SOE角色的下降?在中国哪些人投资、哪些人消费?等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