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林少宫老师与现代经济学研究生培养

林少宫老师与现代经济学研究生培养

谭国富  南加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2007212

梁晶工作室希望林少宫教授的学生写一些文章,回忆林老的事迹,以此回顾和总结他对中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我是林老师早期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时间中,他对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我深有感触。后来,我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在加拿大和香港任教期间,都有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林老师也常在学习、研究和生活等各方面对我谆谆教导,使我受益匪浅。我现在从事和林老类似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希望能借此机会,通过我和老师交往的亲身经历,总结他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部分经验,以为借鉴。

1982年,我考取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专业方向是计算数学。入学后,才了解到指导教师已调离。我有幸转投林老师门下,成为他培养的第二界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我们有六位学生,都是数学系毕业,基本上没有经济学基础。我想,当时林老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对我们进行高水平和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并迅速提高我们的经济学研究能力。成功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学研究生,也是目前经济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现在回想起来,在当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这几届学生之所以表现尚令老师满意,主要应归功于林老师在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方面具有和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培养方案,采取了得当的措施。总结一下,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注重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

我们的专业是数量经济学,大家又是数学系毕业生,经济学几乎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林老因材施教,首先强化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当时,田国强师兄毕业后正准备去美国深造。林老让他给我们六位同学集中授课,用几天时间讲授了Paul Samuelson的经济学教材。这使我们迅速了解到一些经济学基本知识。

之后,林老安排了详细的经济学课程。林老师和张培刚老师一起聘请武汉大学很多著名教授,包括谭崇台教授,为我们讲授西方经济学等课程,涉及到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林老还特邀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宏昌研究员讲授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解Piero SraffaOskar LangeMichio MorishimaJanos Kornai等学者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这使我们了解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学界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大论战”。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但系统掌握了经济学知识,也逐渐增强了经济学思维能力。

二.强化经济学数理基础训练

林老针对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正确处理了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强化了数理知识及其在经济学应用中的系统教育。他非常注重数理基础训练,给我们安排了几个学期来学习数理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数理统计、时间序列等。同时还邀请一些著名教授来开设数量经济学高级课程。例如,他安排本系李楚霖老师讲授微观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并亲自讲授中高级计量经济学,邀请中科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王毓云研究员讲授建模方法论和Gerard Debreu的价值论(Theory of Value)。这些数理训练对我们迅速掌握经济学研究工具,从事主流经济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学术交流和教育国际化

林老认为学术研究中重要的是信息获取和交流,因此,他在我们研究生时就非常重视学术交流。除了上述频繁的国内学者交流活动外,他还多次联系国际著名学者来进行学术报告并授课,包括麻省理工学院Franklin Fisher教授、明尼苏达大学Leonid Hurwicz教授和李龙飞教授等。此外,林老师还积极安排我们参与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主办的经济学福特培训班,并鼓励我们参加教育部出国考试项目。这些交流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结识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对后来在美国深造有很大帮助。

更重要的是,林老还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行教育国际化。他深知,我国经济学研究落后的局面,只有依靠和主流经济学教育接轨才能改变。因此,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来推行国际化教育。除了上述国际著名学者访问交流、鼓励出国进修学习等国际化方式外,对某些主干课程,林老师身体力行,坚持用英语授课;教材和教学内容也尽可能和国际一流学校接轨。他上课大多采用国际通用教材或讲义,其中有些是从美国带回来的,有些是国际著名学者讲学时赠送的。直到现在,林老对引进国际先进教材仍然非常热心。

高强度学术交流,全方位国际化,迅速增强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和研究工具的掌握。大量课程和国际接轨,减少了到国外学习的转换成本,使得我们较容易深入到学术前沿。譬如,得益于当时Debreu的价值论课程,我后来在攻读博士期间,学习类似课程时,就轻松了很多。

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林老非常重视学以致用,在研究生培养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题。这包括安排我们到社科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参加关于中国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的课题;参加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组织的关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估计预测的课题;等等。通过这些课题,我们了解到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这对我后来从事经济学研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华中工学院开展的西方经济学教育,得到了朱九思校长的大力支持。除了林老师以外,学校还有一批相当有名的经济学教授,包括张培刚老师、李楚霖老师等。领导的坚定支持,以及高水平的教授群体,也是当时成功的重要因素。

回顾以往,作为一名经济学教育家,林老师将主流经济学教育和我们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给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使我们具备了进一步深造和直达学术前沿的能力。即便在目前的教育条件下,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其贡献和意义也相当大。这对当前经济学教育事业,无疑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近年来,林老师年事已高,他依然为经济学教育耕作不辍。我也注意到老师有译著等科研成果不断问世。这些工作的背后,都凝聚了林老师对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盼。这种精神也不断激励我潜心学术研究,并为国内经济学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更多成果来回报老师的培养。我也希望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对老师由衷的感激之情,并衷心祝愿老师健康长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