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新荐书(2011年12月)

  《税收的逻辑:纳税人应该知道的基本财税常识》

  李炜光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年10月

  很少有出版物的封面宣传像本书一样,如此切中主题:“公民纳税是为了交换政府尽责。”读者能理解这句话,书就不用看了。当然,想知道这常识的背后论证,书是非看不可。作者关于现代政府收税逻辑的逻辑隐藏在故事叙述中,在我看来,并非如标示那样,一望见底。第123页的“人没自由,一切都无从谈起”,才是逻辑的起点。第五章是全书的关键,回答政府收税与提供公共产品的关系,以及权力缺少约束的情况下政府的行为方式。作者说到“减税”及解决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时的观点和意见,是以上逻辑(中间还包括税收立法权归属等)的结果。现代税收原则,是美国独立战争前,由英美思想家和行动家们共同提出的,称做“无代表,不纳税”。至今两个半世纪过去,这原则早成为常识,而我们还要为它的普及努力,使之在中国亦成为常识。

  《神史》

  孙世祥 著

  语文出版社

  2011年8月

  这部作品不论篇幅还是讲故事方式,都很难让人联想到“常识”。其实它既是常识得以生发的土壤,又是常识呈现的极致。故事发生在边远因而贫穷落后到难以想象的农村,这本该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却常常被忘记。那些沉默的地方,沉默的人群,自有活着的逻辑,但沉默不下去后将以怎样的形式爆发?这部耗尽作者生命的作品为何叫《神史》,从字面得不出答案。神自有其喜怒哀乐的逻辑,假若人还能记忆起历史上他的作为,人则不难揣测他下一步动作的轨迹——在他发作前予以敬畏,或还来得及。这大概是小说作者未加申明的意思。

  《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

  杨照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1年9月

  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作者以100个流行词汇引出100个故事。这并非作者为讲故事而修辞,它们大概勾勒出现代社会的样貌,是人们建立认识世界概念框架的不二法门。公民意识从之而出,公民社会因之而有基础。顺带说,故事与义理,同样精彩,都是常识。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熊培云 著

  新星出版社

  2011年11月

  此书仿若熊版《神史》。孙版《神史》,虚构中尽是写实,培云的书,则是写实中恍若虚构。作品从故乡陷落给人精神上造成的疼痛开始,以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故乡的人回天堂作结,这不是出路的出路,结构中又作解构,造成的迷茫,不亚于先前。看起来荒唐,可这就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精神处境吧。将其作常态理解,才能找到出路的门径。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

  邓野 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1年11月

  该作2003年出版时,引发的热议场面犹在眼前。转眼八年过去,大量增订后,比之初版本,论证更严密,材料更充分,叙述更明快,因而更好读。1944-1946年,这一作者发现的独立的历史时段,是理解后来中国政治的关键。作者的贡献在于,将淹没的历史一针针补缀起来,使之成为人所共知的知识,警醒当代,鉴戒后世。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