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浅析虚拟经济中人的行为因素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石润琴

摘要:由于资本化定价方式是虚拟经济的一个基础性特征,所以研究人的行为因素对虚拟经济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人们的自信心情节、从众心理等特征的分析又充分论证了行为方式对虚拟经济波动性的重大影响。因此,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来采取措施促进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字:虚拟经济   资本化定价  行为因素  波动性 

 

当今社会,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日益加强,各国股市债市等空前活跃,各类金融创新、衍生工具更是层出不穷,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而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实体经济不再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唯一要素,相反的是虚拟经济的影响力正日渐增大;并且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相互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一国经济的波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有可能引起全球经济的大规模动荡;这些都充分说明全球经济的焦点正逐步转向虚拟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

而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最本质的是来自于人行为因素的灵活多边,恰如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丹尼尔·卡尼曼(D.Kahneman)和特维斯基(A.Tversky)经过大量研究所指出的:个体的行为除了受到利益的驱使,同样也受到自己的“灵活偏好”及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信念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1]。传统的构建于简单化的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经济理论已难以解释这种新的经济形势。

因此,在虚拟经济研究中,对人行为因素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经济虚拟化

虚拟经济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新经济术语,目前理论界对其概念尚无定论,但国内较为权威的观点之一是刘骏民教授对其的理解。他认为: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运动与虚拟化的货币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相对独立于实际经济的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过程和相对独立的运行过程。虚拟资本是与真实资本相对称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如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企业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等[2]

根据上文所采用的虚拟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世界各国资金流动的频繁,虚拟经济正在以日益膨胀的规模和与日俱增的作用力影响着世界经济。据统计(若虚拟资产=金融资产+房地产,因为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是当今虚拟经济的主体),1990年美国、英国、日本的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值分别是10倍、8倍和27倍,2003年则分别达到14倍、12倍和34倍;其中单看虚拟资产总量,美国从1955年至今增加了近60倍,膨胀速度可谓惊人。而我国虽然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原因,相关行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但到2003年末中国金融资产总量已达47万亿元,占到了GDP的大约4倍,。很明显,中国经济虚拟化速度要远远快于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时间里1978年中国经济GDP总量为3624亿元,发展到2003GDP总量为116898亿元,增长了32倍;而虚拟资产中金融资产总量从1978年的3417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69918亿元,增长了137倍,其速度远快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更晚些,但其增长速度毫不逊色,在91年房地产业以41.5%速度增长,达同时期GDP增长速度的将近4倍;近年势头虽不及90年代初但仍能以约比GDP快一倍的速度增长。在国际方面, 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交易的总值大约是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2030 倍。

     二、人的行为因素对虚拟经济的影响

伴随着虚拟经济的日益壮大,人的情趣、情绪、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这突出表现在其波动性方面,因为按照传统理论除非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重大事件,在虚拟经济发展还处于非常次要地位时,经济运行应该是较为平稳的。然而一旦虚拟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增加并逐步上升到主体地位,而人们又对它毫无察觉或者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亦或是还没有研究出较好的控制时,经济波动可谓此起彼伏,各国的金融危机便是明证:早在1634-1637年间;荷兰“郁金香投机狂潮”;1711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18世纪,法国的约翰·劳发行银行券泡沫事件;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初,美元汇率狂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新世纪伊始,俄罗斯金融危机等。可见,随着市场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加之虚拟经济又具有波动性大的特征,使得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增高,破坏力更强,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究其根源,资本化定价方式是整个虚拟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导致虚拟经济波动性的直接原因;而资本化定价的不稳定性又主要源于人的行为方式的灵活多变。因此人的行为方式才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分析虚拟经济中人的行为因素意义重大。

(一)虚拟经济是一个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

按照刘骏民教授的观点,“整个经济可以认为就是一套价值系统,它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附着在商品上的物价系统,二是资产价格系统;两者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定价方式所反映的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成本支撑的价格系统,而后者是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不管资产是否有实际价值,一旦进入这种运行关系,它就带有虚拟资产运行的性质,就是虚拟经济。简单地说,虚拟经济的核心关系就是财富或资产的成本相对于其价格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说其价格决定已经远远脱离其成本运行的一种价值关系。”[3] “不是从整个经济中的某一部分切入,而是从整个经济的性质切入[4]”。他们是从一种特殊的定价关系来定义虚拟资产,将虚拟经济看作是一种新的整个经济系统的价值关系。强调经济系统中价值关系的作用,并突出强调虚拟资产定价方式对整个经济影响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和理论。

也正是由于虚拟经济揭示的是资产价格体系的运行规律,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行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 它具有了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周期性等5个特性,从而相对于实体经济运行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因此,能否正确把握虚拟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并对其波动性作出合理的预测,以及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缓解甚至避免经济系统的波动性影响,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资本化定价中人行为因素的重要性

所谓资本化定价是指将对生产资本的定价方式应用到其他非生产资本的“资本”的定价上,如对土地、股票、其它无形资产等等的定价。当这种本来是实体经济中生产资本的定价方式被应用于其他资产定价时,就成为资本化定价。即主要是根据预期收入流与利息率的基本关系来定价。

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较早的是基于单个资本市场的资本化定价分析,虽然已注意到了不确定性和预期对这种特殊定价方式的重要作用,但仍未将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系统的引入到这种定价方式的分析之中,而是沿用传统的理性人假设。例如, 19世纪对股票价格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70年代的套利定价理论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直到80年代以后,资产价格理论的研究逐渐升温。进入90年代,对资产价格和期权定价的研究成为经济领域里的一个热点。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一领域中同样也出现了一些用传统的理性定价模型难以解释的 “异常现象”,譬如 “股权风险溢价难题”、“追风(羊群)效应”等,现有的理论有些束手无策,从而激发起了学者们对资本市场上人的行为的研究,通过对各种现象进行从心理到行为的逻辑推演,试图从人们在市场上客观化的表现形式,挖掘到更加本质的人们对经济刺激的主观反应;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期望理论”,它通过在坐标轴内建立S线,把投资者的“感受”与“情绪”纳入进来,用凹函数与凸函数的形式表现投资者在面对风险与收益时的实际行动,来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金融方面的研究如此,近些年尤其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对房地产业的研究中也渐渐意识到了人行为因素的重要性。而且总的来看,由于虚拟资产大多没有成本,或其成本基本可以被忽略,采用了资本化定价,预期在它们的定价中就更加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从而造成了虚拟经济对人的心理因素等行为方式的依赖。在虚拟经济中,当人们预期虚拟资产在未来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时,即其预期看涨,对该虚拟资产的需求就必然增加,引起价格上涨;若人们预期不乐观,虚拟资产价格将一路下跌。这也就是心理预期中的正反馈规律,可见,心理预期在虚拟资产定价中以致整个虚拟经济的运行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虚拟经济的研究中充分认识到行为因素的重要性,并能恰当地引入和广泛借鉴心理学等行为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方法,就成为将虚拟经济的理论研究推向新境界的关键。

(三)虚拟经济中人行为因素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 资产的“观念”定价研究范式是虚拟经济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行为在这种特殊定价方式中又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行为因素在虚拟经济研究中的意义非同寻常。同时,虚拟经济作为一个大的经济运行系统,其运行主体也是由众多微观个体所组成,所以对各微观个体行为方式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1、投资者存在自信心情节。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而实际上事件真正发生的概率只有人们估计发生概率的70%。这在股市中表现尤为明显,投资者将投资盈利往往归功于自己的判断准确,而忽略其盈利的偶然性和普遍性,并用自己得到的“经验”去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投资,这也正是引起资本市场正反馈机制的重要原因。它使得虚拟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中更看中正面投资经历而忽视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判断,容易导致利好形势下的盲目自信和侥幸的投机心理,成倍地加大资金投入以期待价格上涨带来更多的回报,就可能会由过度乐观的预期最终引发致命的后果。

2、投资者回避损失情节。趋利避害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但在虚拟经济中,投资者对利和害的权衡是不平衡的,投资者往往更多考虑避害因素。银行挤兑行为就是这种情节的表现。在宏观环境低迷,市场冲击频繁的情况下,人们预期偏向悲观,从而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利消息引起的恐慌更容易迅速扩散到更大范围,从而造成虚拟经济脆弱性,也增加了它的波动性。

3、投资者的从众心理。也就是俗称的“羊群效应”和“追风”行为,它反映拉投资者在决策时,决策者之间会相互影响。投资者进入或退出金融市场,买卖金融产品都会在相互间产生影响。如在虚拟经济出现泡沫时,大量投资者从虚拟经济系统中获利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虚拟资本,而大多又都属于“盲从”,从而使泡沫越来越大;当一些投资者从股市中抽逃资金就会带动更多的投资者逃离股市,即使是谣言有时也会形成真实的股市暴跌或银行挤兑现象,这样就加大了经济波动的幅度,使其不稳定性增强。这样一方面容易将这些市场的资产价值进一步推向顶峰,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形成泡沫,从而埋下危机的种子;另一方面大量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市场,挤占了本应投向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量,如果实体经济根基紧缩与虚拟经济膨胀的背离太过严重,既会加快泡沫的破灭又给破灭后经济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4、后悔与谨慎心理。一项投资即使结果相同甚至结果可能劣于其他投资方式的结果,如果该投资方式可以减少投资者后悔的心理.对投咨者来说.该种投资方式仍然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在股市投资中,投资期内所得可能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但由于其投资初期获得了高盈利的机会,所以会存在一个心理上的平衡。可见投资者并不是从长期的投资收入流作精确的折现计算来作决策,前期收益带来的效用要远大于等量后期收益的折现额给投资者带来的效用,即折现时各期应该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计算资产价格,随时间往后推移权重递减。这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利益的衡量来决策投资,从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5、买涨不买跌情节。在虚拟经济中,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都会常常有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即当虚拟资产价格上升时,投资者认为还会上升,所以大量买入以期获得资本溢价;当虚拟资产价格下跌时,投资者认为还会上升,所以等待观望而不介入。直至造成更为严重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继续投资的积极性。

另外,在一些更具体和特殊的环境背景下,还会有诸如“家乡情节”、“出售效应”、“规模效应”、“期权微笑”、“心理帐户”等异于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反常现象”,其实所谓的“反常”才更接近客观现实。

在虚拟经济中,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得人们的心理预期在没有成本做参照系的时候,形成了一种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当人们对未来预期看好的时候,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人们会预期其将进一步上升,价格就会更大幅度的上涨,反之,人们预期悲观,价格必定暴跌。由于投资者的预期抉择常常受到市场现期总体状态和突发信息的较大影响,从而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如同物理学上的共振一样的反应。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的波动性一般要大于实体经济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期横扫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以上对虚拟经济参与主体存在的心理特点分析,进而得出他们在虚拟经济运行中的决策行为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投资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他们的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其次,决策者是应变性的,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环境的不同选择决策程序和技术;再次,决策者追求满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由于人们对财富的无限欲望和资本市场上投机因素的存在,使得行为人的投机心理加强,他们总是企图以最小的努力换取更大的报酬,甚至是不劳而获。这样就会让有钱人将大部分的钱投资以期能有更大规模的资金可以运用;普通收入的人则会想尽办法例如跟庄等以期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回报,加上现代金融中还允许买空、卖空交易的存在,更可以使投资者投资于虚拟资本而不受其自身财富水平限制。从而使得整个市场越是在利好形势下越会变得空前繁荣,可一旦他们失败之后又会陡然转入萧条;而且同时也会使他们收入猛然缩减,甚至负债累累;进而又会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这样就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系统都严重受挫,就会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混乱。

三、政策建议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运行的好便可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提供融资支持;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还会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降低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出现经济泡沫,增加实体经济的运行不稳定性和投机风险等。

再加上在各市场中人的行为是灵活多变的,与虚拟经济体系中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和正反馈效应相结合,也使得整个虚拟经济变得更加不确定,潜藏了巨大的风险隐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资本市场愈加紧密,经济虚拟化的范围也在迅速扩大而且程度日益加深,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很容易交叉感染,或许某地虚拟经济中的一个微小参与主体——个人的行为变化都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 类似“蝴蝶效应”般的后果,这也恰恰突显出虚拟经济中人的行为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以人的行为因素研究为基础,建立和维持人们的信心为导向的宏观政策体系,以从根源上控制虚拟经济向有利面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尤其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处于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例如国有股、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受宏观政策面影响较大,加上都是刚刚起步不久,各方面的配套机制还不健全,投资者容易以宏观政策为导向作出预期,从而加大了市场主体行为人的短期的投机行为,使我国的虚拟经济变得更加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虚拟经济运行中,投资者的信心很重要,而信心则来自自己付出的努力预期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自己的财富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自己的未来是有保障的,这种保障来自自身、也来自社会和自政府。若社会的基础制度是正义和公平的,人们就会对自己的未来满怀信心、投资和消费的态度乐观,这有利于经济的稳定运行。

(2)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担保制度和最终保险制度,以维持人们对金融体制的信心,更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以便增加作长期投资的可能性,会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维护。

(3)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才会减少投资者的投机企图,给资本市场注入更加稳定的资金流。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会使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增多,削弱人们的信心,桎梏经济向健康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骏民     《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2 薛求知 黄佩燕等    《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3 柳欣       《资本理论争论》,《经济学动态》     19961).1997(1)

4 刘骏民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原因探析》,《城市金融论坛》 19991

5 刘晓欣     《虚拟经济运行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南开经济研究》 20034

6  Cyert,R.M. &  Grunberg,E.    Assumption, Prediction and Explanation in Economics, in Cyert and March, pp.298-311             (1963),



[1] D.Kahneman, P.Slovic, and A.Tversky.,1981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185(3)

[2] 刘骏民 《论虚拟经济的研究》,《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0年·第 5—6 期

[3] 刘骏民       《论虚拟经济的研究》,《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0·( 5—6 )

[4] 柳欣         《资本理论争论》,《经济学动态》         19961).1997(1)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