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分会场专题六:宏观经济学(一)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宏观经济学(一)专场于2017年10月14日下午在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文荟楼203教室进行。来自厦门大学的杨翱、上海财经大学的顾艳伟、山东大学的陈浩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汪伟分别就罕见灾难风险和中国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以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等研究领域作了精彩报告。本场讨论会由山东大学的陈浩博士主持,评论人分别为山东大学的陈浩博士、厦门大学的杨翱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的顾艳伟博士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汪伟教授。

第一位报告人是厦门大学的杨翱博士,其报告的文章是与陈国进和赵向琴合著的《罕见灾难风险和中国税收政策效应》。首先,文章基于罕见灾难事件对经济活动和中国人均实际GDP增长率造成的严重影响,对资本灾难、TFP灾难和双重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差异和在三种灾难冲击下,消费税、资本税和劳动税等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及联动性展开分析。文章通过构建DSGE模型,选取1996年第2季度到2016年第2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环比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和广义货币M2环比增速分别表征总产出、通货膨胀率、投资、政府支出和货币增速作为贝叶斯估计的实际观测基础变量,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比较三种罕见灾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发现,双重灾难的负面影响最大;三种税率中,降低资本税税率对产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但其对政府发债的依赖程度最高; TFP灾难和双重灾难下,消费税、资本税和劳动税三者之间正向联动;资本灾难下,消费税与资本税、劳动税负向联动,资本税和劳动税正向联动;随着罕见灾难发生概率的增加,罕见灾难概率冲击对中国经济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增强,其中以对政府债务的影响最明显。

来自山东大学的评论人陈浩博士认为文章从税收角度切入分析,立意较新。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顾艳伟博士就文中模型拟合结果与杨翱博士进行了简短的探讨,杨翱博士表示只有投资变量结果不是很好。

第二位报告人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顾艳伟博士,他此次参会的论文是和金煜合著的《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与经济发展的进程选择》。文章基于中国对财政支出乘数的研究还处于“炼金术”时期,缺乏严格数量研究这一背景,考虑到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大规模的财政支持安排,尝试从实证的角度对乘数以及乘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考察,进而为宏观理论模型建模的正确设定提供依据。文章将中国经济区分为扩张期和发展期,使用局部投影法考察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存在着对私人支出的严重挤出效应。但在经济紧缩期,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挤出效应显著小于扩张期;在发展期,政府投资乘数显著大于1,表明在发展期政府投资的稳增长效应较强;经济扩张期的财政乘数接近0或负数,其中以政府投资乘数最小,表明了在扩张期政府支出尤其是政府投资很大程度上挤出了私人支出;政府的发展计划应该区分经济周期和支出类型,在经济紧缩期可以适度增加投资性支出,熨平经济周期。但在扩张期,则应缩减开支,避免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来自厦门大学的评论人杨翱博士对顾艳伟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认为文章思路不错,并就私人支出数据的问题与顾艳伟博士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汪伟教授认为文章技术上很完备,但同时提出是否应结合中国经济体量变化所导致的经济增速变化来对发展期和扩张期的划分做一些调整。此外与会者提出标题后半部分“经济发展的进程选择”这一词语太宽泛,可以做相应修改。


 第三位报告人是山东大学的陈浩,其报告的文章是与臧旭恒合著的《习惯形成、目标性储蓄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文章基于我国现阶段消费现状与时代使命不符这一研究背景,旨在研究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瞻前顾后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依据禀赋异质性,将居民分为一般消费群体和特殊消费群体,引入习惯形成、目标性储蓄、有限理性因素改进模型,构建消费函数,采用1991-2002年城镇多元时间序列数据及含有外生变量的自回归移动平均协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呈现“瞻前顾后”性,表现为习惯形成和目标性储蓄特征共存;二是习惯形成强度由消费惯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决定,其中前者决定的强度约0.43,后者决定的强度约为0.5;影响目标性储蓄水平的收入水平、地位寻求、支出不确定性和人口性别比决定着居民最优消费路径;三是外部因素中,收入水平仍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支出不确定性是降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习惯形成特征会降低其影响;为追求社会地位居民、为提高子女的婚姻竞争力亦会选择减少当期消费以积累财富。且居民的有限理性放大了外部因素的影响。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评论人汪伟教授认为文章实证完备,但提出理论模型与实证中设定的变量并没有一一对应,并对模型构建的两类消费者是否都有目标性,在计量结果中如何体现以及代理变量如何刻画目标性这两方面与陈浩博士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最后,上海财经大学的汪伟教授报告了文章《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文章基于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正遭遇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以往关于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国内外研究均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的作用这一研究背景,构建了一个纳入老龄化因素的城乡二元经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本文利用中国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投资率、降低农村的储蓄率,但同时会提高城市的储蓄率,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二元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模糊的;二是城市化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增进国民福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下降,降低迁移率,从而会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并弱化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其创新点在于立足于中国的现实背景,在现代经济学的框架下首次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这相对于以往关于城市化以及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创新。另外,本文还存在没有考虑农村土地的使用和由于微观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的实证检验均使用的是宏观数据这两方面的研究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

 

(文:吴佳贝 )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