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简报之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部在花旗基金会支持下,于2009年7月17-24日举办了“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来自海峡两岸35所高校的近百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夏令营,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危机下的产业重组与企业融资”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我们分五期简报报道部分讲演内容。本期简要报道7月19日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和7月20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教授的演讲内容。

海闻: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

海闻教授的演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衰退。海闻教授认为,可以用两个关键词简单地描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一是次贷危机,二是雷曼兄弟的破产。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一方面,这次危机是人类在开拓新的行业的道路上遇到的不可避免的一次失误;另一方面,如果当时处理的好的话,这次危机是可能不爆发的。美国政府没有及时拯救雷曼兄弟,造成了严重后果,最终诱发金融危机爆发,这反映出这次危机偶然性。

关于这场经济危机会持续多久,海闻教授认为,这次危机没有1929-33年的那场大萧条那么严重,这从金融机构的倒闭率等金融数据、GDP和失业率等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在与美国八九十年代的经济衰退进行对比后,海闻教授认为,这次危机实际上最多只是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另外,各国政府在危机发生后的积极干预以及各国的相互协调,也对应付这次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的看来,海闻教授觉得这次金融危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经济从中恢复的时间大概会是三年。

演讲的第二部分是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要知道中国经济什么时候恢复,要先明白经济恢复的指标是什么。宏观经济有四个重要指标,分别是GDP、物价、失业率、国际收支。它们是政府观察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国GDP今年第一季度增长6.1%,第二季度增长7.9%,可见经济在回升,预计第三、四季度增长率会达到8%和9%。目前通货膨胀不是问题。失业的问题较严重,而且社会关注不够。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的失业不及实际的失业人口,需要有更准确的失业统计指标来反映真实情况。另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是扩招的问题,其中有观念问题,即大学生都想在大城市找工作。出口下降较多,一方面因为外国需求大量下降,另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使得信贷更严格,造成出口下降。

引起中国近期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影响资本和货币市场,进而使得投资和贸易减少。内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度和不恰当的宏观紧缩政策,二是去年的通货膨胀与我国运动式的产业升级相联合,三是我国超前的劳工标准。分析这次中国面临的经济危机一定要分清内外因,不能一概推到金融风暴的身上。经济学者尤其要注意,不要受媒体言论所左右。

演讲第三部分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首先,我国经济现在处在并将持续处在经济起飞阶段,并且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将拥有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其次,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巨大的内需保证了我国经济发展拥有很大潜力。再者,我国制度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可以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以上三方面保证了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

演讲第四部分讨论了拉动中国内需的主要动力——城市化。首先,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经道路。其次,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后,中国城市化还存在观念、体制和政策、城乡利益冲突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

演讲第五部分谈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为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要避免大国集体行动的现状。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加大开放力度,促进竞争,扩大企业的规模。为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要关注收入分配、健康教育等根本性的问题。为避免国际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用大国的心态看待和处理国际上的政治冲突、经济竞争以及社会文化领域的不友好态度,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既不能软弱也不能过分张扬。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我们这代人要为中国的顺利转型、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问题:中国有没有可能发展类似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划,进行一种有目的的对外援助,自己培养外需?比如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把非洲朋友变富。

回答:第一,我们不能放弃国际市场,我们确实需要国际市场来提供需求,出口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重要的方面。第二,这个想法太国际主义了。我们与美国当年的情况不同,还没到把钱给别人花的富裕程度。其实中国很多地方缺钱,西部还很穷。我们现在那么多外汇可以花,应该趁机把保护性关税降下来。现在我国平均关税10%,而发达国家平均值3%,WTO国家平均值是6%。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进口更多东西。不要太看重我们的经济实力,现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也已经很大。我们可以先自己给自己弄个马歇尔计划,或者希望别人给我们弄个马歇尔计划。 

卢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我国开放经济增长面临新问题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七八年间经历了一个开放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我国处在开放成长,经济快速追赶这样一个特定时期,对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增长。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引起全球市场的一些变化,特别是价格的变动。当然,波动的背后也包含美元的货币因素,甚至包括金融市场一些新的衍生品工具的运作,但是需求的增长是价格波动的最根本原因。这种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市场波动及原因

近年国际商品价格波动的事实如下:CRB(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Chicago, IL)现货价格指数在2002-2008年间翻倍增长,随后在今年2月急剧下跌,2-6月之间又上涨约24%。分类商品中金属类商品价格波动幅度最大。四种矿物价格(铜,铝,铁和原油)波动非常明显,特别是铜价经历了一个世纪罕见的起伏。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的,是海运费用的增加。三类海运价格指数大幅波动,尤其是干散货海运费用价格指数经历从未有过的波动。

市场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球需求增长为基本面因素。若干资源性商品需求增长,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比早先时期增长率提升。大宗商品海运量,尤其还是大宗干散货海运量增长强劲。不同时期海运量增长率显示2002-2007年海运量增速比早先时期较大幅度提升,同时海运富裕供给能力缩减。但是原油需求增长相对温和,油价飙升与供给面因素变动之间存在较多联系。基本来看,目前是需求增长驱动的商品景气行情。

二,美元贬值和过剩为背景条件。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反映在2002-2007年TED Spread(美国国债与欧洲美元利差)处在较低水平。美元汇率变动和流动性过剩放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和波动的幅度。

三,金融投机的推波助澜作用。近年全球商品价格波动重要特点之一在于伴随价格指数变动,投资者资金大规模进出。商品衍生品投资市场受少数国际大投行影响较大,具有寡头结构特点,近年空前规模的金融投资者参与,一定程度上对商品价格的飙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因素”实证观察

中国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可以从需求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革命两个方面看:

一,中国的需求增长是推动全球需求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伴随城市、工业化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大宗商品消费绝对量大幅增长,在世界消费总量中所占份额有较快提升。三种基础金属与原油消费需求增长率与早先时期相比不同程度较大增长,其中铁矿石消费增长率更是高达26.3%。由于中国市场巨大,其对世界市场的增量贡献值高,2001至2007年间铜铝铁表观消费增量贡献比率均超过50%。另外经验数据表明,CRB金属价格走势与我国钢铁以及工业生产走势存在高相关度,全球干散货海运费用指数变动与我国进口变动也具有明显相关性。

二,我国劳动生产率革命也会对大众商品市场价格产生间接影响。我国在制造业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革命,加上灵活度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条件,会对美国宏观经济客观上产生两方面本身良性影响:通过较低进口价格抑制消费物价上涨,通过资本流入抑制长期利率提升。从而使美国内外部宏观经济关系形态发生转变,此前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规模扩大通常伴随长期利率和CPI上升,对宏观调整提供外部约束和压力。但是在2001-2006年前后上述关系呈现新形态:虽然双赤字规模持续恶化到空前水平,同时伴随较低通胀和长期利率水平。上述中国生产率追赶派生的良性贸易和资本效应构成推动上述新形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调整路径

部分受中国因素作用出现的商品价格和海运费用飙升,反转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变化给中国一般物价的变动带来压力,会对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影响。(2)影响贸易条件和国民福利。简略估计结果显示,狭义相对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导致2003-2008年福利损失超过1万亿元,约相当同期经济增长1/10。2008年福利损失约为4789亿元,相当于同年经济增长15%上下。(3)影响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比如,就铁矿石定价问题与国际寡头供应商的持续争论对国际关系产生带来冲击性影响;中国国有企业对国外大型资源性企业股权收购引发争议和广泛影响,等。

中国崛起派生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动,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整化解:(1)供给面的积极反应。航运业新船建造和交货量增加,有色金属部门勘探投资费用增加以及能源投资力度加大均会在中长期增加供给,缓解价格上升。(2)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适当加强在商品衍生品市场的过度金融投机或许能减少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改革建议要求把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OTC derivatives trade)集中到交易结算中心(CCP)进行以增加透明度。(3)中国企业学习逐步“走出去”。实施企业“走出去”方针可能会有积极影响:增加相关行业产能扩大投资,推动我国国际投资存量结构多样化;提升我国下游制造企业与上游原料供应商供应链内部整合性和协调性。但是应该注意到“走出去”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学习过程。(4)提升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度。转向更加均衡增长模式、通过改进宏观政策提升宏观经济运行稳定程度,有助于防止进口商品需求上冲过猛,避免进入国际短期供给线陡直部分。提升开放宏观经济稳定度,需要在汇率、利率、盯住通胀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5)更为长期范围的根本性调整。具有决定意义调整与两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各国在替代能源领域努力结果,能否最终改变依赖石化能源难以持续局面?其次,随我国走过城市化高速推进阶段,对新投入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终将见顶,达到发达国家成熟发展阶段增量相对稳定状态。

 

(王遐昕、许富强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