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社科院张宇燕讲解国际秩序及其演变与中国的对外战略



   12月18日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宇燕研究员应邀参加第11期国际经贸论坛,作了题为国际秩序及其演变与中国的对外战略的学术报告。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范爱军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孔庆峰教授、张宏教授、王美玲、林琳、陈晓莉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范爱军教授主持。

  张宇燕研究员谈到,非常高兴来到经济学院,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他说,国家秩序就是国家间的博弈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家间的权利和责任。这里的国家主要是指大国,当今的国际社会就像一个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现在的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变化就是20国集团的成立,G20成立的意义是把中国放入了一个正式的框架里,促成了G2的形成,更能反映现实的国际秩序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美关系是一种高度互补的关系,中国是储蓄大国、美国是消费大国,中国是出口大国、美国是进口大国。但是中美关系却是不稳定的,原因有三个,首先,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停滞,而中国迅速增长,发展势头太猛;其次,中国对资源能源的渴求太咄咄逼人,冲击了现有的供求体系,使美国具有恐惧感;最后,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中美国占了大量的便宜,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出售资产、资源、服务换来的,又用这些来购买美国国债,这是美国与我们玩的游戏,中国人不会永远满足于现有的不对称的地位。中国的发展对现有的国际秩序的冲击,影响到美国的既得利益。现在中国到了一个转折期,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在制定对外战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目标,要知道实现这个目标的资源、手段、路线图是什么,还要知道起“掣肘”作用的是什么。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和平的时间,中国要做的韬光养晦。中国需要资源特别是能源,在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时候要妥善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和平发展,实现工业化,中国正在做四件大事,第一,工业化,城市化;第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三,从相对封闭的环境向相对开放的环境转变;第四,从人治向法制转变。我们要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处理好对外贸易和区域合作。

  张教授自身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指出政治经济学关心的是人,是集团,这是它与经济学的区别。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常常要把自己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分析问题,而其他的经济学家则要把自己置身事外来看发生了什么。经济学家所提的建议或许同样地有理有据,但政治背后确实有一整套自己的逻辑。张教授的讲解幽默、风趣,却不乏深刻洞见。期间旁征博引,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值得回味的思想盛宴。

  最后,张宇燕研究员就同学们提出的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与带来的币值不稳定的矛盾问题、中美能源合作及中国的能源外交等问题一一给予精彩的解答。

  张宇燕,1979-1983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88年在芬兰赫尔辛基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任访问研究员,1992-1993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任访问学者。1997-1999年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现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