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在“着力推进改革的2005年度改革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我国的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关键时期。抓住当前比较有利的时机,着力推进改革,并实现某些重要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对宏观调控更好地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2004年,凸显改革的一年
  1、2004年的农村改革,不仅对农村经济,而且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宏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004年,以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大幅增收,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不仅对农村经济,而且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宏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估计,我们完全有可能提前完成城乡税费改革,给农民一个良好的预期。如果我们能够同时进一步理顺土地关系,真正落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业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对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估计农村改革的重要性。
  2、改革滞后是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
  从今年的实践看,宏观调控中反映出的经济生活中某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明显地同改革相联系,并集中地反映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的严重缺陷。例如:第一,盲目投资和低成本扩张的根源在于投资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第二,土地市场混乱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发育的滞后;第三,信贷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直接结果;第四,电力短缺与垄断行业改革滞后有相当大的联系;第五,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反映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第六,宏观调控中的某些不协调,反映了宏观调控体制改革的滞后。由此看来,造成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是改革的滞后。
  3、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府主导的特点。过去25年的实践证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问题在于到了今天,在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背景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问题。比如说,政府对土地、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具有相当大的支配权,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投资主体的角色。2002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有367%仍然投资于竞争性行业。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有些重要的行政审批权在这一次宏观调控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宏观调控反映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弊多利少,例如:积累了大量的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低成本的扩张使土地和资本的价格严重扭曲;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效率低下;政府经营城市,政府直接招商引资造成权力寻租,市场信用缺失等。这清楚地说明,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背景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初步形成的情况下,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也就是说,改变这种增长方式的客观基础已经形成。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中反映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结构问题和运行机制问题,根本在于改革不到位。不在改革上下功夫,要解决好这三大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要把加快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二、2005年,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
  1、2005年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
  首先,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投资、金融、财政等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都需要有新的、实质性突破;其次,加快改革,对于宏观调控更好地朝着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此外,2005年的改革对改革的下一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的改革将产生关键性影响。
  2、政府改革已经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改革的各项任务。我认为,现阶段经济改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同政府转型相联系,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改革的实际步骤。例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政府职能转变,并把大企业发展战略同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举,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投资体制改革的本质涵义是什么?就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投资权限,给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大的自主投资的空间。今年7月,我国出台了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部门利益的制约,投资体制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我国要加快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关键也在于政府转型。
  3、政府要由经济建设性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转变。
  什么是经济建设性主体?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金融环境;二是通过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社会提供一个科学的经济预期。近几年,我国制定的规划在实际上起了多大作用?按照规划,“十五”期间GDP增长7%,电力增长5%。现在电力增长15%,只及新增需求的1/3。原预计北京到2010年机动车的保有量才能突破200万辆,但没想到整整提前7年就实现了。这说明,科学的经济预测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应当说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三是要及时、公开地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四是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五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问题在于,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常常把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和建设者混淆,既是提供者又是建设者。所以,应当努力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建设者。
  
  三、重估改革,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不可避免
  1、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没有错。
  有人提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错了,由于市场化改革造成了两极分化,造成了腐败。我认为,社会公平问题,某些严重的腐败问题不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从我国的情况看,改革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例如,九十年代我们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后,又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但又没有采取许多实际有效的措施,这是引起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相关。腐败问题也同干部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着直接的联系。
  2、改革尚未完成,正处在新的攻坚阶段。
  在我看来,我国的基础性改革有了重大的进展,市场主体地位确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在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方面还远没破题。这涉及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近几年,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深层次的改革还没有破题。我们说,当前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就是要妥善地、全面地调整利益关系;就是要加快政府改革,推进民主体制进程,有效地抑制腐败问题;就是要推进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以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
  3、发展依赖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
  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许多问题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去解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是主要矛盾。问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近些年由于改革的滞后,积累了相当多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并已成为影响今天经济发展的一个体制性障碍,并成为今天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背景。所以,不加快改革,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就缺少了制度保障。通过经济增长来缓和、消化和解决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矛盾和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会加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的严重性。我认为,今后几年,经济的良好运行,取决于三个重要条件: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要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下一步的宏观调控要加快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4、改革是实现利益均衡,从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有人认为,目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加快改革会影响社会稳定。我认为,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从根本上说,改革是为了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多数人在改革中不断获益。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大都同改革不到位直接相关。就拿农村来说,一部分矛盾同土地制度改革不到位直接相关联。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是物权而不是债权问题,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民组织,已成为农村发展稳定的两大重点。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说明,有组织的理性比非组织的理性要强得多。在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因素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社会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组织,形成在党的领导下的协商对话制度,远比非理性的个体行为要好得多。从根本上说,这种改革是实现稳定的制度保障。
  我认为,这一次的宏观调控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因此,我们要统一对改革的认识,重振改革的热情,加强对改革的领导。这样,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全面发展,才会有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