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分会场专题三十六:发展经济学(四)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发展经济学讨论专场于2017年10月15日上午在宁夏大学文荟楼226教室举行。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马金秋和南京财经大学的方瑾分别就劳动保护、要素密集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和逆向外包驱动力的实证研究作了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的主持人是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的方瑾。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首都经贸大学的马金秋,论文的题目是《劳动保护、要素密集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自然实验》。该论文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中国上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劳动保护增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文中使用了2000-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显著地提高了我国上市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作用强度要高于资本密集型企业。

全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讨论了劳动保护、要素密集度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得出当要素替代弹性处于0到1之间时,劳动保护对工资率的正向作用大于对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增强劳动保护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幅度还取决于企业要素密集度的结论。

此外报告人指出,劳动保护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U型反弹,改善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还受到结构转型、经济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强劳动保护的同时要注意减少对就业的损害,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评论人张月友对论文的选题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导致2008年后劳动份额上升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与会者针对论文中涉及的数据选取、控制变量选择等问题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的方瑾,报告的文章是与张月友合作的《逆向外包驱动力的实证研究》。报告者提出逆向外包作为发展中国家服务企业开展的新外包潮流,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理论落后于实践,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且大多实证研究聚集于逆向外包对发包国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本该在这些研究之前就应理清的逆向外包驱动力问题,因此,此次研究将尝试填补这一学术空白。

该论文认为,当前世界已进入了基于创新链的服务业全球化阶段,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与服务的外包在全球范围争夺科技工程人才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通过实施逆向外包战略,达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国内技术进步的目的,因而,与传统离岸外包追求成本降低或聚焦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驱动力不同,获取发达国家优质资源成为这一新型离岸外包的主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该研究还从经济、文化、政治角度考虑了逆向外包其他可能存在的驱动因素,具体包括:东道国的质量用工成本、中外双方可交流情况、中外双边政治关系、传统离岸外包的联系。为验证上述驱动因素假设的准确性,该研究构建了发包国对单个接包国家的服务业逆向外包指标,并利用2005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对16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德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瑞典、瑞士、英国、韩国、日本、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和比利时)逆向外包开展的相关数据,对逆向外包驱动力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得出,待接包国家的高服务质量、低质量用工成本、两国友好政治关系和传统离岸外包联系密切,这四个因素对逆向外包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且认为逆向外包对于接包国的选择,首先考虑发达国家的服务质量,其次应注重该国家与发包国的政治关系友好程度,然后应考虑那些对逆向外包发包国有传统离岸外包业务的国家。最后,报告者提出政府应通过实施有利于服务贸易开展政策,改善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环境等手段积极推动逆向外包发展的建议。

张月友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全球化战略,有关逆向外包的探究可能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方向。而从现有成果来看,逆向外包理论及实证方面的文献虽逐渐丰富,但其研究深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其他与会者就数据采集、基础理论、实证检验与战略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加深了与会者对于中国逆向外包研究的了解,为今后逆向外包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李梦玲)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