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学术论坛纪要

近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编辑部友情协办,并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及非贸易效应研究》课题组承办,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隆重召开了“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学术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保护壁垒与中美贸易再平衡”学术研讨会。

该研讨会旨在探讨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由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的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战略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聚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更好地将长江经济带特别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相融合。为此,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名,吸引了校内外师生齐聚一堂。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两带一路”战略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其新颖见解归结如下。
 
一、主旨演讲部分
 
首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教授主持并扼要介绍了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形势。继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国结构性贸易顺差及其平衡方法》的演讲。华民教授指出贸易转型而非经济结构转型、贸易结构调整而非价格调整才是中国应该选择的方向,他认为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重心应该放在南面印度洋的线路上。紧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研究员围绕《中美贸易再平衡》从中国对美、日、欧、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结构分析角度,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中美关系在动态发展趋势上的“变与不变”。



 
二、重点主题演讲部分

在进行了短暂的茶歇之后,四位专家学者依次报告了其学术论文。首先,南开大学李坤望教授探讨了《美国制造业回归及其前景》。从就业与生产率、海外生产成本、供应链布局、市场需求,以及国内政策等角度,解释了美国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的内在原因与演化格局。上海交通大学陈飞翔教授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走出去战略升级》,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与“走出去”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OFDI的外向突破能否成功。浙江大学董雪兵教授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与浙江对策》,主要从浙江省角度出发,提出国家大战略背景下的省级对策。中山大学毛艳华教授围绕《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侧重阐释了开展贸易便利化合作对于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高度,解释了参与通道建设和国际公共品提供对于我国国力的重要意义。
 






\

本节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会议评议者复旦大学唐朱昌教授针对“一带一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带一路”的性质到底是战略还是政策?我国应该在什么样的高度上展开“一带一路”战略?成本和收益如何分析?复旦大学强永昌教授则针对美国再工业化,提出中美工资差异收敛的趋势,在奥巴马新移民政策的背景下是否能够持续的问题。在差异化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工资水平的背景下,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于中国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压力到底着力点在何处?复旦大学谢一青博士则指出,美国再工业化所涉及的工资和就业问题,及其国际外溢效应,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影响,需要放在一个系统的劳动力战略框架下进行细致的分析;而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学分析,她指出一大难点在于“带”和“路”的沿线国家与终点的欧洲国家性质截然相反,与中国的合作分属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很难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分析。
 
三、中青年专家论坛部分
 
此节论坛共有9位中青年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先,此节论坛上半场有4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厦门大学彭水军教授围绕《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用MRIO模型,检验了“不平等交换”理论解释发达消费国的需求与南方国家碳排放水平的效果,指出贸易背后的隐含碳交易是造成南北碳排放差异的重要因素。上海大学何树全教授围绕《从全球生产价值链看贸易保护壁垒这把双刃剑》,计算了中国产品参与全球化生产网络与亚洲区域化生产网络的程度及变化趋势差异,同时计算了在全球价值链当中,欧洲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对于产品中的欧洲增加值造成的损失。武汉大学李卓教授围绕《从全球价值链形成的技术与分工视角看中国贸易开放战略的“常态”与“新常态”》,针对中国实际与H-O经典理论的背离,指出内生技术的不足是造成中国劳动力要素回报过低的重要因素。南京大学谢建国教授围绕《市场分割与技术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委员数据的证据》,针对地方市场分割是否存在内生动力的问题,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入手,提出市场分割有利于地区企业的技术进步。








 
其次,华民教授及王弟海副教授对这四篇报告论文做出了精彩的评议。不同于李卓教授的观点,华民教授认为,要素收入差异问题在于总供给方,差异化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教育造成了劳动力回报的差异。对于谢建国教授的论文,华民教授建议其从企业的需求与生产率的负相关关系加以解释。王弟海副教授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就失业问题,他认为单纯增加值贸易角度的考察没有考虑到就业与失业的社会效应;劳动所得并不仅仅是收入分配问题,还有解决失业的问题。
 
再次,此节论坛下半场有5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上海财经大学丁剑平教授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实质在于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的观点,他认为重点是建立人民币的清算网络。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中国的经济战略重心在于国企改革和金融深化,目标则是要构建基于周边区域的经济循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鲍晓华教授则从微观企业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对外发起的反倾销对于相关下游企业造成的冲击。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指出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互补互惠而非竞争的关系;进而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意义是战略而不是项目;在该战略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在于跨境结算。复旦大学张建新教授分析介绍了中国的能源供求现状和安全形势,重点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能源通道意义。










 
最后,在听取完5位专家学者报告后,杨长江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新常态的新与旧常态的旧到底在于哪里?中国的终极战略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又该在什么样的视角下进行设定?唐东波博士则针对鲍晓华教授的论文,提出反倾销效应的实证指标如何筛选,下游企业如何界定的问题。
 
四、会议扼要总结
 
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一轮大变革、大突破和大布局国际贸易新形势下,围绕由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的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战略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经过与会专家学者热烈研讨,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要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相融合。由此,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应围绕“两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中国新一轮的大变革、大突破和大布局。此次学术研讨会共邀请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也吸引了校内外慕名而来的师生参与了热烈的学术研讨,会议形成了对中国新一轮大变革、大突破和大布局的国际贸易新形势的认识,深化了对我国新形势下“两带一路”战略的解读。针对与会报告者的论文和评议者的点评,最后华民教授做了扼要的小结,并宣告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邮箱:shengxch@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