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2009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在广州召开

7月7日至10日,2009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2009)在广州召开。本届年会由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主办,长江商学院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共同承办。会议收到论文投稿共计881篇(其中英文投稿483篇,中文投稿398篇)。经过评审委员会审慎的筛选,最终录取论文216篇(其中英文149篇,中文67篇)。最终有2篇中文论文和5篇英文论文获得了大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每篇获奖论文奖金1000至2500美元不等。

8日中午,本届年会主题发言人Hayne Leland 教授为200多位国内外金融界学者就当前金融危机及金融产品的结构化定价模型发表主题演讲。之后,各位与会学者与Leland教授就演讲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Leland教授现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是公司财务及金融工程理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目前在信用风险模型、最优化资本结构和投资策略等方面均有卓著建树。Leland教授是20世纪70年代末投资组合保险理论的创始人,这一动态交易策略为对冲风险资产的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他因1994年发表于Journal of Finance的论文"Corporate Debt Value, Bond Covenants, and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获得了金融经济学界Stephen A. Ross奖。Leland教授还是1997年美国金融学会主席。

本次主题演讲以介绍信用风险的结构化模型相比传统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开始,继而分析了次贷危机期间结构化模型的表现情况。通过对比金融危机前以及危机期间模型对大型金融机构CDS(信用违约互换)定价预测与实际市场价格的差异,说明流动性溢价、证券供给在危机期间发生改变是模型定价预测和市场实际价格存在差异的潜在原因。而违约时资产回收率的变化、模型定价时潜在出现跳跃的风险等并进一步说明,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波动性过于乐观的低预期可能是造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发生前市场的持续上升,如之前几次一样,让大家相信经济体系发生了本质变化,从而产生了过于乐观的预期。综合来看,这仍然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在演讲的最后,Leland教授提议,可由美联储和中央银行收集各大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场外交易产品头寸情况,并将相关数据公之于众,以增加场外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这一研究对反思金融产品定价模型对发生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今后我们如何完善市场机制等都有深远的意义。

本届年会共吸引国内外代表近500人参会,其中学生150人左右。

自2002年第一届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以来,今年的会议在规模、投稿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将这项立足中国的全球性金融学术会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目前,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已成为与美国金融年会(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AFA)等顶尖国际金融会议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会议,也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和学术水平最高的金融学术界盛会。

中国金融国际年会每年10至11月开始面向全球金融学术界广泛征集论文,经过由世界著名金融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的审慎挑选,在第二年3月公布评审结果,入选论文在每年7月的年会中宣读。2010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将于2010年7月初在北京召开,届时欢迎各位金融学者莅临交流指导。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