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社会科学》第10期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出版

  1.《资本论》的理论空间与哲学性质

  卜祥记

  摘要:对《资本论》当代性质的科学讨论,不能仅仅围绕《资本论》所蕴含的经济理论设计的严密性进行纯粹技术性的经济学论证,而必须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维度中去,把《资本论》同时视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巨著,彰显其唯物史观品格。分析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会发现,《资本论》的总问题起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聚焦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开宣示于《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集中表现在对全面统治现代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资本逻辑的批判,因而,只要资本逻辑依然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资本论》的批判性立场及其科学性,就绝不会因其个别理论判断的局限性而有丝毫动摇。这启示我们,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任何学科的学术理论创新都必须植根于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的理论反思;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守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立场;《资本论》的唯物史观精髓,依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利器。

  关键词《资本论》 唯物史观 资本逻辑

  作者卜祥记,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439)。

  2.罗尔斯难题:正义原则的误读与批评

  张国清

  摘要:1971 年《正义论》发表不久就产生了解读正义原则的争议,形成了罗尔斯难题。哈特、诺齐克、德沃金等著名学者纷纷介入其中,围绕罗尔斯难题展开的争论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尔斯难题部分地导致中国学者体系化误读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其主要中文译著中,罗尔斯表述正义原则使用的“system”、 “scheme”等日常量词被翻译为“体系”、“体制”、“安排”或“图式”等术语,产生了“自由体系”、“自由体制”、“自由安排”或“自由图式”等并没有真正出现于罗尔斯原著的观念;有的学者尝试用“互惠正义”来解读罗尔斯的“对等正义”,有的学者尝试以生存、自由和平等三个正义原则取代罗尔斯自由和平等两个正义原则,更多学者试图对罗尔斯正义原则揭示的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进行价值排序。然而,这些误读偏离了罗尔斯阐述正义原则的初衷,造成了理解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障碍。因此,准确解读罗尔斯思想和合理批判罗尔斯思想要区别开来,罗尔斯正义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关键词:罗尔斯难题 正义原则 对等正义

  作者张国清,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杭州 310027)。

  3.政府卫生支出对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李华俞卫

  摘要:依据全国30省“千村”现场调查数据,采用国际通用健康SF—8量表的自测健康,运用Grossman理论的扩展模型和顺序概率回归方法,分析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新农合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村卫生室诊疗水平对生理健康影响非常显著,对心理健康没有影响;与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和污水排放系统,对所有健康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影响;饮用自来水对健康有正面影响;新农合筹资水平对居民健康没有影响,其效果主要表现在减少大病患者个人经济风险和促进社会和谐。年龄、教育水平等个人因素对健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支持政府农村卫生支出重点投向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发展策略,验证了新农合的目标主要就是化解重大疾病的经济风险。

  关键词政府卫生支出 农村居民健康 村卫生室 新农合

  作者李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俞卫,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4.有限医疗资源在全病种范围配置的有效性分析

  俞乔 杜修立 赵昌文等

  摘要:医疗保健制度的核心是如何对有限医疗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基于全病种范围资源配置分析框架,对我国东、西部两个典型城市住院病案超大样本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增加临床医疗开支可以显著改善几乎所有疾病类别的治疗结果;医疗开支对不同疾病类别的边际效应有显著差别;农村患者医疗投入的边际效应显著高于城市;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设计缺陷降低了医疗投入的效应。因此,应当较大幅度增加面向公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开支,增量资源需要进行跨病种有效配置,基本医疗保险对资源配置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全病种范围 资源配置效率 临床治疗结果 基本医疗保障

  作者俞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2);杜修立,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南京 210046);赵昌文,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成都 610064)。

  5.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

  罗家德 孙瑜等

  摘要:以在四川地震灾区收集的乡村社区案例为基础,并尝试比较中美两个行业协会组建历史的案例。研究发现,不同于西方的正式规则作用,中国的自组织过程是在社会关系特质下进行的,中国能人往往是一个既定社会网的中心人物,具有较强的政治精英色彩。在本土案例中,正式规则不足且均分法则经常取代公平法则;能人通常遵守人情与均分的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对能人的信任就会遭到破坏。但与西方的自组织过程一样,能人需要负担初期成本投入,后期可获得声誉回报。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土自组织中的“人情困境”,即资源支配者接受资源请托者的人情请托时,假使他将资源进行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就违背了公平法则,而且还可能遭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非议甚至法律惩处。这是中国能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键词:自组织 能人 人情 均分

  作者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 100084);孙瑜,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北京 100084)。

  6.社会变迁中行政授权的法理基础

  关保英

  摘要:行政授权是现代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普遍方式。我国行政实在法中授权普遍,但存在授权范围不一致、此法授权与彼法授权相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源自于我国行政授权法理基础薄弱,尤其是对行政授权时代背景缺乏动态诠释,对行政授权理论模型缺乏科学建构,对行政授权实在法制度缺乏有效规制。现代法治呼唤对社会变迁背景中行政授权法理基础予以重构,厘清权力主体的确定性,权力划分的相对性,权力客体的重叠性以及权力处置的社会性。应以行政职权有限转移为基准,以排除行政权行使阻碍因素为动因,以行政权行使便捷为途径,以行政权有效整合为目的,确立行政授权制度构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行政授权 实在法 社会变迁 法理基础

  作者关保英,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 201701)。

  7.民间借贷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岳彩申

  摘要:理论范式的选择与制度的优化设计是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创新的核心,也是民间借贷法律治理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法律主要依赖禁止、限制、打击等命令控制型法律治理模式,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这些传统的法律规制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有效引导民间资本优化配置,也难以防范民间借贷可能产生的风险,存在明显的失灵现象,削弱了民间借贷治理的效果。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架构分析,规范民间借贷必须正视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其信息约束条件的双重性,转变民间借贷法律治理的传统思维,引入激励性规制的理论范式,以建立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多方合作博弈机制为核心,选择市场准入、区域竞争、税收减免、价格上限、信息保护、主体身份转换等激励规制工具,优化法律制度设计,构建差异化、多样性的规制机制,形成科学的法律激励结构。

  关键词:民间借贷 金融风险 制度激励 政府规制

  作者岳彩申,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重庆401120)。

  8.中国古代咏物传统的早期确立

  路成文

  摘要:中国古代咏物文学滥觞于先秦而蔚然兴盛于文体渐备之后。先秦为数不多的通篇咏物之作,以及部分带有咏物性质的篇章或段落,作为中国古代咏物文学的早期形态,对于“物”的题咏与表现,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把“物”作为客观外在对象进行观察和体认,获得关于外物的知识;把“物”作为人类社会的参照物来观察和体认,观物穷理,体物悟道;把“物”作为“人”的参照物来观察和体认,感物兴情,因物见志。中国古代主要咏物传统,由此基本确立。其中《山海经》总览形势,广纪方物,奠定“博物纪异”咏物传统;《周易》、“诸子”、一部分先秦器物铭,取物为譬,观物穷理,奠定“阐理明道”咏物传统;《诗经》之“比兴”、屈原《橘颂》、先秦古歌中的部分篇章,感物兴情,以物为比,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在促成咏物诗形成的同时,确立了中国古代咏物文学“抒情言志”传统。

  关键词:咏物 博物纪异 阐理明道 抒情言志 比兴

  作者路成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广州 510420)。

  9.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

  肖百容

  摘要: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项重要的文学形式,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既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上,也表现在他们对文学、文化的阐释上,还表现在其思维方式与艺术表达上。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一直缺乏关注,有分量的研究更不多见。现代作家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楹联,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这些楹联修复和弥补了新文学的某些局限,丰富和提升了其表现手法和主题意蕴。楹联文化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生动阐释了关于文学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命题。

  关键词:楹联传统 新文学 文学场域 阴阳二元观念

  作者肖百容,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沙 410081)。

  10.从复合制国家结构看华夏民族的形成

  王震中

  摘要:民族可以划分为“古代民族”与“近代民族”两种类型,古代华夏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自在民族”到“自觉民族”两个发展阶段。夏商时期的华夏民族属于 “自在民族”,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属于“自觉民族”。作为“自在民族”的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夏商时期出现,是因为夏商王朝具有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复合制王朝国家框架内能够容纳众多部族。夏代之前的五帝时代,则属于华夏民族的滥觞期,这一时期经过族邦联盟,众多的部族国家最后走向多元一体的民族的国家。

  关键词:华夏民族 族邦联盟 复合制国家结构

  作者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济南 250014)。

  本期论文英文提要(ABSTRACTS)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