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李晓:东亚经济体难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2010年12月13日-14日,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术讲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复苏、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李晓。

  李晓: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汇报一下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当然这也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

  我们知道东亚货币合作在这次危机之后各个主要国家的反映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迅速的能够推进货币合作的进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明显的不同,这次危机之后,各国之间特别主要国家特别是中日之间围绕货币合作的分歧在急剧的增大,东亚货币合作陷入明显的挫折。

  首先CMI机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从2005年5月到今天一直把这个框架作为东亚货币合作主导性推动力量和框架,促进了多元化,表面上看取得很重要成果,金融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及时应用这样一个框架,谁也没有用这样一个框架。CMI问题大概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合作形式是论坛性质,大家讨论问题,没有硬性制度约束,再一个没有有关区域货币合作长期的目标。

  第二方面,汇率协调与合作未能产生突破性进展,2005年伊斯坦布尔会议上,曾经提出汇率政策的协调是东盟10+3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未来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着重应当讨论的问题,从宣言角度来讲出现了明显的倒退。亚洲货币单位计划的流产,亚行没有做出公开解释,事实上主要国家间围绕这个问题产生巨大分歧应该是重大原因。东亚各区经济体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跟这个地区没有及时的开展有效汇率协调与合作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中日两国对美元体制的支撑与依赖,我们自然成为这个体系最大支撑者,从逻辑关系上讲,一旦有了什么问题,我们会成为这个体制很大的受害者,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待这样一个问题才能把问题看的更加清楚。

  东亚经济体对美国国债持有情况,到今年6月份,中国八千多亿,日本八千多亿,基本数字是这样的:在所有美国国债外国持有者情况中亚洲占一多半,中日两国加起来又占亚洲一多半以上,这样一种金融均衡的状态,有人说叫恐怖的金融均衡,但无论怎么讲,这样一种均衡的关系,或者我们叫失衡,是否是可持续的呢?很多学者给出否定性评价,我的意见是这种状态的持续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下去,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美国QE2也好,QEN也好,如果能产生张礼卿教授谈的第一种后果,更多在国内刺激一定程度资产泡沫的出现的话,应当说美国继续提供市场的作用这种功能仍然继续发挥下去,在座各位一定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之所以要盯住美元,或者参考货币篮子中美元权重占很重要原因,美元作为传统性主导货币网络效应存在,但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亚洲经济体半个世纪经济增长和美国最终产品的市场开放有直接关系,如果美国不向亚洲地区开放市场,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货币盯住美元,也没有必要进行频繁的央行中国外汇市场干预,也没有必要积累这么多美元外汇储备,自然也没必要购买美国国债。

  说到这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这种失衡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可持续?是否有合理性呢?这样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危机呈哑铃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和这次危机爆发时明显处于各自为政的波动状态,一旦危机过后,大家处于收敛状态,说明东亚地区有一种自发的汇率的稳定需求,会形成自动的收敛的联动机制,当然,这种自发的机制是指向美元的,而且由于没有制度性安排的存在,所以是非常不稳定的。一旦发生危机,就会土崩瓦解。

  第三个表现主要国家合作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分歧,我们都经常提欧盟经验,欧盟经验其实主要要把合作从危机推进型走向大国推进型,我们一直强调10+3,实际上日本开始强调10+6甚至10+7,要把美国带进来,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中日两国针对货币合作策略有明显不同,中国事实上虽然周小川行长提出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我想理论上是否存在合理性应当有议论的空间,中国政府其实也敏锐的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从今天中国的经济地位来看,我们没有能力领导这样的改革,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东亚货币合作又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失望的状态,中国面对巨大的风险,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各种麻烦,主动性最强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虽然政府没有公开提出这样的战略,或者目标,但是我们实际上这样操作了,从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不断推进,这是在座众所周知的过程。这就发生中日两国对于货币合作策略上明显的不同,将影响未来亚洲货币合作具体的发展构想及其前景。

  陷入困境的根源是非常复杂的,这次合作陷入困境跟这次危机没有什么更大关系,因为这些矛盾是固有矛盾的,不是这次危机触发的矛盾。

  东亚经济体难以摆脱兑美元体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区域贸易中中间产品贸易虽然增长很快,但是最终产品市场依然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这是东亚地区一直到2008年为止中间产品贸易情况,最终产品贸易一直走低,中间产品占很大比重,最终产品还是要出口到以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特点,资本交易过程中,内部资金循环水平依然很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各经济体仍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美国作为东亚地区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东亚地区在短期内摆脱兑美元体制的依赖是困难的。

  这是到2008年最终产品市场比重图,美国比重不断降低,但事实上中国和日本是两个谁也无法取代今天美元的地位,美国地位虽然在降低,但是我们内部无法产生最主要的市场提供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航油一个问题,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学者经常考虑美国储蓄率,如果仅仅从美国储蓄率判断,说美国消费能力受到很大影响,这点应该有失偏颇,我们必须考虑美国是金融创新能力非常强大的国家,此前十年其,美国储蓄1.5万亿美元左右,美国金融资产累计起来相加大概35万亿美元,过去10年是储蓄22倍,随时可以变现,可以变成自己最大的消费,如何看待QE2,如果美国能够把QE2控制在张礼卿教授介绍的一定程度刺激美国资产泡沫,美国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其实对于维持现有世界经济均衡可能在一定意义上有好处,我们必须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否定美国人的做法,这是我今天想强调的一点。

  第二个问题,东亚地区整体上不具备推进货币合作走向深入的前提条件。我们经常用OCA理论衡量这个问题,但是两个问题不能忽视:第一,欧洲人实现了OCA理论及其目标有各种各样严格的前提假设。第二,与其说中国经济学家愿意用OCA理论核算出东亚地区是否适合于OCA相比有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东亚地区主要国家是否有意愿建立或实现OCA,货币合作在一定意义上不纯粹是经济学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在某些关键时期是国际政治学问题。

  东亚地区经济水平差距非常巨大,特别是中日之间GDP总量发展变化,GDP总量的变化,对地区性大国的失衡,对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别是国民意识、认知和相互信赖关系的影响十分巨大,不利于货币合作的开展,我刚从日本讲学半个月回来,给我最大感觉就是这次诸多事件包括领土事件出现以后,中日两国国民相互认知达到了冰点,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日本今天与其说有意愿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不如说更有诚意与美国建立更加紧密的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同盟关系,中日两国虽然有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但是更多的是企业微观层面经营策略和市场战略考虑,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中日两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政治互信和战略认同不会增强,将会有所减弱,这是客观现实。再一个重要原因,东亚国家处于主权扩张期,欧洲国家实际上是主权收敛期,进入货币合作进程,或东亚国家主权意识、民族国家意识在屈辱中产生的,1861年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国第一次知道有外交概念,以前我们是中心,别人都是非文明之邦,东亚地区是主权扩张期,任何有关主权的争议都会给民族情感和国家战略情况重大影响,对各国合作来讲是非常麻烦的问题。

  东亚地区合作逻辑或哲学存在的问题,东亚地区实用主义哲学和理念对货币主义合作难以有长远性的思考和目标,所以一直局限于危机推动型过程。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未来展望,一定要认识美元体制可持续性,我认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是可以持续的,是没有问题的。第一,是否有完美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交往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是国际贸易,今天是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人出了问题,全世界替他买单,国际交往方式变化了,对美国金融霸权维持的条件、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第二,美元真的衰落了吗?我们谈美元长期有贬值区域,谈了将近60年了,但是每次危机了,不管危机发生在什么地方,一旦发生危机,美元都升值,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老大,没有老二,欧元这次的问题,使我们对欧元的前景充满了忧虑,未来会如何?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我还没有看到,这是很复杂的问题。

  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前景,由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可能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整体上不具备深入推进的前提提出,但是不排除局部地区以人民币以中国和周边地区经贸合作、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的以人民币为中心汇率的稳定安排,是有可能出现的。如果一旦出现这样一个局面,会形成局部地区以人民币为中心的所谓的汇率安排,这可能是东亚地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一种图式,两种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甚至形成中日之间汇率稳定的安排,我认为从今后更长时间来看是必要的,对东亚地区未来发展前景肯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谢谢各位!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