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重新思考中国经济转型

   美国巴里·诺顿教授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对中国的转型与增长很乐观,认为中国正向经济规范国家发展。由此,巴里·诺顿教授从历史、比较以及宏观等诸多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仅仅看数字,本书的结论基本正确。但是换一个视角,我们从中国的实际经验出发的话,恐怕巴里·诺顿的某些乐观的看法,就不得不修正了: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与增长,我们愿意乐观其成,但离规范还有一段距离。

  巴里·诺顿的“规范”和“正常”的发展,是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比例不能过于低于投资比例等。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确实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走向问题,那时,中国可以很从容地向规范、“正常”的国家发展。然而,由于没有危机感,有的却是GDP的政绩考核,所以中国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但当人们意识到集约型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后,正要准备如本书所言打算向规范、“正常”国家发展时,金融危机的突然造访,打乱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安排,重新又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长远来说,政府以直接介入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有利于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的,但这里也有一个忧患,也就是现代经济究竟应该依靠谁为主体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国家的大面积介入,不应当成为一种常态行为,而应该是一种不得已的“救时”策略。

  读巴里·诺顿这本书,佩服于作者的博学,但某些结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是否正确,仍需要重新思考。

  《中国经济》,(美)诺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58.00元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