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汪毅霖副教授通过在双重公共品捐献实验设计上对交流次数和交流范围的调整。结果发现,交流对提高局部公共品和全局公共品捐献水平之和有积极的效果;重复交流的捐献水平高于一次性交流,跨组交流会导致捐献更多流向全局公共品。
中国台湾地区东海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彭惠君博士通过实验研究在价值信息和成本门槛信息私有情况下,个体对公共品贡献水平的选择行为。实验检验了成本门槛变化如何影响个体公共品贡献水平。实验结果发现,减少成本门槛的不确定性或者增加成本门槛分布的均值,个体将在平均程度上增加对公共品的贡献水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隆云滔博士介绍了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在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银行监管以及中央银行独立等方面的新应用,并探索了该方法在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方面的应用,并比较其他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在经济政策的建议方面的优势。
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经济所特聘研究员杨建成基于罗尔斯的“在需求上公平优先于效率”的理论,设计了一个不同与前人的实验,即实验中被试分配的不仅是货币奖金,更多的是罗尔斯所谓的“社会基本善”。实验证明了罗尔斯的理论,个体偏好服从不同的准则,个体需求上公平偏好优先于利益最大化的效率偏好。
重庆理工大学施於人副教授介绍了重庆理工大学开发的实验操作平台(PEP系统)。平台运行数据可以直接存在云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方便登录平台,方便研究人员随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实验。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罗嘉仪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质疑个体的理性决策理论。通过一系列如独裁者博弈实验,时间压力实验,公共品博弈实验等实验案例,提出人类的很大部分选择是基于本能主导的。通过脑成像也发现,人在生物本能上存在对不公平的厌恶等多种社会偏好。
中国台湾地区淡江大学产经系助理教授池秉聪首先总结了对事件结果或者市场进行预测的四种方法:时间序列模型、结构模型、抽样调查和一些较不正式的模型,如焦点团体。通过根据不同的事件特点,合约特征,合并这四种模型,提高了市场预测的精度。
中国台湾地区东海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戴中擎探究人类的认知能力对个体市场表现的影响。实验用测度个体的记忆能力衡量个体的认知能力,通过双向竞价实验观察个体的市场表现。结果发现个体的记忆认知能力确实会对个体的市场表现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个体的学习和经验等特点也会影响个体市场表现。
四、政策模拟与应用专题研讨
在“政策模拟与应用”专题讨论中,有北京师范大学张永林教授、中国台湾地区政治大学人工智慧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杜业荣研究员、台湾中经院研究所陈明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曾力生研究员等30 位学者参与讨论,其中有14 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有5 位来自台湾地区。学者分别针对所得税、资本市场投资、教育投资回报、公共支出效率、人口政策及资产价格泡沫等宏观政策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中国台湾地区中研院经济所陈明郎教授研究了累进所得税的稳定性。实验发现,在不存在所得税时,因为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局部不确定性与社会固定回报是兼容的;当存在所得税时,资本存量的上涨拉动收入并增加边际税率。此外,如果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超过某个水平,资本会对就业产生很强的负的影响,还会进而导致资本回报减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淦教授通过定价模型,推导出在存在较大风险的外国资本市场上衍生证券的国外和国内的回报。为国外投资和国际交易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刘生龙博士基于1986 年的义务教育法就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之间进行因果关系进行推断。通过一个回归断点设计框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为9.6%。一方面肯定了义务教育法促进中国教育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表明中国教育回报率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回报率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发现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存在着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马太效应”。
广州长程软件公司吴杰总经理从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将该理论转化为数学和计算机语言,并进一步采用现代的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建立了与现代社会逼近的宏观与微观统一的经济系统计算机仿真软件模型(以下简称SED 模型)。其模型的特点是由大量异质的微观经济主体作为基本构成,通过各种不同的市场商品交换的交互形式,与政府的功能部门发生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的动态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中国台湾地区淡江大学会计系助理教授单佩玲博士通过对比台湾五都(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改制前后,对于各都公共支出效率变动的影响,更进而分析导致公共支出无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
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李素文博士通过马尔萨斯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和统一增长模型中探讨了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只在农业社会中成立,在工业社会并不成立。并且,如果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话,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面的。因此其建议停止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的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服务于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本方面。
东北财经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副教授宗计川从异质信念假定入手,通过构建有真实货币支付的实验室交易市场,对价格泡沫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泡沫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经验与专家预测分属不同的信息类型,其在价格泡沫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也截然不同。存在部分有经验者的混合交易市场中,经验成为交易者之间出现异质信念的基础因素,有经验者和无经验者对市场存续期间交易价格的预期不同,使其交易行为也出现差异。
中国台湾地区中央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郑保志基于展望理论的架构下, 探讨受试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与主观概率评价在博弈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在面对电脑和真人为博弈对手时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其发现,在以电脑为对手时,受试者的风险偏好或概率评价并不会因为博弈情境而又显著的差异,但在面对真人对手时则存在情境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探究了房地产限购对实体经济信用风险的影响。通过对“国十条”限购政策产生的自然实验,对比限购地区和非限购地区,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水平,发现限购后房价会短期下降,但在长期内却会导致当地实体经济信用风险上升。
中国台湾地区政治大学人工智能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林业荣研究员基于经验学习模型探究选美博弈中个体的学习行为,并基于个体的异质性,探究了认知能力对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小的策略空间上,个体在选美博弈中的逆向思维与其认知能力相关,在大的策略空间则不相关。从而推测,策略空间与个体的强化学习有关。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系讲师郑浩生博士利用四川省的县级面板数据,构造模型,就“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省直管县”明显促进了试点县的经济增长水平,改善了试点县“经济型”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但未能改善其“非经济型”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生王一涵研究了关于异质性的投资行为。通过将投资者行为分为确定型、随机型和复杂型,基于主体行为进行建模,为股市的异常现象提供了一种证据,也为股票市场的宏观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博士生叶钧乔在全球能源投资矛盾的背景下,评估了碳价不确定性与投资不可复原性对碳捕获与封存投资决策之诱因政策的影响。通过构造新能源决策模型和碳价不确定模型,研究碳能源投资的最优水平,并基于此模拟和评估了中国台湾地区新出台的新能源政策。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田茂茜为了研究最低工资是否可以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提出了基于中位数与众数的比值计算基尼系数的新算法。借助最低工资的截断效应和溢出效应理论构建了最低工资对工资收入分布的冲击作用模型,找到了最低工资对于混合基尼系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主要通过减小单个分布基尼系数或者众数差距降低混合基尼系数;最低工资制定的过低时会加剧工资收入不平等程度。
五、两岸文化交流
在学术研讨的同时,海峡两岸企业界、文化界参会代表还进行了惠民政策文化交流圆桌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台湾地区天地庙永天圣道宝禅院创办人暨住持沈正爵先生、皇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暨董事长徐福彰先生、中华两岸台盟经济交流协会创办人暨理事长张永朋理先生、长沂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暨董事长陈坤池先生、威顾集团-威翔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暨董事长廖国鼎先生和中国台湾地区鼎霖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暨执行长游妙筑女士六位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界嘉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嘉宾参会。海峡两岸企业界代表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韩胜军处长主持下,围绕中国台湾地区的花莲宗教信仰、茶文化、两岸经济文化合作等主题展开了亲切的交流。
沈正爵住持回顾了中国台湾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台湾地区是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不仅尊崇传统信仰,也能敞开胸怀接受外来的宗教思想;他着重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东部地区的花莲宗教信仰,以及基于此创办的永天圣道宝禅院。张永朋理事长则本着推动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内蒙古地区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稳健发展、建立友好互信亲善关系为目的,创建了中华两岸台盟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他在交流中提到中国台湾地区年轻人多职位少,但非常有服务意识,为中下层或中层年轻的台湾人引进到内蒙古,在中国台湾地区训练好他们的技术和经营方式,可以推动内蒙古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陈坤池董事长怀揣着童年对中国茶的美好记忆,开创了中国台湾地区第一间手摇茶饮店,13 年来已打造全球超过200 家门市。他强调自己正是基于了中国悠远精深的茶文化,结合华人精湛的制茶工艺与国际先进的萃取方法,不断对茶饮进行改进创新,不断追求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广到全球各地,影响各国不同文化的人。海峡两岸的企业家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和交流两岸文化,也加深了两岸企业们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六、大学生就业模拟赛
2014 中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特别环节。台湾地区部分企业界代表和大陆高校师生出席了这个环节。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由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东北大学6 支代表队20 余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决赛的角逐。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会长王国成教授致辞,中国台湾地区人力资源专家游妙筑女士、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李如铁书记和徐向龙副院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葛新权教授等学者和企业高管作为评审。中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旨在提高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就业策略,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决赛通过三个环节的游戏模拟和决策对抗,由与会的专家评委们就比赛过程中各位选手的团队协作、交际沟通、创新能力及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表现给选手评分。选手们一方面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另一方面也显露出即将踏出社会的果敢。经过激烈而紧张的比赛,部分选手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胜出。会后选手们也与到会企业进行了就业指导交流,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就业是当代热点话题,而就业模拟大赛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就业现状,培养就业能力。
七、总结
本次会议是一次“前沿、交叉、本土、实效”特色鲜明两岸学术交流盛会,海峡两岸近50 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会议就“经济学进展及交叉”和“政策模拟与应用”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了两岸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领域近年来的学科新发展、新成果,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宝贵经验和重要体会,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友好。
参加研讨会、惠民政策文化交流圆桌会和就业模拟大赛决赛的全体师生和与会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会议加深了两岸学者们的互动和了解,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领域进行更多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两岸企业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并初步商定明年在台北共同举办CEF2015 国际大会。会议不仅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管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推动当代经济学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同时也为两岸学术和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相信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对于推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所在的经济学科发展和后续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