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题目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主讲人  海闻 邓保罗 
时间    1996年2月26日 
地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 
主讲人简介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海闻        邓保罗

 


    在过去十七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不仅使国内经济达到了很高的增长率,而且影响了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增长怎样影响了亚太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对其邻国有利还是有害?本文将探讨中国外贸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以一系列局部改革为特征的。这些局部改革通过下列方法使较大一部分的国内经济市场化:(1)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2)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体制代替计划体制;(3)在宏观调控上由直接控制变为间接调节。
    在对外贸易体制上,中国的改革项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下放出口权力;(2)减少对进口的控制;(3)统一汇率。


出口权的下放
    自改革计划实施以来,对外贸的指令性计划已经逐渐减少。1984年9月,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主要通过将贸易权力下放使国内和国际经济进一步接轨。在1988年,政府迈出了另外主要的一步,即贸易合同责任体制的开始。
    下面的几项改革把控制权和责任下放到了较低的级别:(1)外贸决定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和外贸公司。(2)外贸公司与地方政府向国家承包创汇、缴汇和补贴额度;(3)外贸公司自负盈亏。此向措施先在轻工、工艺、服装行业试点,并逐步推广。
    外贸权的下放大大促进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增长。自从1985年以来,由于外贸积极性的提高和行政干部的减少,中国的出口增长迅速。
    1991年,国家全部取消了对外贸企业的出口补贴。从而使中国按比较优势来出口产品成为可能。自1993年1月《出口商品管理临时细则》出台以来,出口许可证亦被逐渐取消。需要出口许可证的产品从过去的250 种减至1993年初的125种,约占出口总数的48%。到1993年末,只有大约15% 的商品出口仍受到控制。

进口限制减少
    另一方面,中国对商品进口的控制也大大减少。但是进口部门仍没有获得出口部门那样的自由度。在1989-1991年间,中国为了减少进口商品的数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控制。这一努力使中国在1990年获得了807亿美元的入超。
    在这种有利的贸易均衡下,进口限制逐渐减少了,但与出口控制减少的步伐并不一致。到1993年底,作为政策导向的一部分,大约有20%的进口仍限于指定的外贸公司。但同时,外贸公司和能参与外贸的企业的数量发生了急剧的上升。目前,有5000多家的国内企业、8800家外贸公司以及80000多家外资企业经营外贸。
    进口许可证由外经贸部掌握并用于执行计划和控制进口水平以达到收支平衡。在1993年,大约30%的进口仍得通过许可证。
    近年来,关税率也已大幅度下降。但与其它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关税率仍然比较高,且多杂。这种关税体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中央政府的多重目标。
    虽然改革步伐一直很迅速,但中国的贸易体制仍存在着问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依然较高。1993年末,中国的平均关税率约为40%,但由于存在着各种减免和优惠,实际征收的关税仅5%左右和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关税率为5%-6%大致相同。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的13%-14%相比到较低点税率高和实际征收税低的问题是与中国管理的复杂性分不开的。缺乏透明度和不公开的进口配额使得外商的进入比较困难。因此,降低关税率,提高征收率增加透明度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外汇制度改革
    中国的外汇制度改革可分为两个部分或两个阶段。第一步是人民币逐步贬值,第二步是汇率并轨。
    在1986-1993年间,中国一直执行着一个官方汇率和市场浮动汇率并存的制度。1994年1月,两种汇率制度实行并轨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5.7元一步贬到8.7元。自从并轨以来,人民币一直是稳定的,其对美元汇率在8.3-8.7元之间变动。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一直高于市场汇率。政府通过几次贬值使人民币官方汇率逐渐接近市场汇率。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1.     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竞争加剧
    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出口的增长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中国已超过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小龙),一跃成为亚太地区的头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在1978年,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而中国则不到10%。
    17年后,中国已取代四小龙成为亚洲向工业化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亚洲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上升了42%。而同时,四小龙对这些市场的占有份额却显著下降了。
    中国在整个亚洲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比重亦从1987年的2%迅速增加到1993年的41%。

2.    亚太经济中的贸易创造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份额的增加对该地区的其它国家尤其是四小龙意味着什么呢?是否中国的出口扩张是以牺牲其它亚太地区出口为代价呢?
    数据分析表明,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大幅度下降,仅由1978年的14%下降到1993年的13%,且在出口的绝对量上以9%的年平均率增长。而整个亚洲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绝对量上增加了,而且在世界市场份额也从1978年的19%增加到1993年的39%。
    虽然四小龙在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市场份额下降了,但它们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世界市场份额。这一点足以显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并没有以牺牲亚太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代价。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竞争力。
    如果世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比实际的生产增长快的话,关于亚太地区其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者会被“挤出”市场的担心是不会变为现实的。而且,上述担心的依据是中国经济仍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一些沿海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了一些新兴工业地区的水平。它们很好地消化了内陆地区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象八十年代初新兴工业地区为了转向生产更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支持了中国最初的出口扩张一样,沿海地区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
    并且,从1990年到1993年,中国从香港、韩国以及新加坡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89%和28%。四小龙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增长充分表明中国的经济改革给它们带来的是净收益。
   
3.     相互依赖性的提高
    中国经济改革及成长对亚太经济的另一个影响是该地区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的提高。很多亚太国家,尤其是四小龙,现在受中国经济的影响已超过与美国及欧洲经济周期的关联。1985年以后即中国加速和拓深外贸改革后,这种相互依赖性更加明显。
    从中国1988年以前的高速增长到1989年以后的短期下滑,四小龙不得不以不同程度适应中国发展步伐。在1991年美国经济经历衰退,而中国经济开始繁荣。在这段时期,四小龙的经济绩效更接近于中国。
    这种相互依赖性的提高还表现在双边的贸易中。从1985年到1993年的八年中,四小龙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其全部出口价值的比重从6%增加到12%。

结论
    中国的经济改革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过去的17年中,中国的进出口不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了20%。贸易权下放、进口壁垒降低、汇率并轨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有效,比较优势得到发挥。
    虽然中国取代了亚太地区四小龙成为工业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是中国的发展并不影响四小龙和其他亚洲国家继续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市场份额中增加时,整个亚太经济的份额也增加。

   


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世界银行顾问王直博士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双周学术研讨会上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作了学术报告。他运用大型可计量一般均衡模型对有关影响进行了预测,特别侧重于对农业部门的影响。
    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1.总的影响.
    把中国和台湾省排除在乌拉圭回合之外将使中国每年承受25亿美元社会福利损失。东盟国家将是最大的收益者(年增基年国民总产值的1.2%),其次是韩国(年增基年国民总产值的0.8%)。台湾也获益(年增基年国民总产值的0.2%),但大大小于东盟国家和韩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获得6亿美元的净社会福利,使台湾获得11亿美元的净社会福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欧盟和北美国家受益更大,而使其它OECD国家受益有所减少。北美和欧盟国家的出口将分别增加22亿和20亿美元,其它国家的实际出口则将减少。东盟国家将减少19亿美元的出口。南亚和韩国将分别减少9亿和5亿美元的出口。参加世贸组织将使中国出口增加10%,并增加贸易总额。
    2.对分部门贸易额和价格的影响。
    中国及台湾省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世界贸易增加3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北美和欧盟将多进口130亿美元纺织品和成衣,多出口35亿美元机器和中间产品。日本和澳洲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从而使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顺差减少。
    3.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将增加,而中国和澳州的出口将分别减少4.7亿和1100万美元。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如下:中国台湾省8.01亿美元,中国7.49亿美元,日本2.36亿美元,北美6300万美元,澳州700万美元,世界其它地区2500万美元。东盟、南亚、欧盟、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将减少。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是由于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纺织和成衣业吸引了更多的生产要素。中国及台湾省的加入世贸组织将对非粮食作物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由于这一部门和纺织行业的联系较密切。模型预测中国及台湾省将大大增加从北美、东盟、南亚、韩国和世界其它地区的非粮食作物进口。澳州对中国的肉类出口也将大大增加。在世界食用粮食市场,中国及台湾省的加入世贸组织将增加美国对大中华经济圈的小麦出口1.7亿美元、其它谷物出口4000万美元。中国稻米出口的减少将主要由东盟和南亚弥补。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减少了工业国家的稻米出口份额,增加了北美和澳州小麦、其它谷物和非粮食作物的出口份额。
    4.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中国及台湾省加入世贸组织,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工资产生向下的压力,但对发达国家工资的压力很小。然而,发达国家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工资的差距将稍稍拉大。
    王直博士总结说,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将对世界贸易产生若干根本性的影响。世界贸易总量将增加。发达国家的贸易状况将改善,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将受到不利的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发展将减缓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产品的出口、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将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增加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座谈会纪要
           

    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海闻教授的召集和主持下,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座谈会于12月8日在中心召开。这次座谈会旨在讨论对外贸易的理论问题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同时交流经验,互相提供研究信息。与会的有来自大专院校、中科院、经济研究机构以及各政府部门的研究对外贸易的专家和教授,其中包括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小涓博士、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李向阳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胡和立处长、中央财经学院张燕生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于中一主任、社科院财贸经济所白仲尧研究员、海关总署万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俊宜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海闻教授和张帆博士。他们在会上提出了各自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的研究课题,并对其他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会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座谈会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总的来说,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国贸易保护的代价到底有多少
    按一般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国是一个高关税、高壁垒的国家,其贸易保护的代价,即社会福利损失应该是很可观的。与会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张燕生教授提出,经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对25种具有代表性的进口品(约占进口总额的30%,合300亿人民币)的严格计算,发现中国贸易保护的代价比人们所预期的要少得多。其他与会者对这一问题上很有兴趣,并对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A.走私活动
    现今中国的走私活动规模相当庞大。广东省某县,一年通过走私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就多达100多亿。走私商品从很大程度上平抑了国内进口品的价格,甚至使关税失效,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损失。例如,三五牌香烟在国外的批发价为40多港币,中国的关税为420%,正常国内价格应在190-200元人民币之间。但实际市场价格只有100-120元人民币。这是由于香烟的走私猖獗,以致于影响了关税对其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
    B.低效率的关税制度
    中国的关税制度是出了名的名目多、层次多、花样多。这几“多”构成了一个貌似森然的关税壁垒。然而事实上,“灰色交易”、逃税、避免管制等行为及政府自己制定的各种减免税政策将这堵高墙钻得千疮百孔,形成目前这种名紧实松的关税制度、

二、“得不偿失”的出口增长困扰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的丝绸出口大国,光生丝出口就占世界市场的70%。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的丝绸市场产销两旺。事实上,这个产值约350亿人民币的行业正陷入一片萧条:市场价格非常低,生产越多越亏本。除了丝绸行业以外,其它行业如棉纺织品、服装、机电等都不同程度地面临这一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A.出口政策调整不及时,行业管理不力。
    以丝绸行业为例。中国的丝绸出口中,只有生丝和胚布有出口配额。然而现今制成品出口占 出口总额的2/3。于是各厂家为了争夺制成品市场竞相压价。由于复关问题,无法启用新的配额政策。各行业协会也形同虚设,对行业内的混乱没有得力措施,只能忍看同室操戈。
    B.盲目上马,大量生产,竞争条件恶化。
    各厂家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不加分析,只图眼前利益,盲目上一些项目。如哈尔滨一亚麻厂的产品在国际上得奖,厂长却一回国就为销售而犯愁:新的亚麻厂纷纷上马,市场已经是供大于求。又如世界市场的丝绸需求量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为6万吨。而中国每年就出口8万吨。象这样大量资源流向和集中于生产这些初级制造品,既浪费资源,也必然恶化贸易条件。另一方面,日本、韩国将其先进的生产技术转移到巴西,生产的高质量产品对中国质量日益下降的丝绸制品冲击很大。
    为了不让巴西的咖啡生产悲剧在中国重演,一些专家认为丝绸厂家的一体化或联营限产是较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有效的配套政策及有力的行业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谁是中国贸易保护的真正受益者
    中国的贸易保护真正保护了民族工业吗?中国的幼稚工业真的在保护下茁壮成长了吗?在座专家所做的一些实证研究给出了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拿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各合资厂家的外资平均占有40%的股份,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率为180%-220%。也就是说,以这样高的关税保护换来的生产者福利有40%流向国外,而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比国外消费者高180%-220%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很多引进外资生产的车型,是国外被逐渐淘汰的产品。

四、数据成为研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与会专家普遍反映,目前,数据的不准确和难以获得已经成为研究中最难克服的障碍。数据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相对而言,国家各部、委的内部统计资料较准确,但这些数据一般都不公开,因而获取难度较大。另外,象海关这种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部门,虽然统计数据相当精确,但获取的成本过高,这对研究经费相对缺乏的科研机构来说更是可望不可及的。另外,据专家反映,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海关有一半以上的重要数据没有处理,以致丧失大量信息。
    鉴于以上情形,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建立一套完善的、准确的、公开的数据系统已势在必行。
    最后,海闻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此座谈会开得非常成功,大家在一些问题上有共同的看法,并存在合作的潜力。今后,还将召开类似的座谈会,为国内从事中国贸易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经验与信息的机会和场所,以便共同提高中国的对外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水平,将中国的国际贸易研究推向世界。
                                   
                                                (刘伟、梅晓群整理)

 

 

(本简报文章如需转载请事先征得本中心同意)

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475,6275-1476

传真:(010)6275-1474 电子信箱: ccer@pku.edu.cn   ccer@ccer.pku.edu.cn

网址:http://www.ccer.edu.cn

编辑:海闻 姚洋 发行:邢惠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