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image1]]
书名: 以自由看待发展(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
作者: 阿马蒂亚·森 
单价: ¥39.00元
出版日期: 2002-07-05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制权力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精彩片段:
中文版序言
    我很高兴我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中文版即将发行。这本书提出的发展观并没有把经济发展和其他领域的进步分割开来。远在实行经济改革之前,中国就一直是在当代世界——特别是通过教育扩展、医疗保健体制转变和土地改革上的重大进步——促进社会变革的一个先行者。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互补性在中国最近的历史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
    当中国在197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以及发展良好的医疗保健体系,而且不存在土地拥有量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常见于发展中世界,而且在中国土地改革以前也存在)。由于在教育、医疗保健和土地改革方面的进步,中国经济在改革之初就具有实力,而中国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区别性地运用市场,也恰恰得益于此。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进步。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性,本书的主题之一,在中国的经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
    此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互补性。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必须正视这些互补性。这些互补性包括文化和经济、政治参与和经济进步,以及技术进步及其社会运用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论证,发展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而且经济的成功不可能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成就相分离。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不得不处理它自己的问题,而世界将怀着极大的兴趣注视全方位的发展过程如何在中国展开。
    中国不仅是一个现代的成功者,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文明古国。既然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紧密相连,中国长期在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历史必定具有核心的意义。试考察并非当下这个新千年,而是上个千年开始时,即公元1000年左右时的“高技术”。当时世界上的“高技术”包括造纸和印刷术、风筝和指南针、独轮车和风车、弩弓和火药、计时器和铁索悬挂桥。在1000年前的世界,上述每一项高技术在中国都已充分发展并广泛使用,但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方,包括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却实际上不被知晓。中国在“高技术世界”的那样一种支配地位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任何其他国家在任何时期实现过。确实,很难设想任何其他国家将会再次实现那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支配地位,因为技术扩散在现在是如此迅速。
    然而,中国在过去的伟大技术成就,并不应该成为其忽略欧洲和西方自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大规模技术进步的理由。确实,中国能够——而且必须——学习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美国和日本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对历史的理解使现代中国有理由认为,当中国牢牢抓住尖端技术的主动权并开创其未来的时候,今天的高技术会植入极其丰饶的土地。
    本书的主旨是讨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性。我应该让读者在我所尽力提出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已的结论,而不用试图在此总结其主要命题。中国必须在建设其未来的同时不背弃其过去。中国9世纪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司空图对于新旧整合的普遍问题在他的经典文论《诗品》中说得很好:“结合故旧,产生新颖。”①当然,司空留谈的是文学创作,不是社会和 ①Ssu-k’ung T’u,The twenty-Four Categories of Poetry。英语译文取自Stephen Owen,Readings in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p.309。——原作者注
    《诗品》中原文为“与古为新”。此处按英译文(“You join with the old and produce the new”)转译回中文,以反映森所要表达的思想。——译者注
    经济发展。但是同样的整合性原则——在1000多年前就已提出的——也适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书试图分析许多不同类型的相互依赖性,我希望读者会发现本书提出的分析是令人感兴趣的。不管已取得了多大成就,每个国家都必须展望未来,并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新挑战。我们都可以从司空图的明智教导“结合故旧,产生新颖”中多得教益。我感到特别荣幸,有机会用这个非常伟大的国家的语言提供我关于发展的一些浅见。我也借这个机会向所有中国读者致以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阿马蒂亚·森
     2001年8月19日





章节目录:
导论
第1章 自由的视角
    1.1 不自由的形式
    1.2 过程与机会
    1.3 自由的两种作用
    1.4 评价体系:收入与可行能力
    1.5 贫困与不平等
    1.6 收入与死亡率
    1.7 自由、可行能力与生活质量
    1.8 市场和自由
    1.9 价值标准和评值过程
    1.10 传统、文化与民主
    1.11 结语
第2章 发展的目标和手段
    2.1 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
    2.2 工具性自由
    2.3 相互联系及互补性
    2.4 不同层面的中国和印度对比
    2.5 增长引发的社会安排
    2.6 公共服务、低收入和相对成本
    2.7 20世纪英国死亡率的降低
    2.8 民主与政治激励因素
    2.9 结语
第3章 自由与正义的基础 
    3.1 内括的与剔除的信息
    3.2 作为信息基础的效用
    3.3 功利主义视角的长处
    3.4 功利主义视角的局限性
    3.5 罗尔斯与自由权优先
    3.6 诺齐克和自由至上主义
    3.7 效用、实际收入与人际比较
    3.8 福利:多样性与异质性
    3.9 收入、资源和自由
    3.10 福利、自由与可行能力
    3.11 权数、评值与社会选择
    3.12 关于可行能力的信息:几种不同用法
    3.13 结语
第4章 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的贫困 
    4.1 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
    4.2 何种意义上的不平等?
    4.3 失业和可行能力剥夺
    4.4 医疗保健和死亡率:欧洲与美国的社会取向
    4.5 印度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和剥夺
    4.6 性别不平等和失踪的妇女
    4.7 结语
第5章 市场、国家与社会机会 
    5.1 市场、自由权与劳动
    5.2 市场与效率
    5.3 处境劣势与自由不均等的配对效应
    5.4 市场与利益集团
    5.5 需要批判地审视市场的作用
    5.6 需要一种多层面的思路
    5.7 相互依赖性与公共物品
    5.8 公共支持与激励因素
    5.9 激励因素、可行能力与功能性活动
    5.10 扶助对象选定与手段核查
    5.11 主体地位与信息基础
    5.12 财政审慎与综合考察的需要
    5.13 结语
第6章 民主的重要性 
    6.1 经济需要与政治自由
    6.2 政治自由与民主的首要性
    6.3 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观点
    6.4 民主与经济增长
    6.5 穷人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
    6.6 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6.7 政治自由的建设性作用
    6.8 民主的运作
    6.9 民主的实践与反对派的作用
    6.10 结语
第7章 饥荒和其他危机 
    7.1 权益和互相依赖
    7.2 饥荒的起因
    7.3 饥荒的防止
    7.4 饥荒与疏离
    7.5 生产、多样化经营和增长
    7.6 就业途径和主体问题
    7.7 民主与饥荒的防止
    7.8 激励因素、信息与饥荒的防止
    7.9 民主的保护作用
    7.10 透明性、安全与亚洲金融危机
    7.11 结语
第8章 妇女的主体地位与社会变化 
    8.1 主体地位与福利
    8.2 合作性冲突
    8.3 对权益的认识
    8.4 儿童生存率与妇女的主体地位
    8.5 主体地位、解放与生育率降低
    8.6 妇女的政治、社会与经济作用
    8.7 结语
第9章 人口、粮食与自由 
    9.1 是否存在世界粮食危机?
    9.2 经济激励与粮食生产
    9.3 人均粮食产量趋势之外的因素
    9.4 人口增长与提倡强制
    9.5 强制与生育权
    9.6 马尔萨斯的分析
    9.7 经济或社会发展
    9.8 年轻妇女权利的增强
    9.9 外部因素、价值观念与交流
    9.10 强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
    9.11 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与速度
    9.12 强制的诱惑力
    9.13 结语
第10章 文化与人权 
    10.1 三种批评
    10.2 正当性批评
    10.3 逻辑连贯性批评
    10.4 "文化性批评" 与亚洲价值观
    10.5 当代西方与独特性
    10.6 对孔子解释
    10.7 阿育王和考底利耶
    10.8 伊斯兰的宽容
    10.9 全球化:经济、文化和权利
    10.10 文化交流与无处不在的相互依赖
    10.11 普适性前提
    10.12 结语
第11章 社会选择与个人行为 
    11.1 不可能定理与信息基础
    11.2 社会正义与更丰富的信息
    11.3 社会交往与局部共识
    11.4 有意追求的变化与无意造成的后果
    11.5 来自中国的一些例子
    11.6 社会价值观与公共利益
    11.7 价值观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
    11.8 商业伦理、诚信与契约
    11.9 市场经济中规范与制度的差异
    11.10 制度、行为规范与黑手党
    11.11 环境、法规与价值观
    11.12 审慎、同情与承诺
    11.13 动机选择与进化生存
    11.14 伦理价值标准与政策制定
    11.15 腐败、激励因素与商业伦理
    11.16 结语
第12章 个人自由与社会承诺 
    12.1 自由与责任之间的相互依赖
    12.2 正义、自由与责任
    12.3 自由造成的区别何在
    12.4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12.5 人力资本与人类可行能力
    12.6 最终的结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对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深切关心,享有“经济学的良心”的美誉。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这本书是森为公众所写,他努力使书中的讨论尽可能不带技术性。非专业读者可以从书中领略这位学术大师的深邃的哲理辨析、精确有力的经济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经验论证。

书  评:
  “在这本书中,阿马蒂亚·森精致、简明而范围广泛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长。他运用历史事例、经验证据以及有力而严格的分析,显示了广义而恰当地构想的发展对自由完全不怀敌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扩展所组成。”
    ——肯尼斯·阿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退休经济学家教授

 “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马蒂亚·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于森教授观点的明智和健全。”
    ——柯菲·安南 联合国秘书长

“阿马蒂亚·森在经济科学的中心领域做出一系列可贵的贡献,开拓了供后来好几代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他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摘自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告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