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简述

  2007年7月25至26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张馨院长于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上发言,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为题汇报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张馨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原因。目前厦大经济学院的领导班子于03年上台,按照当时的判断,厦大经济学院的整体情况是既发展又落后,简单讲就是,虽然有成绩,但总体来讲危机感仍然非常严重。问题有两点,一是没有适应市场化变革的要求进行转轨。厦大经济学曾经非常辉煌,而目前的状况远不及前。二是厦大经济学在全国的地位与排名相对下降。在此种危机感下,新领导班子大体按照了以下几个步骤去考虑:一是本科生教学方面的改革。本科生方面改革是基础性的东西,相对比较容易,主要涉及课程、教学及管理上的改革等等。第二是研究生教学方面的改革。经济学院将此项改革作为重点的原因是它的难度大,但能更好更直接的体现成果与效应。第三,相应配套的应试体制也要进行改革。第四步就是比如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成立等等,虽然不是经济学院的改革措施,但总体来讲是在整个大的经济学科改革底下作为一个措施来采取的,作为希望从今天极弱极贫的状况中摆脱出来,重新奋起的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在具体谈到研究生方面改革问题时张教授指出,这方面改革要应付的都是一些基本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不明确,混乱一团。到底是培养学者,还是官员、商人?二、硕士生跟博士生差异不明显。三、研究生应具备怎样的资格和能力,以及如何准确评价和衡量这种资格和能力的问题。接下来张教授针对目前一些现状谈及研究生导师个人素质及师生关系问题。另外,张教授还谈及如下几个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入学考核标准而无法保证入学学生质量;培养模式陈旧致使研究生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等;课程滞后,体系紊乱,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不规范等;考试及答辩制度的问题——课程考试不存在严格的筛选和淘汰机制,答辩委员会人情重于良心、重于学术等等。在此种背景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新领导班子主要在研究生这一块下大决心。首先从入学考试抓起,从05级年开始,硕士生入学考试开始全院统考,实行硕博连读生选拔制度,严格一整套规则。建设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平台课程,采用国外的教材,执行统一教学大纲,密封流水改卷子等,学位论文也采用匿名评审制度,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等等,同时还启动了研究生教材建设计划。
 
  改革必定存在阻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导师的权力,阻力首先来自导师。而统开课程后师资不足,统一大纲,统一要求后又产生各个班成绩好坏不一的问题,致使来自任课教师方面的阻力重重。学生方面由于对改革各方面准备不足,产生的阻力也相当大。面对这些阻力,经过几年坚持,厦大经济学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初步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教育体系和框架;二、生源的质量有所提高;三、学生学风改变,素质提高和竞争力上升,形成了提高论文水准的因素机制等等。总的来说,厦大经济学院的改革从本科开始,以研究生作为改革的基本点,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使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再过几年,随着改革成效的凸现,厦大会重新令各界瞩目。
 
  注: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南方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深入探讨共同关心的议题。每次论坛讨论成果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以记录中国南方高校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轨迹。
 
  (邓林 整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