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前沿问题

[[image1]]
 


经济学前沿问题
作 者:[德]K.F.齐默尔曼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日 期:2004年4月
开 本:16    版 次:1次
页 数:429页
装 帧:简装
ISBN :7-80087-716-7
 
49.00元

 
前 言
第一章 货币理论、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
1.1 引言
1.2 货币冲击传导建模
1.2.1 货币动态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
1.2.2 货币传导的信贷渠道
1.2.3 来自向量自回归经验证据
1.2.3.1 流动性效应的证据
1.2.3.2 信贷渠道的证据
1.3 货币政策的设计
1.3.1 货币政策制度
1.3.1.1 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时间一致性
1.3.1.2 央行的独立
1.3.1.3 央行行长的最佳契约
1.3.2 货币政策策略和中介目标
1.3.2.1 货币目标
1.3.2.2 通货膨胀目标
1.3.2.3 泰勒规则
1.4 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
1.4.1 金融一体化和金融稳定
1.4.2 微观经济学视角:金融市场管制
1.4.2.1 金融管制的传统方法
1.4.2.2 新的管制方法
1.4.3 宏观经济学方面:货币和金融危机
1.4.3.1 货币危机的理论模型
1.4.3.2 实证研究
1.4.4 新的国际金融艺术
1.5 结论


第二章 公共经济学
2.1 引言
2.2 失业和税收
2.2.1 有效工资模型
2.2.2 工会工资确定
2.2.3 一些经验证据
2.2.4 相关性和重要意义
2.3 公共养老金改革
2.3.1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比较
2.3.2 从现收现付制转换到基金制是帕累托改进吗?
2.3.3 养老金改革和代际再分配
2.3.4 相关性和结论
2.4 欧洲的资本利得税改革
2.4.1 资本利得税存在的问题
2.4.2 资本利得税的改革模型
2.4.3 相关性和结果
2.5 总结

第三章 劳动经济学
3.1 引言
3.2 理论概念
3.2.1 全球经济的决定因素
3.2.1.1 导致危机的贸易
3.2.1.2 资本外逃
3.2.1.3 移民
3.2.2 政治节制
3.2.2.1 政治不胜任
3.2.2.2 自然失业
3.2.2.3 理性预期
3.2.2.4 跨期替代
3.2.2.5 实际经济周期
3.2.3 全球控制的就业管理
3.2.3.1 凯恩斯主义
3.2.3.2 刚性工资和刚性价格
3.2.3.3 货币幻觉和适应性预期
3.2.4 供给导向的就业理论
3.2.4.1 供给经济学
3.2.4.2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3.2.5 制度和部门
3.2.5.1 结构性变化
3.2.5.2 工资决定因素和工资刚性
3.2.5.3 滞后
3.2.5.4 福利国家的职能
3.2.6 评估
3.3 劳动研究的前沿
3.3.1 热门问题
3.3.1.1 劳动力市场新古典主义方法的局限性
3.3.1.2 最低工资
3.3.1.3 "第三部门"作为有偿工作的替代
3.3.2 方法论的发展
3.3.2.1 现有的状况和潜力
3.3.2.2 最新的方法和研究策略
3.3.2.3 资料、评估和比较分析
3.3.3 信息和通讯技术
3.3.4 低工资部门
3.3.5 方案评估方法
3.3.6 评估
3.4 对政策建议的研究要求

第四章 制度和转型--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4.1 引言
4.2 理论
4.2.1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4.2.2 基本假设
4.2.3 制度
4.2.4 研究的核心主题
4.2.5 核心假设
4.3 实证观点
4.3.1 方法论问题
4.3.2 经验证据
4.4 制度和变迁
4.4.1 制度和变迁:传统的观点
4.4.2 制度与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4.4.2.1 转型的初始条件、路径与结果:制度是重要的
4.4.2.2 外部和内部制度:相关性和关系
4.4.3 最后评述
4.5 迫切需要的资料
4.6 政策含义
4.7 结论和展望

第五章 反托拉斯和管制--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5.1 引言
5.2 反托拉斯和管制的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问题
5.2.1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概念
5.2.2 产业组织的含义
5.2.3 反托拉斯和管制的含义
5.2.3.1 实质性条款和规则
5.2.3.2 反托拉斯和管制的治理
5.3 反托拉斯和管制的经典案例
5.3.1 欧洲反托拉斯法中的垂直限制
5.3.2 传统网络行业的管制-以电力行业为例
5.3.3 欧盟管制权限的分配:联邦方面
5.4 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政策建议的研究要求与含义

第六章 网络经济学
6.1 为什么提出网络经济学?
6.2 经济理论中网络经济的议题
6.2.1 真实网络和虚拟网络
6.2.2 网络许可证
6.2.3 网络外部性和锁定效应
6.2.4 从传统锁定到管理锁定
6.2.5 网络的管制问题
6.2.5.1 关于虚拟网络的管制问题
6.2.5.2 标准化政策
6.2.5.3 创新的外部性和知识产权
6.2.5.4 创新外部性时的产权分配
6.2.6 网络和不对称信息
6.2.7 网络稳定性、易变性和稳定化政策
6.3. 当前研究政策和体制的重大意义
6.3.1 信息和通信的网络
6.3.2 经济政策建议的挑战
6.3.3 竞争政策和市场管制
6.3.4 并购和获得性控制
6.3.5 全球化和技术趋同
6.3.6 技术和产业政策问题
6.3.7 夯实信息基础


第七章 增长理论、结构变化和就业
7.1 引言
7.2 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7.3 趋同过程和赶超假说
7.4 社会矛盾、收入分配和增长
7.5 技术变化、结构变迁和就业
7.6 由市场变化驱动的跨部门的企业重组
7.7 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增长和就业的含义
7.8 产业政策观念
7.9 欧盟国家在新千年伊始的增长政策目标

第八章 个人收入分配
8.1 引言
8.2 个人收入分配的描述
8.2.1 收入的定义和测度问题
8.2.1.1 概念的问题
8.2.1.2 不平等的测度
8.2.1.3 收入贫困:个人收入分配中的特殊问题
8.2.2 "收入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测度
8.2.3 数据的获取性
8.2.4 德国选择性描述的结果
8.2.4.1 收入不平等和收入贫困的趋势
8.2.4.2 收入的流动性
8.3 个人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性的解释
8.3.1 综述:市场收入的个人分配在接受者中的决定因素
8.3.2 综述: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净等值收入的决定因素
8.3.3 分解方法和结果
8.3.4 管制之前收入和管制之后收入的比较:一种分析工具
8.3.5 收入流动性的解释
8.3.6 收入:消费、储蓄、投资和劳动行为的决定因素
8.4 个人收入分配的评估
8.4.1 "公平"收入分配的理论
8.4.2 机会平等的测度
8.4.3 对收入不平等态度的测度
8.5 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
8.6. 小结和建议
8.6.1 研究的状况
8.6.2 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8.6.3. 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第九章 博弈论和经验经济学
9.1 引言
9.1.1 博弈论
9.1.1.1 博弈论的可能性和特性
9.1.1.2 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9.1.2 经验经济学
9.1.2.1 实验方法
9.1.2.2 经验经济学的可能性
9.2 博弈论和经验经济学的应用
9.2.1 市场博弈
9.2.1.1 市场准入
9.2.1.2 创新引发的价格战
9.2.2 政治决策的过程
9.2.2.1 预算过程
9.2.2.2 基于博弈论的投票模型
9.2.2.3 实证性研究
9.2.3 进化博弈论
9.2.3.1 企业文化
9.2.3.2 进化论的解释
9.2.4 契约理论
9.2.5 拍卖
9.2.5.1 拍卖理论的简介
9.2.5.2 拍卖无线电的频谱权
9.2.5.3 德国移动通信牌照的授予
9.2.5.4 对下一步拍卖牌照的建议
9.2.6 环境问题
9.2.6.1 经济学视角中的环保问题
9.2.6.2 博弈论对环保问题的分析
9.2.6.3 实证研究
9.2.6.4 环境政策的结果
9.3 结论
9.3.1 综述
9.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第十章 总结和建议
10.1 引言
10.2 经济学的新发展:一个综述
10.2.1 个人研究领域
10.2.1.1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
10.2.1.2 公共财政
10.2.1.3 劳动经济学
10.2.1.4 制度和转型-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10.2.1.5竞争政策和管制-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10.2.1.6 网络经济学
10.2.1.7 增长理论、结构变化和就业
10.2.1.8 个人收入分配
10.2.1.9 博弈论和经验经济学
10.2.2 供选择的研究项目
10.2.2.1 理论的和方法的研究
10.2.2.2 统计的记录
10.3 经济研究和建议:十四个主题和建议
10.3.1 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强调有方法的工作能力
10.3.2 统计基础的编制:与科学紧密联盟
10.3.3 大学和经济研究机构:合作与竞争
10.3.4 政策建议的编制:更加多元化和透明化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