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暨第三届中国经

2014年8月16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社科处、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联合在西安举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4》发布会暨第三届经济增长质量论坛”,发布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4——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以下简称“2014增长质量报告”)。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40多人出席会议。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出席了发布会,并作了讲话。

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为带头人的经济增长质量课题组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4——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的成果,也是陕西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建设的成果。该报告是继《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1——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名》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3)——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系列报告的最新成果。

2014增长质量报告是在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重大转型期,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体制条件、劳动供给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都发生了新变化的宏观背景之下,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为研究主体,从创新驱动的机制、条件、过程和环境四方面提出了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从而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更好更快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数量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型提供方向。《2014增长质量报告》的特点在于:

1、持续发布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发布后,西北大学经济增长质量课题组计算并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得到了广泛关注。诸多反馈要求每年持续发布该指数,报告开篇首先利用团队在2012增长质量报告中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分析维度和指标体系,续接2012增长质量报告的数据,对中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以及分省的排序与比较,2011年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浙江、天津,后5位的是贵州、云南、甘肃、四川、青海。与上一年2010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升最快的5位是安徽、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

2、从创新驱动的机制、条件、过程和环境四方面提出了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创新驱动涉及诸多内容,2014增长质量报告将各种层面的创新进行分类,构建了机制—条件—过程—环境四个层次的创新体系来系统全面阐释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

在创新驱动机制方面,重点分析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基本机制。首先系统论述了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背景——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以及增长条件的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未来方向的根本在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从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需要从生产率提高和要素配置优化的角度出发,建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机制。并对通过从创新驱动的条件、过程和环境出发,构建了七个维度的分项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创新驱动进行了评价,发现中国创新基础、创新主体、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战略创新都有所改善。并从区域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考察中国各个省区创新驱动存在的差异。

在创新驱动条件方面,分别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培育、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能力创新五个方面出发,探讨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条件。首先要通过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必须优化创新驱动的环境,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宏观创新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选择适合的内部微观环境,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动力;第二要以创新为驱动力,特别是以自主创新来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培育为切入点,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的“官产学研”密切结合、共同参与的多元创新主体体系,充分发挥创新主体无论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还是战略创新等多层面上无可替代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观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一切创新活动的先导,是形成创新驱动体系的基本前提,在观念创新的过程中要实现从被动创新到主动创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从技术创新到全面创新以及从分离创新到协同创新四个方面的转变;第四制度创新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过去制度创新过程中由于制度目标单一、设计方法僵化且评价机制缺失,导致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经济增长质量下降等问题,所以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创新目标全面性、设计方法科学性、创新思路完备性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目标,转变制度创新主体的观念和政府职能,拓展制度创新的动力空间;最后组织创新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打破旧的组织系统、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的过程,在旧系统被新系统替代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无序状态,无序状态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通过打破行政垄断、协调地方政府的行为、规范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宽松的市场政策和企业间的协同机制形成有效竞争的态势打破无序状态,实现组织创新,从而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在创新驱动过程方面,探讨了创新的形式和创新的作用过程。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产业创新,并通过创新扩散机制、创新协同机制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主要指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创新,是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产品创新通过影响企业行为,并形成新的市场和新的增长点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更是以产品创新为驱动。在创新驱动的链条上,市场创新占据着重要地位,市场创新不仅使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与最终消费相衔接,并且通过高额的市场回报率创造出可观的生产者剩余激励持续的创新行为。市场创新包括交易场所创新、交易内容创新和交易规则的创新。产业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创新,即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和产业多样化创新。而这三个方面的创新在与实际相结合时,分别为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多样化创新,这三点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另外,创新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是探究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路径的重要一步。创新作用机制包括创新的扩散机制和协同机制。扩散机制是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主体及其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运行规则。创新扩散的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提高各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能够降低企业与行业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最终引发新的技术进步。创新协同主要体现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协同,强调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互动结合为基本出发点与主要内容,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协作为重要保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结合离不开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有效协同。如果科学家与企业家能够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则不仅能够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同时还可以使研发的新技术具有商业化和产业化的价值。科技创新是未来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而制度创新则是其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贯穿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整个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在创新驱动环境方面,着重研究了创新驱动所需的战略新环境和能够协调创新主体、优化创新条件的完善的创新体系。中国发展战略从建国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演进到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比较优势战略,传统发展战略在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奇迹”及增长数量优异表现的同时也形成了“低端锁定”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弊端,由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诸多“不和谐”问题促使我们必须要开始反思传统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创新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而创新型发展战略的关键则在于通过创新意识、创新方式和创新技术来重新构筑市场、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和谐且良性互动关系,不仅能够消化过去经济增长带来的“负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实现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寻求一种新的发展动力机制、发展规律及战略模式。另外,在创新驱动环境中,广义视角下的创新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创新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以创新驱动为目标,以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核心,综合考虑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等因素,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使得体系内创新主体实现协调一致,创新条件能够自我优化,创新过程持续不断进行,创新内容不断深化。广义创新体系是把创新的基础条件、外界环境、核心内容都纳入到创新体系之中;在内容上,包含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观念创新和组织能力创新等诸多方面,形成层次清晰的广义创新体系。针对中国现行国家创新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特别重视了体系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注重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强调了市场的裁判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4——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一书通过对创新驱动完整而系统的研究和讨论,明确地指出了“未来中国经济要通过创新来驱动其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这一命题;同时,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所依赖的创新驱动也绝不是单方面的创新,而是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协同作用。只有依托多元创新体系的协同作用,才能够最终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的飞跃。

这份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是经济增长质量课题组的第5次年度报告,报告主题前瞻、评述客观、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