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邹至庄教授谈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

  2007年7月25至26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群贤二楼报告厅召开。特邀嘉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以“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为题首先开讲。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邹教授首先肯定了20年来中国经济学国际化的发展,其中有一个从讨论国内经济研究需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到现在讨论如何更为成熟的进行现代化研究的转变。之后谈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目前经济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及此次论坛对经济学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邹教授指出WISE洪永淼教授发起这次南方论坛是一项重要和伟大的工作,预测论坛的持续发展会为中国经济学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赋予此次论坛以中国经济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意义。

  最近几年,经济学院系完善师资队伍最主要的方法是引进在欧美拿到博士学位的年轻经济学家,一些院校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其他有两点需要注意:1、如何使没有在国外学习的年轻学者的水平有所提高。目前有海归学者和本地学者合作不良的现象。在外国受过训练的学者不应该就此认为自己比本土学者优秀,而应该两方面相互帮助提高。从前没有很多留学生回国,中国主要靠本地训练的经济学家短期去外面访问来提高。现在有很多博士回国,他们以及学院院长,都可以利用和国外的关系让本土经济学家多些去国外访问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渐充实和成熟教师队伍。2、各院系可以考虑吸引国外水平不错的退休经济学家。希望在座院长能积极尝试。

  关于研究方面的问题。一、评估研究好坏的标准问题。存在一个看法,评估研究成果好坏在于是否在国际刊物发表,目前在中国这是个可以被讨论的观点。而在座经济学者已经有能力判断研究成果,只要有客观的审评标准,就可以去建立国内自己的出版市场,由中国学者判断研究成果是好还是不好。不用一定靠外国刊物来批评。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二、研究方向的问题。一些年轻人觉得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不能被国际刊物接受的观念是不对的。谈任何地方的问题,好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才是世界性学术刊物接受的标准。随着国外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增多,研究中国问题更会有利。三、经济学者之间的关系问题。1、海归经济学家和本土经济学家研究合作的问题。本土学者批评海归学者不懂中国经济,海归学者认为本土学者没有受过现代经济学严格训练,研究不具价值。两派应体谅对方观点、互相了解,虚心学习。2、中国经济学者和国外经济学者的关系。很多学者回国后与国外保持紧密来往。邹教授主张中国学者应抓住机会更多研究中国经济,在对中国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理论,才有机会发展本国的主流经济学,甚至可以影响全世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思维。

  关于南方论坛如何可能对中国经济学发展产生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经过政府。如果学者对教育政策不满意,有好的改良意见可以讨论达成共识,借开展论坛的机会联名致信国家领导人,从正面提一些可能被接受的建议,从小处着手,逐步改革。二是经过市场。学者有自己的力量,可以影响经济学教育。在座学者尽可能在自己有权利的范围内做事,效果好自然有人学。以如此方式来实现影响中国经济学市场,最终达到互相合作,相互促进的目的。

  总结:邹教授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引进海归博士、为本土年轻学者多提供去海外学习的机会以及吸收国外退休学者的问题。二是研究方面,希望中国学者能多研究中国经济。最后是论坛如何影响社会,影响中国经济教育制度的问题。一方面学者可以联合起来向政府建议,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市场,从自身努力来推进。

  注: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南方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深入探讨共同关心的议题。每次论坛讨论成果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以记录中国南方高校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轨迹。

  (邓林 整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