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海闻:培养创新人才,国家、高校和个人可以做什么?

 “事实上,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争论是永远存在的。我们能做的是在平衡二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更加灵活的选拔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它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海闻教授在采访中如是说。

  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第十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南开大学举行。年会期间,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接受了南开大学学生记者的专访。

 

  记者:中国经济学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您认为年会为促进中国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海闻:近二十年来,我认为中国经济学年会主要起到了以下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促进了人才培养。每年的年会都有许多的年轻老师、博士生进行论文展示和交流,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年轻学者来说,这样的平台并不多。最令我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或骨干人才年轻的时候都曾是年会的参与者。可以说,他们都是从中国经济学年会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推动了学术研究。一方面,每届年会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高校举行,而不是局限于某几所高校。因为我们希望为更多的高校搭建经济学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他们的研究氛围。另一方面,每届年会的论文选拔标准都是一样的。严格、规范的论文选拔制度有利于推动学术标准的建立。

  第三,助力了改革开放。一方面,年会中的论文成果对于国家制定政策有参考意义。通过新闻媒体转载,政策制定者可以从年会论文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另一方面,历届年会的与会者中不乏参与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例如,吴敬琏、戴相龙、易纲、江小娟等,他们可以把在年会中听到的观点或启发运用到具体政策制定工作之中。

 

  记者:您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

  海闻: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向很扎实、规范。以高考为主的高等教育选拔机制事实上保证了大部分优秀生源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最终培养出不少优秀创新人才。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以下两点亟待完善之处:

  第一,责任分工不够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不同的使命,有的高校要培养实践型人才,有的高校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在美国,公立的州立大学主要负责公平性的教育,而私立大学则着力培养精英人才。不同背景的学校承担了不同的教育使命。但是目前,中国私立大学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优秀的生源和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大学,甚至少数公立大学。这使得本可以更多地承担差异化教育使命的私立大学无法发挥职责。

  第二,录取渠道不够多元。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选拔渠道以高考为主,自主招生为辅,总体上还是分数决定命运。虽然这种选拔机制可以尽可能地让所有考生都有公平的机会获得高等教育资源,但是,这种硬性录取方式也限制了高校招收“有特长、但并非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机会,使得高校差异化教育难以深入。例如,有些孩子就是怪才,在某些学科上有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是偏科,所以最终很可能因为高考分数的限制,与最适合其发展的高校擦肩而过。

  事实上,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争论是永远存在的。我们能做的是在平衡二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更加灵活的选拔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它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就高校自身而言,不同使命的高校应该定制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例如,就业导向的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研究导向的学校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潜力。因为,本科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格外深远的影响。

 

  记者:提起创新,人们通常会更加关注理工技术或者生物医学方面的创新。那么,经济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创新成果对于提高一国的创新水平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海闻:目前,中国还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阶段。因此,能够直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在这个阶段相对更重要。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和西方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在技术上,因此,大家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更为关注。

  但是,国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商业模式、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人文社会领域的创新就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也需要与之适应的商业模式、社会机制才能更快速有效地转变成现实。例如,乔布斯和马云都不是单纯的技术人才。他们能把自己的创新思想转变为现实,创造出苹果和阿里巴巴这样的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企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和商业管理两种力量。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文社科创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方面,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能以形成新的生产力,经济也难以出现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只关注前者而忽略后者,那么很多科学技术创新就难以转变成现实力量,甚至不会萌发。后者会对前者形成良好的引导和约束,让科学技术向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

 

  记者:您认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海闻: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首先,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学好本学科的内容,还应该涉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做好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其次,对经济学理论的掌握上需要借助很多数学工具,所以提高数学能力非常重要。最后,经济学的研究要求全面、综合的思维,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点。因此,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帮助我们获取更多信息的外语能力是从事任何研究都需要的。

 

  (记者:吴晓雯   编辑:晓春)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