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从复合行政到复合治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经济矛盾

内容提要:在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行政区经济矛盾的几种思路的对抗中,“复合行政”理念及其政治结构设计处于上峰,但这一理念及其政治结构无论是在理论设计的前提条件上还是在实践操作可能性上均存在缺陷。文章在分析“复合行政”理念的条件缺失和操作性缺陷的基础上,引入了“复合治理”的概念,并通过设计“复合治理”的政治结构以及分析其在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及行政区经济矛盾过程中的效用,得出“复合治理”是解决矛盾的较为优良的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复合行政;公民社会;复合治理
中图分类码:F125.4文献标识码:A
26624-1.pdf

注释:
1. 自舒庆等提出“行政区经济”的概念(参见舒庆、刘君德,中 国行政区经济运行的机制剖析(J).战略与管理,1994,06:P42-48.)后,学界对此特殊的区域经济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可参见陈敏(陈敏、阎小培,1990年代以来中国行政区经济研究的进展(J). 学术研究,2005,06:P54-59)对这一问题的综述。他从行政区经济的特征、行政区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行政区经济改革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学界1990-2005年间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很好的整理。当然,也存在该文遗漏的较为突出的成果,如王虎中(王虎中,“行政区经济”的统计反思(J).中国统计,2005,10:P10-12.)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了现行统计体系对“行政区经济”的强化作用,而邓智团(邓智团、但波涛,行政区经济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J).科技.经济.社会,2003,04:P29-33.)、何仁伟(何仁伟、张明举,行政区经济的博弈论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03:P52-55.)等则分别从交易成本和博弈论的角度对 “行政区经济”做出了解释。同时,安树伟(安树伟、张素娥,“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J). 生产力研究,2004,07:P24-26.)则分析了“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异同,并指出这两种现象是两种不同的空间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方式.
2.王僵鲍静、刘小康、王佃利,“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2004,03:P45.
3.具体参见邵忍丽,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历史演进(J).商场现代化,2006,02(上旬刊):P 6-8.一文的分析。
4.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P68-72.
5.王僵鲍静、刘小康、王佃利,“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2004,03:P46.
6.黎鹏、王培贤、王谷成,跨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上、下) (J). 理论经纬, 2003,09:P21-23&10:P24-26.
7.汪宇明、刘君德、戴均良,上海大都市区行政区划体制研究(J). 人文地理,2000,06:P4-8.
8.王僵鲍静、刘小康、王佃利,“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2004,03:P44-48.
9.王佃利,政府创新与我国城市治理模式的选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1:P31-34
10. 张玉,区域协调发展与政府体制变迁的制度分析(J).学术研究,2005,09:P75-80.
11. 殷坤,复合行政——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J). 江南论坛,2004,11:P14-15.
12. 陈橹、薛海,从法日经验看政府在协调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05:P48-53.
13. 参见王健等,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3期第47页的脚注。
14.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P28-54.
15.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P74、79、84.
16. 这里说“复合治理”的引入,而不是提出或者是创立,是因为“复合治理”的提法也偶见于学术期刊和网络(见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M).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4:P61-77. 以及网络对此文章的推广),但相关分析中仅仅提出了“复合治理”概念以及略要分析了此概念的五个基本特征,未对复合治理概念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以及对复合治理中政治结构、角色定位、和谐关系的达到等等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将从上述角度对这一概念加以深入分析。
17.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M).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4:P75.
18. 康宇航、康建卓,合理政府规模——经济学的分析(J).软科学,2004,01:P13-18.
19. 郭爱君、范巧,政府储蓄与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6,08;P94-95.
20. [意]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论原理:价值与技术(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209-222.
2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P1-15.
22. [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中译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95-125.
23. [意]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论原理:价值与技术(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94-168.
24. 李惠斌、薛晓源,全球化与公民社会(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123-141.
25.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30-47.
26.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P189-223.
27. 李惠斌、薛晓源,全球化与公民社会(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124.
28.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中译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P42.
29.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P28.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