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CCER-NBER第八届年会简报之一

 

2006628-7月1,CCER-NBER第八届年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年会邀请了来自哈佛、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普林斯顿、麻省理工、芝加哥、马里兰等大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多位国外著名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的众多国内学者和专家参加会议。我们分多期简报报道本次年会研讨内容,本期报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和NBER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教授发言主要内容。

 

“十一五”规划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51011,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在该《建议》的基础上,国务院起草了“十一五”规划,并在2006314由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建议》和“十一五”规划都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框架。这里我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胡和温领导下的经济表现;二、“十一五”规划面临的挑战;三、科学发展观和“十一五”规划;四、结论。

一、中国经济的表现

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了通货紧缩。1998-2002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相对疲软的阶段。2003年三月,胡锦涛和温家宝接替江泽民和朱镕基开始执政。执政后,胡和温立即遇到SARS的挑战。然而,2003年中国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消费者价格指数在经历了1998-2002的持续下降之后,终于在2003年开始上扬,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在胡锦涛和温家宝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表现出良好增长势头。200320042004三年中,GDP增长率分别达到10.0%10.1%9.9%;贸易增长率分别为37.4%35.7% 23.2%。如此高速的增长率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二、“十一五”规划时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三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十一五”规划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过剩生产能力。2003, 20042005年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连续三年的投资过热。2003年投资增长率为27.7%2004年投资增长率为25.8%2005年投资增长率为25.7%。三年投资增长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投资过热导致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而走出通货紧缩。过剩生产能力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导致通货紧缩等。目前,过剩生产能力仍然是中国经济一个潜在的大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就存在过剩生产能力,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投资浪潮,目前这些项目已经陆续建成,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通货紧缩的压力再度突现,企业盈利下降,亏损增加。

二是收入水平低。尽管在过去27年中,中国GDP平均增长率达到了令人诧异的9.4%的高水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2005年美国人均收入水平为40100美元,而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为1730美元,仅仅是美国的4%。以购买力平价来衡量,2005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也仅仅是美国的15%。从人均社会财富来看,中国仅仅为9,387,仅仅是美国的1.8%

三是资源与环境压力。在2004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总量的4%,但却消耗占世界总量12%的主要能源,15%的淡水,25%的铝氧化物,28%的钢材和50%的水泥。能源和电力弹性在近年来显著增长。世界银行研究发现,19世纪90年代中国因为空气和水污染而损失8%GDP,而中科院的一项研究则显示2003年的这一损失达到15%。资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潜在阻碍因素

四是收入差距。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城乡差距也在扩大。城乡收入比率从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波动上升,到2002年以后,已经超过31。这种个体间、地区间以及城乡间收入不平衡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五是社会保障和老龄化。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4年已经有12.4%的人口超过60岁。据估计,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存在3000亿到10000亿人民币的缺口。

六是改革进程尚未完成。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有许多改革尚未完成,需要进一步推进。据估计,国有银行目前已经积压了超过10000亿人民币的坏帐;股票市场投机性大,各种弊端丛生;县一级政府共有约8000亿人民币的债务;多数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仍然不佳……这些都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进一步改革的重大课题。

 

三、科学发展观与十一五规划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原则。其主要内容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政府应该依靠经济改革和发展来解决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人为本,均衡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十一五规划,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线索。其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区域均衡增长,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有如下三个问题必须回答清楚。

第一,过剩生产能力是否会减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中国经济会受到过剩生产能力的影响,但是经济还是很可能保持高速增长。首先,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还很大。投资增长率在未来几年中还是很可能保持在1520%。其次,新农村运动需要巨大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吸收过剩的产能,同时可以释放很大一部分存量需求。最后,中国消费增长率在2006年还是很可能保持在8%或者更高,并在未来几年中保持在7%以上。

第二,金融业是否会出现危机?我认为不会。国有银行的存款有国家完全的保障,不存在银行破产的风险。国企改革会减少政策性贷款的需求。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加速银行业的改革。

第三,社会动荡是否会发生?不会。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国目前的这些矛盾都是区域性的,不太可能演变为全国性的事件。中国政府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有能力处理各种区域性的不稳定。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计划将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收入分配、减小地区差距和促进社会发展,由此将缓解社会的紧张态势。所以虽然中国还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但不会引起社会动荡。可以通过经济发展逐步很好的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目前具有三个非常有利条件。首先,中国的领导人是非常有智慧与务实的。第二,现在中国大陆的民众与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台湾、韩国和日本民众一样,对于经由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具有强烈的愿望。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大量涌入中国并带来新的资本、管理、技术和市场。这些将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三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四、结论

中国将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和开放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和下一个十年中,中国有能力克服或者缓解目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特点和巨大发展,使我们观察到许多非常有趣的现象,为经济理论创新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国际资本流动

马丁·费尔德斯坦(美国哈佛大学)

2005年,美国经济表现出相当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美国遭遇了两次大规模飓风袭击,而且2003-2005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从而使美国实际收入下降了1400亿美元,超过美国GDP1%。在这么不利的条件下,去年实际GDP增长率达到3.5,这非常了不起。货币政策是经济能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条件下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原因。尽管截至2004年初,GDP价格指数和和其它通货膨胀指标上升到大约3%,但由于担心回到2003年的通货紧缩,联储在2003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至仅1%后,采取了逐步升息的方法,每步只升25个基本点。极低的联邦基金利率和对联邦基金利率只会缓慢地逐步上升的预期,导致长期利率下降并且持续走低。传统新型家庭抵押贷款利率在2001年高于7%,而到2005年下半年在它和其它利率一起开始上升之前,已经下降到了只有5.75%

抵押贷款利率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导致了史无前例的抵押贷款融资量。用新的抵押贷款代替旧抵押贷款不仅支付更低的月利率,而且能在他们进行再融资时提出资金。由于前期住宅价格上升,使得可供提取的证券数量常常很大。资金一小部分用于减少其它负债或投资到其它金融资产,大部分被用于了消费支出。因而,这种再融资过程使得消费者现金支出的增加快于收入增长,即导致储蓄率下降。2005年下半年,总体家户储蓄率下降到-1.1%。这种个人储蓄率的急剧下降,大约相当于GDP2.5%。这足够在支付能源上涨增加的成本的同时提高国内产品和服务得消费。因此,抵押贷款再融资的繁荣是导致2005年消费支出得以持续和经济总体增长势头强劲的主要原因。

劳动生产率1995年以前年均增长率为1.5%1995-2001年上升到2.5%2001-2005年突然加速增长到3.5%。但是2002年开始以后生产率下降。2001-2002年生产率增长率为4%,但以后三年逐年下降,分别为3.8%3.4%2.7%。最近四年生产率增长放慢以及伴随的名义工资增长加速,导致单位劳动成本持续上升。非农业部门对单位劳动小时的补偿逐渐上升,2001-2002年度为3.5%,以后三年分别为:4.0% 4.5%5.2%。结果是,四年内单位劳动成本的增长幅度在增加。从2001-2002年度的-0.5%,上升为随后三年的0.2%1.1%2.4%。可以认为,单位劳动成本逐年上升的路径对产品施加了涨价的压力。这从随后四年中非农业部门的隐含价格紧缩指数的变化路径中显而易见。2001-2002年,非农业部门的隐含价格指数上升率为1.1%,随后三年分别上升到了1.1%1.3%2.8%

对美国资本项目盈余(经常项目赤字)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有巨大的贸易盈余,而美国有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很大,在工业化国家中是史无前例的,而且还在快速增加。2005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7250亿美元,占美国GDP5.8%。是2001年的两倍,1998年的四倍多。为了为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美国需要巨大的资本项目盈余。尽管无法弄清楚谁为美国提供了巨额资本流入,但是最大的来源可能是外国政府和其它公共组织。比如OPEC、中国等。

美国可以自己解决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而不一定非得需要多个国家统一协调。美国巨大贸易赤字的原因在于美国储蓄率太低,近年来甚至维持在负的水平上。根据贸易余额等于储蓄减去投资,由于美国投资率相对稳定为正,低的(甚至负的)投资率必然导致贸易逆差。所以,国内投资和消费习性才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近年来由于中国储蓄率高达45%以上,超过投资率,所以尽管中国投资率也非常高,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可能对中国的贸易盈余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对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影响就更小。所以,美国解决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途径在于提高储蓄率或者降低投资率,同时可以配以美元适当的贬值。

 

 

(张红松整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