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2006年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强调立足创新大

  年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7月7日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周济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哲学社会科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创新,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新局面,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周济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中国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具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显著特点和优势。高校要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要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周济指出,高等学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必须植根实践,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深厚源泉和强大动力;必须承接传统,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发展的重要基点;必须广泛借鉴,以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为丰富养料。

  周济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切实保证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样重要”落到实处。要加强队伍建设,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制度,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周济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要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大力支持和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质量导向明确、评估监督有力、竞争流动有序、成果转化迅速、组织运行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要加大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力度,实施“繁荣计划”的新增项目,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的转变。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培育创新文化,严格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反对弄虚作假;要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反对浮躁之风,营造学者潜心治学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会上回顾总结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和成绩,分析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她说,“十一五”期间,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传承文明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为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和构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卫红指出,加强“十一五”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重点是要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来抓,要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工作重点,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迈上新的台阶。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教育部部属高校的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志攀、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和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有关高校社科管理部门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