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学科建设与期刊评价研讨会召开

2016年6月18日上午10时,经济学学科建设与期刊评价研讨会在山东大学知新楼会议室召开。王忠民、王维国、甘犁、艾春荣、田国强、史晋川、朱信凯、刘涛雄、孙祁祥、李树、李晓、李涛、吴业春、邱东、沈坤荣、宋丙涛、张曙光、陈诗一、罗必良、钟甫宁、姚洋、袁志刚、韩保江、赖德胜、裴长洪、蔡宗武、魏明孔等专家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等杂志的代表和《人民日报》理论部和《光明日报》理论部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也与与会代表一起讨论。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指出,经济学科建设要从吸收借鉴更多地转向“问题导向研究”,说好中国问题,说好中国事情。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的进步之处,提议经济学科建设要注重思想、理论,要关注中国现实问题,要发展学术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土化、民族化不够,并建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对重大经济理论观点进行理论化、逻辑化、体系化演绎,有套路的讲述中国故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肯定了期刊的重要性,但指出不能过度注重文章形式的学科评估,学者要具有对中国问题的兴趣和使命感。黄少安院长提出经济学要去发现、关注和研究普遍的、有价值的经济学问题,建议期刊杂志应该更包容一些内容重要、新颖但形式上不够完美的开创性或原创性论文。清华大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用“更中国、更前沿”解释了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指出在期刊评价方面,要加强学术生态,要通过市场演化出的第三方做出公正评价,要外文中文并重评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认为我们对中国经济建设主体的认知不清晰,应该要把处于中国经济建设一线的政府的行为解释清楚,同时要肯定国有经济的积极作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通过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本土学者在中国经济问题上没有国际发言权,中国本土的关键的经济问题没有成为国际研究的主流和前沿;其次,中国现阶段的前沿问题应该是“发现基本事实,发现基本问题”,做中国经济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检验和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围绕如何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的中国、学术的中国,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志性概念、关键词和术语这一话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