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肯•科斯塔:重建资本主义道德

  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石已经松动。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重点对资本、股本和结构方面的漏洞进行了补救。这些努力当然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解决造成此次危机的真正根源——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如果我们不为经济行为重新确立健全的道德准则,那么我们注定会重蹈覆辙。

  近些年来,金融业已经忘记、或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它自身的角色是从属者,而非主导者。让市场做主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观。我们逐渐认同了市场,但却忽视了这一道德观的真正目的:使我们能够履行一种责任,这是由于共同的人性对更广泛人群欠下的责任。金融家们凭空创造了信贷,却回避了作为创造者的责任。

  但是,我仍然坚信,资本主义是我们所知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正因为如此,财富创造才是一项责任,企业才必须得到扶持,后一点正是英国影子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所强调的。整个社会也因此受益——只要单个企业都建立在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明白这点。他决不像人们经常描述的那样,是一位鼓吹残酷竞争的人士;相反,他认为,如果没有道德基础,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转。他认为,人们在做出行动时不应完全漠视他人。

  为什么我们似乎不这么认为?为什么我们似乎丢失了道德准则,至少是在商业领域?根本的原因是,全球化带来的短期利益冲昏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忽视了长期责任和互相关联的好处。市场是由人组成的,全球市场也不例外。

  在商业领域(尤其是金融领域),这些人(整个社会)是始终存在的、无形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存在是对人性本质之微观看法的一种驳斥,这种看法在近些年来很是盛行。

  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重建道德,重新发现资本主义的道德精神,以使它最大限度的服务所有人。监管尽管必不可少,却不足以做到这一点。在方框里划勾的草草形式是不能尽到责任的。它没有解决人类的复杂性。我们有精神欲望(对幸福的渴望),有道德精神(一种直觉:若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正确行事),还有财务责任。

  上述道德精神浓缩u成一条简单的原则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怎样去对待别人。”尽管措辞像是圣经上的字眼,但这一训诫却可在各种宗教、各种文化和各个时期找到。它在实际影响力显而易见:如果那些提供有时带有欺骗性的次级抵押贷款的人,曾经遵守这一黄金法则,那么许多苦难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不幸的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尽管金融市场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法则,而且很少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但我们现在正在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我们未能遵照这条举世公认的原则行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极具诱惑性的短期利益的强烈吸引;更深刻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缺少将这条法则融入日常行为的办法。

  把原则付诸实践需要一种世界观。从本质上讲,世界观有两个要素:一组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假设,以及如何把这组假设应用到生活中。如果把世界观比作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描述的就是人类历程的最终目标——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我认为,故事应该是这样:市场是人民的奴仆。然后,我们就可开始依照资本主义的道德精神行事,把我们道德和精神观念赋予市场。

  这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实践中需要采取三个步骤:范例、教育和参与。范例意味着,领导者必须定下基调。教育意味着,在未来的领导者中建立一种健康的商业文化,并在企业中建立与(比如说)薪酬委员会地位相同的道德委员会。参与则意味着,与其它所有可促进商业发展的社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增加慈善捐赠,并应对环境退化和贫困。由此,我们就可着手重建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石。

  本文作者为拉扎德国际(Lazard International)董事长、格雷欣商学教授。本文内容是基于作者11月3日晚在伦敦格雷欣学院(Gresham College)的一次演讲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