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出版

  (1)社会工程视域下“社会关系生产”的新形态

  田鹏颖·4·

  摘要: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社会关系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建立和谐有序并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等提供协调发展动力的现代社会关系,是人类适应、依赖和改变社会的自觉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关系发展、变革和演进既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又是社会主体参与、设计、建构的创造过程。在社会工程视域下,现代 “社会关系生产”的社会工程形态,合乎马克思“社会关系生产”形态的演进逻辑。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社会工程形态具有整体性、人本性、开放性和历史性等时代特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全球化与地域化的统一,构成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基本向度,以尊重社会规律为前提、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旨归、以构建民主和谐社会制度为目标是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三个价值取向。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工程社会关系生产

  作者田鹏颖,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钱学森社会工程哲学研究院教授(沈阳110034)。

  讨论与评议

  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批判的批判

  文兴吾·2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成都610071)

  再论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兼答文兴吾先生

  俞吾金·26·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

  (2)哲学实验:一种影响当代哲学走向的新方法

  周昌乐·30·

  摘要:

  哲学实验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试图厘清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中错综复杂的局面,迫使哲学家改造传统的哲学理论以及概念思辨的方式,因而对传统哲学研究方法构成了一种挑战。尽管哲学实验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由于结合了科学实验手段来重新审视传统哲学问题,从而拓宽了传统哲学研究的疆域,提供了开展哲学问题研究的新机遇,推动了当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如何适应并掌握这种哲学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研究方法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顺应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国内哲学界重视。

  关键词:

  哲学实验哲学研究方法哲学走向

  作者周昌乐,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厦门361005);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杭州310028)。

  (3)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陆铭高虹佐藤宏·47·

  摘要: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城市规模人力资本包容性就业

  作者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高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佐藤宏,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系教授(东京186—8601)。

  (4)中国与金砖国家外贸的“共享式”增长

  欧阳峣张亚斌易先忠·67·

  摘要:

  中国与金砖国家外贸的“共享式”增长,是促进金砖国家合作的关键性引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经济与贸易结构中的互补性明显,但由于金砖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工业化进程所引致的相近目标产业的发展,它们在相互间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的动态竞争态势逐步凸显。金砖国家需要通过产业链的“雁行”布局,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格局,以科技合作实现经济贸易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通过中国的“出口转投资”模式,强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互补性占主导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共享式”增长。

  关键词:

  金砖国家出口结构贸易竞争 “共享式”增长

  作者欧阳峣, 经济学博士, 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沙410205);张亚斌,经济学博士,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长沙410079);易先忠,经济学博士,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长沙410205)。

  (5) “社会”的构成:自然法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础

  李猛·87·

  摘要:

  帕森斯提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理论应该如何理解由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 的社会性。通过考察格劳秀斯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可以发现社会理论关注的“社会”概念是从自然法哲学的自然社会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我保存与社会性的张力关系中形成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概念结构,这一社会性概念的演进是理解从17世纪的政治哲学到20世纪现代社会科学思想变化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

  社会性自然法霍布斯帕森斯现代社会理论

  作者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6)论中国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

  肖永平 龙威狄·107·

  摘要:

  强制性规范制度是中国国际私法多元选法体系中的一元。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框架下,强制性规范的适用应以关涉重大公益为必要条件,法院对强制性规范的认定与适用应遵循比例原则。外国准据法所属国的强制性规范不得仅因具有公法性质而被排除适用。尽管现行法未就第三国强制性规范作出规定,但中国法院仍可在实体法框架下考虑此类规范的效力。对重大公益的关照使强制性规范成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必要限制。在现有冲突规范的配置格局下,强制性规范、公共秩序与法律规避可以并存。

  关键词:

  强制性规范意思自治公共秩序法律规避

  作者肖永平,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430072);龙威狄,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

  (7)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桑本谦·123·

  摘要:

  对利他主义救助进行法律干预,应着眼于提高救助收益或降低救助成本。可以设想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设定关于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义务,对见危不救实施惩罚;为救助行为提供法律保护,包括减免救助人因疏忽大意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加重被救助人起诉救助人时的举证负担,以及惩罚被救助人的诬陷或讹诈行为;赋予救助人赔偿请求权,或由政府给予奖励。分析表明,赋予救助人以求偿权不如由政府奖励救助行为;对救助行为提供法律保护优于为救助行为设定法律义务。

  关键词:

  救助见危不救见义勇为法律干预

  作者桑本谦,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特聘教授(青岛266100)。

  (8)光焰与迷失:“80后”小说的价值与局限

  高玉·141·

  摘要

  “80后”小说是复杂的文学现象,贡献突出,局限也十分明显。其突出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成熟的“青春文学”,扩大了读者群,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质素。“80后”小说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色,对传统的美学范畴有所丰富和发展,在叙事、虚构、想象、语言方面尤具特色。“80后”小说也存在众多问题,在内容上表现为思想深度不够、价值观迷茫、道德感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在形式上表现为作文痕迹过重、“学习” 特点明显、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存在普遍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等。“80后” 小说家要担当起时代和民族文学的大任,应在创作上扬长避短。

  关键词:“

  80后”小说青春文学审美特色

  作者高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华321004)。

  (9)自愿委身与十一世纪法国底层社会的依附关系

  李云飞·159·

  摘要:

  在中世纪史学界,“封建革命”论以11世纪自愿委身现象的增加来论证农奴制的产生和当时西欧向封建社会的急剧转变,而批评者则强调委身者并非农奴,委身并未导致其处境恶化。在11世纪法国圣马丁修道院有关奴仆的文书中,自由人委身为奴往往与婚姻家庭、地产占有、宗教渴求等因素密切关联,而且委身契约灵活多样。不过,奴仆在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等方面受到修道院的束缚。“封建革命”论及其反对者在解释圣马丁修道院的奴仆地位时各有优缺。此外,委身者与修道院结成的依附关系与上层社会的附庸制颇为相似,因此学界对于上层依附关系尊贵而下层依附关系屈辱的区分并不恰当。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修道院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作者李云飞,暨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广州510632)。

  (10)新兴国家崛起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中国的路径选择为视角

  徐崇利·186·

  摘要

  我国学界历来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主要界定为诉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之举。然而,晚近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于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主张“平等与无差别待遇”。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可能意味着正在推动继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一度潮落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将再掀高潮。有鉴于此,学界在继续研究传统路径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对和平发展之中国的意义,从而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参与重构更加公正之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基本态势。

  关键词:

  国际经济秩序新兴国家平等与无差别待遇

  作者徐崇利,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厦门361005)。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