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

作者:白永秀  任保平
书号:978-7-04-025048-0
定价:48.00元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咨询电话: 800-8100598
购书电话: 010-58581118
高等教育出版社读者之家电话:010-58581100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1949-200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到伴随外国经济学理论的引进发展,从前29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到改革开放31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中国经济学在对改革(转型)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等研究探索中,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经济思想、采用总体考察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经济理论发展相统一的视角,以丰富的文献事实为佐证,总结和归纳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变迁与实践道路。本书适合经济理论研究者、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研究参考。

本书特点

  这是国内第一个系统地归纳与总结新中国理论经济学60年发展轨迹的一本书。以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为背景,以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理念为指导,在60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梳理中国理论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主线,系统地回顾新中国经济学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吸纳国内经济学百家之言,攫取新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精华,捕捉新中国经济思想的闪光点。以浩瀚的文献史料为佐证,在提炼、升华中,展望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未来趋向。

前  言

  中国经济学起源于近代变法图强的过程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经济思想,但却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西学东渐的结果。”[1]

  严格来讲,“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的”[2],自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原富》以来,现代经济学传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经济史决定经济思想史,作为一门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鸦片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发展差距,从此以后,向西方学习、重振中华成为一股越来越强大的社会潮流。在辛亥革命之后,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潮逐渐传播开来,中国出现了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热潮,经济学也随之在中国得以扩散开来。

  从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严复作为首任校长主持开设了经济学课,到严复翻译的《原富》出版,中国经济学科的近代化进程加速。北京大学于1912年就在商科设立之初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学系,与此同时西北大学也在西部首设了商科。伴随西方经济学说的引进和传播,围绕中国的变法图强问题,也有不少经济学的著述问世。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学仍然处于引进和学习阶段。

  从“五四”运动之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学科围绕两条线索缓慢发展。一方面许多留学欧美的学者,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积极传播欧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迅速地在中国传播,以陈翰笙、王亚南、孙冶方、薛暮桥、钱俊瑞、徐雪寒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信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内学者围绕基本经济学理论、部门经济学以及经济史等所撰写的著作大量出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执教于北京大学,1923年他和刘大钧一道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社”,并长期担任社长,他撰写的《经济学概论》是解放前流行的经济学著作。 同时,一批经济学家成为早期中国经济学社的社员,如何廉、陈岱荪、赵乃抟等。此时中国经济学社也形成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学界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西方经济学被摒弃了,一律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进行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占据了主流,其内容以苏联的政治经济学为主,从此中国经济学一直处于“政治经济学一枝独秀”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内高校新开设了新中国成立前没有的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财政、贸易、计划、统计等专业。这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是一个进步。但此后直到“文革”结束,在马列主义经济学方面,采用苏联的教材或以苏联的教材为蓝本,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走向教条主义。完全排斥西方经济学,一律斥之为“庸俗经济学”,使我国经济学与西方的经济学相隔离,不能很好地吸纳西方经济学成就。这一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当时设立的专业和课程也都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经济学科的内容也主要是对政府经济政策的阐述,缺少对经济增长、发展、运行的客观过程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学界开始解放思想,冲破极“左”理论的桎梏,在各领域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外,我国经济学界对研究以市场方式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西方经济学很重视,而过去苏联的那一套经济理论随着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而无用武之地;在学术思想上,逐渐走向“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认识,不同观点展开积极争论,虽然还不够,但比起过去有了巨大的进步;在研究的内容方面也不再局限于对政策的解释,更多的是对政策赖以制定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实施提供建议,同时客观地研究经济增长、发展和运行过程及其规律;在经济学研究方法方面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吸收了西方一些有用的方法,如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等等,促进了我国经济学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升。经济学家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老一辈经济学家外,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成长起来,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中坚。其中,留学归国人员越来越多,各种不同背景、不同学术训练、不同实践经验的经济学家共同努力,形成了各种理论、各种观点、各种学科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总结60年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组织西北大学经济学系的教师共同努力,形成了这部《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书稿。

本书框架结构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全书分为5篇,共14章。第一篇为总论篇,从总体上对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进行梳理,分两章内容来研究:一是导言,包括《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新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线索与发展的阶段;二是新中国经济学60年的总体考察。第二篇为基础理论研究。分两章内容来研究:新中国 6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外国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第三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分四章内容来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60年的总体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第四篇理论经济学分支研究,分为四章来进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改革(转型)经济学研究;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第五篇为总结和展望,分两章进行研究:新中国经济学60年总结;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本书特点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中所涉及的“中国经济学”实质是中国理论经济学60年的发展历史,对新中国60年来理论经济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坚持三个统一与四个协调。“三个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综合与分析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与经济理论发展的统一。在三个统一的前提下,总结60年中国经济学发展轨迹和特征,分析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四个协调”是中国经济发展60年与经济学发展60年的协调;经济学发展60年中每个大阶段的协调;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本书创新成果的协调;全书总框架与各个部分的协调。

  第二,新中国60年经济学说史和经济史的协调。以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史为背景,以新中国60年经济学说史为主体内容。新中国60年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在每一部分都先叙述这一阶段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背景,在具体背景之下来总结不同时期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新中国60年经济学发展的线索与阶段性的衔接。前2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围绕四条线索:一是以建立计划经济理论为主线,为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准备的理论(1949-1952年)以及计划经济实行的理论(1958-1977年);二是以马、恩、列、斯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为主线,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建设结合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经济思想;三是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主线,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四是以政治经济理论为主线,探索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运行理论(生产队与国有企业)。与此相适应,把前2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为计划经济建立提供物质条件阶段的理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理论):(1949~1952年);为计划经济实行提供制度条件阶段的理论(一化三改理论)(1953~1957年);计划经济实施阶段的理论(1958~1977年)

  改革开放31年中国经济学发展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主线,一方面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另一方面引进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一方面引进东欧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另一方面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此相适应,把改革开放31年中国经济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进市场机制阶段的理论(1978~1984年),二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的理论(1985~1991年);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的理论(1992~2002年);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的理论(2003~至今)。

  第四,采用总体综合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一篇总体上考察新中国经济学60年的线索、阶段。在对新中国经济学60年总体考察的基础上,分别从前29年和后31年两个阶段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进行全面总体考察。从第二篇开始,分别就新中国60年的基础理论和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进行研究。包括: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外国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新中国60年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改革(转型)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最后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对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成就、发展的经验、发展的问题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趋势的展望。
                        
简明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1章 导言

1.1本书的研究对象、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1.1本书的研究对象
1.1.2本书的研究框架
1.1.3本书的研究目的
1.1.4本书的研究方法
1.2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线索及其阶段
        1.2.1前2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线索及其阶段划分
        1.2.2改革开放31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线索及其阶段划分

第2章 总体考察

2.1前29年中国经济学的总体考察
2.1.1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研究背景
2.1.2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研究范围
2.1.3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发展特征
2.1.4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发展成就
2.2改革开放31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总体考察
2.2.1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背景
2.2.2中国经济学的新发展
2.2.3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特征
2.2.4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成就
2.2.5中国经济学发展中存在问题

第二篇  基础理论研究60年

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3.1前2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3.1.1研究的主要问题
3.1.2研究的主要特点
3.1.3研究的主要成果
3.2改革开放31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3.2.1研究的主要问题
3.2.2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4章 外国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

4.1前29年外国经济理论的引进和研究
 
        4.1.1外国经济学引进与研究的内容
        4.1.2外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4.1.3外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4.2改革开放31年外国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
        4.2.1外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4.2.2外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4.2.3外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60年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体考察

5.1前29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5.1.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背景
5.1.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主题
5.1.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5.1.4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主要成果
5.2改革开放31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
5.2.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主题
      5.2.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
      5.2.3社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

6.1前29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
       6.1.1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研究
      6.1.2.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6.1.3.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研究
      6.1.4.社会主义再生产研究
      6.2改革开放31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
       6.2.1.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研究
        6.2.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6.2.3社会主义分配体制改革研究
      6.2.4.“三农”问题研究
      6.2.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6.2.6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理论研究
      6.2.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研究
      6.2.8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

7.1前2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
       7.1.1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7.1.2农业组织形式问题研究
        7.1.3工业组织形式问题研究
      7.2改革开放3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
       7.2.1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7.2.2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7.2.3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研究
        7.2.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

第8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

8.1前29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索
8.1..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
8.1.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索的主要特征
8.2改革开放3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探索
8.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8.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主要成就
        8.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主要特征

第四篇 理论经济学分支研究

第9章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9.1前29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9.1.1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背景
9.1.2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主要问题
9.2改革开放31年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9.2.1改革开放初期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
      9.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9.2.3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最新认识
9.3 当代资本主义若干规律和特点研究
9.3.1对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认识
9.3.2对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
9.3.3对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模式和类型的认识
9.3.4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认识

第10章  改革(转型)经济学的研究

10.1前29年经济改革思想
       10.1.1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经济改革思想
10.1.2经济改革理论概述
10.2改革开放31年改革(转型)经济学的发展
10.2.1 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兴起
12.2.2 中国转型经济学的发展

第11章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

11.1前29年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1.1.1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研究
11.1.2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研究
11.1.3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研究
11.1.4四个现代化问题研究
11.2改革开放31年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
11.2.1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1.2.2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11.2.3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特征

第12章  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

12.1前29年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
12.1.1 国家理论问题研究
12.1.2 社会制度演变研究
     12.2改革开放31年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
    12.2.1中国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研究
    12.2.2中国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研究
    12.3中国制度经济学60年研究的特征
     12.3.1研究范式从一元化向二元化的转变
     12.3.2研究问题从理论向理论与现实并重的演变
     12.3.3研究方法从以规范为主向实证与规范并重的转变

第五篇  总结与展望

第13章 新中国经济学60年的总结
      13.1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轨迹
      13.1.1理论基础的转换
      13.1.2研究主题的转换
      13.1.3研究范式的转换
      13.1.4研究主线的转换
      13.1.5研究内容的转换
      13.1.6 研究方法的转换
     13.2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13.2.1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成就
      13.2.2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经验
     13.3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13.3.1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特征
      13.3.2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问题

第14章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展望

14.1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特征与转型机遇
       14.1.1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特征
       14.1.2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转型机遇
    14.2未来中国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趋势分析
       14.2.1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14.2.2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分析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