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全球化下的“民族工业”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企业的国家属性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国家属性为基础的“民族工业”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界定。
  9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失业率增加。一些政治家为了得到选票试图将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归咎于外国商品进口的太多,进而掀起一场“买美国货”运动,从而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机会的目的。政治家希望破灭的原因不是美国人不爱国,最大的问题在于,究竟哪些才是“美国货”?
  美国一家报纸就此问题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列出了大约十种美国人比较熟悉的购买较多的汽车,包括本田雅阁(Honda Accord)、丰田佳美(Toyota Camry)  、福特护卫者(Ford Escort)、通用雪佛莱  (GM Chevrolet)等,要求读者指出哪些是美国车,哪些是进口的外国车。
  读者根据经验,自然就把本田、丰田车归为外国车,而把通用、福特视为“国产车”。而报纸揭晓的答案令读者大为吃惊:在美国出售的本田雅阁是在美国俄亥俄州的Marysville生产的,丰田佳美是在肯塔基州制造的,而通用雪佛莱则是在加拿大的Oshawa组装的,福特护卫者中许多是在墨西哥的Hermosillo生产的。如果出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按照产品品牌或人们的感觉来购买本国车抵制外国车的话,得益的可能是外国工人,而受到伤害的恰恰是本国工人和国内的企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