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微观经济学专场综述(一)

本次年会的微观经济学专场共分为三个部分,共有12篇文章入选。

  第一部分于2004年12月11日下午1时30分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第二教学楼开始进行报告和评议,共4篇文章。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陈谦勤老师首先报告论文《价格信息发布、消费者偏好差异与价格离中现象》。互联网市场信息服务商的收入,来源于向厂商收取的信息发布费用,和向消费者收取的信息订阅费用。论文主要解释为什么目前大多数提供价格信息的网站只向厂商收取信息发布费用,而对消费者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借鉴Varian(1980)、Michael和Morgan(2001)论文中采用的方法,在给定信息服务商收费策略的条件下,首先内生化厂商定价策略,然后内生化消费者信息订阅策略,最后在内生化信息服务商收费策略的基础上,求解出信息服务商向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的充分条件。建立的模型显示,如果互联网市场的规模足够小,和消费者的信息订阅策略对信息服务商的收费足够敏感,则完全免费策略是信息服务商的最优策略。

  南开大学古志辉老师汇报了《博弈均衡的两个扩展》。在论文中,他放松了一些假设,考察博弈局众人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支付函数和主观概率测度条件下,博弈均衡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局中人如果能够自由选择支付函数,则均衡存在;如果局中人能自由选择主观概率测度,则均衡依赖概率存在。此外,本论文对知识的量化处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中山大学的李杰报告了和王则柯老师合作的文章《关于博弈论的奇数定理》。在博弈论中的奇数定理论定,几乎所有有限博弈都有有限奇数个Nash均衡,而我们很容易遇到Nash均衡的数目是偶数或无限个的情形。本论文中,作者通过给出奇数定理的一种新的方体表达的基础上,给出了奇数定理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非退化和有限同时博弈都有有限奇数个Nash均衡,并且给出了一个初等证明。最后,作者还对奇数定理成立的隐含假设提出讨论。

  南开大学的卿志琼老师报告论文《认知偏差与理性选择——基于“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的认知博弈》,文章通过实验的方式,考察假设有限理性,主观博弈模型和锚定与框架反应出现的认知偏差,第一次实验主要是向实验者介绍实验过程,使参加者熟悉实验过程,第二次实验改变了分配方式,缺省一些选项,考察实验参与者是否注意这些信息,第三次实验则添加了缺失信息,第四次实验同时考察了对信息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即使在确定情况下,也会出现下列现象:首先,对权力的认知表明参与者对否决权有高估倾向,出现博弈无法达到交易,分配方式也发生变化,其次,出现先行者依赖,也就是凡是提出分配方案的参与者,都出现自己留存更多现象,体现行为主体对先行者优势的认同,验证了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性不同的框架依赖。从获得和损失不同角度提出支付时也带来不同的。第三,多次博弈中,第四次以后参与者对实验程序非常熟悉,对分配方式产生依赖,具有参照点依赖现象。总结表明,最后通牒实验没按照理性分配,原因可能在于,有限理性的权力出现偏差,认知博弈和行为博弈在选择中偏向。但由于实验是低成本的,无法更有效提出结论,最后作者提出了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在方法上探讨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结合是否有不同于演化经济学的途径。

  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刘民权老师作为主席主持该专场讨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蒋殿春老师做出点评,认为各个作者的文章都非常规范,并对每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做出细致评价说明,指出了文章需要改进之处。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李坤望老师认为,模型的假设前提可做出扩展,同时还可从产权等方面深入探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