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陆铭:城乡分割导致的宏观失衡

  今天中国有城乡分割的制度,这个不用再做解释了,我们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都造成了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当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时的时候,农民工的工资比较低,就压低了城市的工资。这是有实证证据支持的。农民工进城以后,并没有影响城市劳动力的就业,但是对城镇部门的工资是有影响的。这也有利于提高城市部门的利润。中国工业部门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利润,这也是有实证研究的。

  这样的高利润转化为什么呢?转化为了企业的储蓄和投资。企业储蓄上升,投资上升,而投资上升又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断上涨。在劳动力给定的情况下,带来了劳动平均产出的上升,而工资是压低的,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劳动力的增加。居民消费的来源是什么?劳动收入。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导致供给上涨,这就导致中国一直处在供给快速增长而消费受制约的状态。这两者的差额谁来补呢?是由投资和出口来补的。这样我们就以城乡分割为起点,简单考察了中国的宏观经济。

  这样一个逻辑能解释的结构性失衡的宏观表现,一共有多少呢?很多宏观经济现象都可以得到相应解释,例如:国民经济收入所占份额下降,而资本所占份额上升;工业部门整个投资非常高,而企业储蓄率上升;劳动生产率持续上涨,而工资增长特别慢。

  最后一个特别重要。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的扩大,从刚才的理论是可以推出来的。在城乡分割过程中,农村劳动生产率是由过剩的劳动供给来决定的,而城市部门却分享了资本的收入。最后一个现象就是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家庭的储蓄也会上升。我接下来会重点讲最后一个机构性失衡的宏观表现,因为我最近做了一个实证研究。

  这个实证研究想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这么高?从户籍制度进行解释,我想向大家报告一下我的发现。如果我们比较没有户籍的城市居民和有户籍的居民,可以发现这两个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差了14.6%。如果把100块钱给一个有城市户籍的人,根据我们的测算,他会花掉50块钱,而如果给一个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无城市户籍的人,他的消费是37.7块。我们这里使用的户籍是2002年的一个截面数据。如果把这个户籍取消,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会提到22.2%。户籍对消费增长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户籍制度制约消费增长,存在三个机制。第一,没有户籍的城镇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较少,比如,你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留在上海,所以对房子能不买就不买。第二,由于无户籍的城市居民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比如医疗保障、养老金都比较少,为了防止未来消费风险,会进行储蓄。第三是信贷约束,无城镇户籍的居民更难借到钱,所以他更加依赖于自身的金融资产进行消费,相应也会增加自己的储蓄来保障消费。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如果想要推动中国的居民消费,就要或者把户籍制度取消掉,或者至少改掉这三种机制,使之不能发挥作用,比如向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取消对于外来移民的信贷歧视,提供更多的公租房和廉租房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