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解读2004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4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基德兰德是历来第三位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挪威人,而美国向来是此奖项的大赢家,普雷斯科特已是自2000年来第五位夺得该奖的美国人。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介绍,两位学者的获奖成果主要体现在他们分别于1977年和1982年合作完成的两篇学术论文中,其成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他们的分析方法也为后来者开展更广泛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004诺贝尔奖榜单

  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10月7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这名启动了非洲植树运动的女性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非洲女性。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所做贡献。

  海外评价

  林行止(香港《信报财经新闻》社长)

  今年两位获奖者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对经济循环提出新解释。一向以来,经济衰退被视为“市场失败”(failure of market)、凯恩斯认为是“总合需求”(aggregate demand)不足、奥国学派指出是投资及消费“错配”(mismatch)、货币学派则以为这是实质与名义物价发生错误讯号令资源“错置”(misallocation)所致。

  而此次获奖者推翻前人诸家学说,指出这是经济对天灾人祸令供应失调的自然反应。举例说明:有人流落荒岛,以捕鱼为生(食),有一天突然台风来袭,他无法落水捉鱼,意味失业;风灾过后,他去捕鱼,发现一大群鱼,他因此“加班”工作,收获甚丰,不在话下;至此,他开始结网——做资本性投资,因为网鱼的收成肯定较用竹枝叉鱼为佳,而这需要时间,他在雨天开始结网,第二天晴了继续工作……这名流落荒岛者的GDP在风灾落雨以至晴天结网的日子持续下降,但他这样做是对“外来震荡”的最适回应。

  当然,经济学家是以计量模型来表达这种“循环”的,今届的二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便是以50年的经济数据建立其模型,得出经济循环受“外来(或供应)震荡”的影响重于一切。这等于推翻其他自凯恩斯以降诸种相关学说,因此,对经济学界来说,他们的发现可说是“内在震荡”!

  宋恩荣(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主任)

  两位得主其中一大成就,是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所谓一致性,是指民众会从长远角度看政府政策,若民众预期政策会在短期内变动,他们就未必会支持,因此,政府制定政策必须具备长期目标并肯坚持,否则无法取信于民。举例来说,减税便不符合一致性,因为在政策推出时,民众已预期将来可能加税。有关的理论,对分析香港许多问题都有帮助。

  他们另一项研究则说明科技革新是经济周期背后的推动力,即新科技的出现会刺激经济增长,而当科研陷入瓶颈,经济发展便会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美国在过去十余年的繁荣正是得益于电脑科技与生物科技等的突飞猛进,反观日本,则由于人口老化等问题,拖慢了技术革新,令经济一直难有起色。

  两项研究证明了政府干预经济“无效且不必要”,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若推行紧缩性政策便会适得其反,因为它会妨碍新科技的采用,拖慢经济发展。

  200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颁给了卡内基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的基德兰德教授(挪威)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邦储备银行明尼阿波利斯分行的普雷斯科特(美国),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贵在预测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曾向媒体提供过五个名单,其中就有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他认为,由这两人获得也算实至名归。

  李仁贵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有多年,1996年发表的《理性预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反响强烈,而2002年出版的《挑战诺贝尔奖的大师们》一书成为预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宝典,是国内最早从事诺贝尔经济学奖预测工作的学者。每年诺贝尔奖公布之前,李仁贵的预测都会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他也被很多国内经济学专家尊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权威。

  国内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并不多,而且只局限于获奖人身上,对诺贝尔经济学奖有很多想当然的想法和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中国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系。不过,李仁贵指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未因我们的淡化而停滞不前,经过了36年,它已经呈现出某些有趣的规律和特点。

  奖励杰出成就考虑学派平衡

  李仁贵介绍说,普雷斯科特和基德兰德两人是师生关系,他们的获奖理论更多还是出自前者,基德兰德在技术运算方面做得比较多。而且,在学术界,普雷斯科特的地位远高于基德兰德。但诺贝尔委员会公布的名单里,基德兰德的名字排在前面,这是因为诺贝尔奖从1990年开始实行,在联合获奖的情况下,按名字的第一字母顺序排列,取消了以往按贡献大小排名的规定。

  李仁贵进一步解释说,很多经济学家在获奖之前默默无闻,在国内不被人熟知,而那些知名度高的学者却不一定能获奖。这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奖原则,“奖励杰出成就而不是杰出人物”。

  在李仁贵看来,2004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获奖符合了经济学发展趋势。宏观经济学研究分两大流派,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兴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2001年,新兴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人乔治·迈克尔·斯彭斯以及约瑟夫,由于在有关信息如何影响经济市场上的研究而获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今年应该轮到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获奖。

  “评奖会考虑平衡问题,这是一贯的规律,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之间也存在这种现象。”李仁贵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物理、化学等奖不同,两个思想观点对立的经济学家可以同时获奖。例如,1979年刘易斯和舒尔茨,由于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两人观点却相反,舒尔茨主张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刘易斯则强调农业化。

  这种评奖方式曾一度充满争议,甚至有获奖者本人对与学术上的敌人同时获奖表示不满。1974年的纲纳·缪达尔与哈耶克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而获奖。但前者是左派思想代表人物,后者属右派思想。

  在同一流派内,就某一理论第一代人物已获奖的情况下,如果第二代代表人物发展了原有理论,并取得创新,第二代代表人物同样可以获奖。1995年美国人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发展并且实际运用了理性期待值假设而获奖。普雷斯科特和基德兰德是这一流派的第二代人物。

  1996年,詹姆斯·莫里斯和威廉·维克瑞,因为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而获奖;2001年,斯彭斯以及约瑟夫的获奖成果也是不对称信息影响市场,只是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

  8月敲定最后名单获奖成就滞后多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提名人数多则120人,少时有七八十人,进入讨论阶段的有二三十人左右,经过反复评价,到4月时只剩几个热门。到8月评奖工作基本完成,结果上报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0日前后进行最后投票表决。

  很多人认为投票是决定最终结果的一环,而李仁贵认为,投票其实是流于形式的一道程序,所有的争论在8月时已归于平静。

  但有一次例外。1994年,纳什的博异论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同,但因为他患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评奖到了投票阶段,有评委突然变卦,反对纳什当选。这一举动使评选险些进入备选方案(卢卡斯和理性期待值假设)。

  那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过程可谓几经周折。这次换人风波也导致当时的诺委会主席及三名委员下台。据说部分评委顾虑的是纳什能否上台领奖,能否演说。

  最终,纳什参加了颁奖,但没有演说,在诺贝尔的网站上,可以查阅历年所有获奖人的演说稿,但惟独不见纳什的。

  尽管诺贝尔先生曾在遗嘱上声明,诺贝尔奖颁发给那些上一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及其成果,但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上一年都在忙着提名。获奖的理论模型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前的发现,经济学奖更是如此。

  诺贝尔评奖如此滞后,有其客观原因。经济学新的理论诞生后争议颇多,所以它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如果经得起考验,将逐渐编入教科书,而一旦写入教科书,说明基本上得到认可。普雷斯科特和基德兰德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已经写入了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少有年轻人获奖,最年轻的51岁,大部分是60-70岁的经济学家,最年长的是82岁。

  获奖者并非都是科班印度人获奖异军突起

  从近年的获奖情况分析,获奖人并不一定是经济学家,如2002年得奖者之一丹尼尔·卡尼曼是心理学家,纳什是数学家。随着经济学数量化,数学家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显示出了优势。此外,很多获奖经济学家最早均不是科班学经济的,卢卡斯是学历史的,普雷斯科特是学物理的,威廉·夏普则是学医的。

  中国学者还未曾染指诺贝尔奖,国内有人认为,中国人不能获奖是因为不会申报。李仁贵笑称,其实诺贝尔奖是拒绝毛遂自荐的,所以不会申报并不是理由。他直言,与我们的邻国印度相比,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比印度要好,但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印度要远胜于中国。

  在近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候选人当中,印度经济学家成为大热门,1998年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因其对福利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突破性贡献而获此殊荣。今年获选大热门中也有几位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斯瑞尼瓦桑、迪克西特、达斯古普塔都是期望比较高的。

  李仁贵预测,印度经济学家可望在近年内再次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