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诺贝尔在1895年的最后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约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有人不禁要问,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份遗产为何还没有花完?事实上,诺贝尔奖奖金的发放也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
遗嘱引发瑞典社会谴责
诺贝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曾先后立下过3份内容非常相似的遗嘱。第一份立于1889年,第二份立于1893年,第三份则立于1895年,最后存放在斯德哥尔摩一家银行,于1897年初在瑞典公布于众。
在这份遗嘱公布之初,瑞典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之声占了上风。报界公开鼓励亲属上诉,反对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爱国”。报界说,一个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这笔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也没有给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的优先权,还要瑞典承揽这些额外工作。
最令人丧气的是,诺贝尔在遗嘱中委托瑞典科学院来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金,而该院院长汉斯·福舍尔却主张把诺贝尔的财产捐赠给瑞典科学院。
在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的不懈努力下,1898年5月21日,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1900年6月29日,瑞典国会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不断缩水的诺奖奖金
按照诺贝尔最初的意愿,理想的奖金额度应该能够保证一位教授在20年不领取薪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他的科研。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奖奖金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大概相当于当时一位教授20年的薪水。不过从1902年起奖金数额一路不断缩水,直至1923年降到大约11.5万瑞典克朗的最低点。
从1924年至1990年,尽管诺奖的奖金数额名义上不断增加,但因为瑞典货币的几次贬值,奖金的实际价值也一直没有达到1901年的水平。在此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诺奖奖金数额的实际价值都徘徊在1901年的30%至40%之间。
1991年至2001年这期间的诺奖得主最为“幸运”。1991年诺奖奖金数额一跃调整至600万瑞典克朗,实际价值和1901年的奖金相当,诺奖在首次颁发的90年后方才回归初衷。随后,奖金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都稳步上升,直到2001年诺奖奖金的实际价值达到历史最高点,相当于1901年的144%。
2001年以来,诺奖奖金的名义价值都固定下来,每年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但实际上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和汇率变化问题,诺奖的实际价值连年下降。2012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奖金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基金会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900年,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建立的私人机构,专门管理诺贝尔遗产及诺贝尔奖的颁发。
机构组成:
1.理事会和董事会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由各奖金颁发机构挑选,总共有十五名理事。理事们选举产生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但正副董事长不在此内,他们是由瑞典政府任命的。基金会的董事会,由五名董事和三名副董事组成。他们从董事会的成员中,选举一名执行主任。执行主任是基金会的行政负责人。
2.四个奖金颁发机构
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皇家卡罗琳医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和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委员会。
3.五个诺贝尔委员会
分别负责每项奖金事务。
4.四个诺贝尔学会
分别对每家奖金颁发机构负责。
在长达逾100年的运作期中,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钱生钱,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奖金的丰厚度。然而这一理财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投资范围:怎样才算“安全”?
根据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评奖规则,这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这也正是诺贝尔本人的初衷。对“安全的证券”,当时人们将其理解为“国债与贷款”。股票市场则碰都不能碰,因为它风险太大,弄得不好会“血本无归”。但事实证明,所谓安全的投资却并不能保证诺贝尔基金的“安全”,反而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报酬率,随着每年奖金发放、运作开销及税收等因素,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将基金管理章程更改为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这一改变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到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已滚动至2亿多美元。
该基金会2011年年报显示他们的投资策略原则是:50%左右股票(上下浮动10%)、20%左右固定收益资产(上下浮动10%)和30%左右另类资产(上下浮动10%),另类资产则包括投资不动产和对冲基金。
免税问题:讨论持续几十年
基金会在前50年遇到了许多挫折。税务问题是其中之一。基金会成立的时候,人们还没想过税收问题,尽管诺贝尔遗嘱监护人一直要求对该基金会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但没人理会。1914年以前,基金会缴纳的税率为10%,还勉强能维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交税率成倍提高。1922年,当年的累征税已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所以,1923年的奖金创下了历史最低值。
从此以后,关于是否该给基金会免税,一直是瑞典议会的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结果:议会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瑞典议会的这一决定,也感染了美国人,美国规定从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活动享受免税待遇。
哪些钱能用来发奖金?
从诺贝尔的遗产接收过来的钱,总共约3100万瑞典克朗。根据章程规定,将这笔钱的大部分用作“主要基金”(即奖金基金,约2800万瑞典克朗),剩下的一小部,用来设立“建筑物基金”(行政大楼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使用的大厅租金)和“组织基金”。
××年奖金金额=主要基金的收入-32.5%(主要基金的收入)÷5
32.5%(主要基金的收入)是基金会各部门的经费。
诺贝尔奖奖金怎么花?
纵观历史上所有诺奖得主,奖金的处置方法五花八门。
还债
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在获奖前共欠出版公司250万芬兰马克的债务,妻子也因过于操劳而去世。
办信用卡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在获奖之前甚至连一个固定的职位都没有,获奖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的需要一张信用卡”。
设置奖项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得主之一的美国神经学家保罗·格林加德,为了消除科学界对于女性的歧视以及纪念他因难产而死的母亲,用所得奖金设立了“女性诺贝尔奖”。
设基金会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资助生了孩子的年轻女科学家,例如为她们聘用婴孩保姆或者购置洗碗机之类的。
科研
1903年和1911年的两届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把所有的奖金都投入到进一步的研究中去。
买房子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方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方米。”又说:写的作品魔幻,买房还是要回归现实……
买船
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意大利裔美国籍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则用他所得奖金买了一艘帆船。
建私人球场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理察·罗伯茨用自己所得的部分奖金,在自家的前院修建了一个私人球场。
旅游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用这笔奖金周游世界。
给前妻
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1919年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马利奇签订离婚协议书时,就预见性地提前约定将自己未来所获诺奖奖金全部交给米列娃以及他们的孩子。
慈善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将这笔奖金全数捐给了法国红十字会和福利机构。
无暇顾及
2012年的物理学奖得主赛尔日·阿罗什,因太忙无暇处理这笔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