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富》杂志不久前公布了2008年全球500强排行榜单,沃尔玛以3787.99亿美元年销售额蝉联榜首。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上榜企业有35家,比2007年增加了5家。除了中石化以1592.6亿美元年销售额连续两年杀入前20名以外,这次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联想以167.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名499位,首次杀入《财富》全球500强。为什是联想而不是其他民营企业?联想的经验如何借鉴?中国企业的全球成长的空间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
很多事情柳传志想到了前面
《中国经营报》:今年7月,联想历史性地进入世界500强名单,虽然排名为第499名,但是目前榜单上唯一一个没有国字头的企业,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钱颖一:我是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排行榜,联想的499名让我眼前一亮。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国内通常翻译成500强,但是英文原文是“The World’s Largest Corporations”,所以《财富》杂志评选的确切说法是世界500“大”企业。我们应该注意到“大”和“强”是不一样的。这个排名的标准是按销售收入,其中世界第一大企业是美国的沃尔玛。我仔细阅读了了这个榜单,也观察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排名,联想能跃然纸上,非常有意义。事实上,这是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第一次进入到世界500大的行列中,我认为这是个里程碑。
《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海外突围成功典范不多,联想目前看相对成功,你怎么看联想的国际化策略,对国内公司而言有哪些借鉴意义?
钱颖一:联想和IBM个人电脑的整合,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我记得当时一些IBM在日本的员工就明确表示合并后要离开。这一整合的成功,在我看来,最有借鉴意义的是人力资源整合的成功,它远比资本的整合更艰难,也更有意义。联想在这方面有过人之处。比如,在完成对IBM PC业务的并购后,联想就把总部迁到了美国。杨元庆担任董事长,但CEO一直都是由非原联想的外国人担任,先是原IBM的人,现在是原戴尔的人。不仅如此,现在的高管层中非原联想的人的比例很高。也就是说,在用人方面,联想实现了国际化。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对比一下,早期日本在海外发展的企业,就都用日本人。联想能在三年的时间内把一个本地企业整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企业,要归功于这些战略步骤。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系列举措,联想才会有今天的收获。
《中国经营报》:联想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你觉得整个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对它起到哪些作用?
钱颖一:的确如此,联想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联想是在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办的一个企业。当时中关村有不少新兴的企业。前几天四通的段永基来清华演讲,四通也是当时在中关村的著名企业。现在,联想闯出来了,这与柳传志有很大关系。所以企业界把柳传志作为一面旗帜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能够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比别人想得要超前一步。比如,联想的改制是比别人先走了一步。又比如,海外并购,尤其是这么大手笔的并购,联想也是比别人先走了一步。再比如,当一些当年跟柳传志同时代创业的企业家还冲在管理第一线的时候,他已经“退到二线”做投资了。
回望起来,很多很多的事情,柳传志都会想到别人的前面。他有超越一般人的办企业的愿景(Vision)。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不仅能把他现有的企业经营好,而且能够起到引导潮流的作用。促成他完成这些的是他有愿景,再加上强有力的执行力,就成功了。联想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要进入世界500强,也积极参加了赞助本次北京奥运会,还较早地看到了走出去这个方向,并且采取了非常果断和大胆的行动。方向确定之后,执行力就很重要。比如让谁来做整合后的联想的CEO,高层里面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非联想的人员参与进来,这一系列战略如果没有操作层面的强有力保障的话,联想的国际化之路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中国经营报》:但这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钱颖一:当然是阶段性的。现在联想进入了全球500大企业的行列,这就是一个重大的阶段性的成绩。至于你说这个成绩是否能评判整个联想是不是成功,这是后话,最终的成与败要很多年以后再谈。
遗憾这样的企业太少
《中国经营报》:海外扩展市场,是在中国发展排名靠前企业唯一的出路吗?现在看来,通过并购似乎是很迅速的途径。
钱颖一:不能说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这条路有它的特殊成因。为什么我们第一个进入全球500大的民营企业是通过到海外去发展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在国内的发展而壮大?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在中国,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单在国内发展,会有重重困难。今天,我们一方面为联想进入世界500大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叹像联想这样进入世界500大的民营企业太少了:目前是唯一的一个。今年全球500大企业中一共有29个除台湾外的中国企业。但是除了两个香港本地企业外,其余的都是国有企业,只有联想一家民营企业是例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仅仅只有这一个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大,而且它的总部还搬到了海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所处的环境。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中认真思考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你觉得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现在的政策环境有什么缺陷?
钱颖一:通过联想的例子,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事实上,现在的一些改革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有倒退的倾向。虽然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了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政策层面上,民营经济的发展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障碍,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变得更加艰难。
我不认为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只有向海外发展这一条路。也许新加坡只能如此。但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有多种道路,不一定非要到海外去才能做大。但是,前提是国内的政策环境必须改变。中国的企业可以在很多层面上成长起来,可以做价值链上的各部分。中国是一个大国,跟小国不一样,有很多的回旋余地。中国的企业在许多行业的许多环节上都有的做。只要不去给它事先设置各种各样的框框,中国的企业会做得很好。
《中国经营报》:2008年,联想最新一季度财报销售额是42.13亿美元,但净利润只有1.1亿美元,像刀片一样薄。
钱颖一:的确如此。我们要意识到,《财富》杂志只是评出了世界500大企业,不是500强企业。以投资银行高盛为例,高盛在全球500大中排名61位,去年收入是870亿美元。但它去年的利润是116亿美元,只有三万名雇员。这是强的标志。
《中国经营报》:作为经济学家,尤其是你还在主持着国内著名的经济管理学院,你觉得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经济学家的职责是什么?
钱颖一:经济学家的职责之一是督促政府和社会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得企业家们可以大显神手。具体到企业的经营战略这样的问题,我不会对企业应该怎样发展和应该怎么做说三道四。因为我觉得企业家们这方面掌握的信息比我多。政府应该努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也不要给予企业太多的“指导”。至于企业究竟要走哪条发展路径,应该让企业自己去选择。中国的潜在机会太多了,中国企业的潜在发展空间太大了,但要把潜在变为现实,需要的是给企业家们更宽松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