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棒喝时代:学者们远离学术腐败!

  急功近利是学术腐败的社会原因

  今天的中国社会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很多人期望一夜暴富,且这种状况也并非不可能。不是有很多人钻政策的空子,通过走私、贩毒、鲸吞国有资产等达成了这一愿望,成了

  所谓的“成功人士”吗?这种心态也蔓延到了学术界,社会的要求和学者的内心都希望自己很快成名成家。然而除少数天才外,学术成就和知识是要靠长期积累的,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至于文凭,也需要几年的学习才能取得。学风浮躁,急功近利,这在学术界很普遍。高校中老一辈专家大多年事已高,中年一代学术基础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而学校和社会又给他们很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很快出成果。许多高校为了增强所谓的“科研实力”,都是用定量的办法来衡量教师的业绩,如在核心刊物发了几篇文章,争取了多少科研经费等,在这种情况下,自由独立思考问题的人能有多少?

  工资待遇偏低是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尽管高校教师的工资随公务员的工资一道上涨了很多,但总的说来,除少数高校的知名教授和热门专业的教师外,一般高校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还是很低的。高校教师学历一般都比较高,特别是年轻教师,然而和社会上同学历的年轻人比起来,他们的工资待遇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很多教师普遍有一种失落感和心理失衡感,特别是一些比较冷门专业的教师更是如此。工资就那么多,只有靠争取科研经费了。现行的学术管理体制和一系列科研评审活动的运作方式,等级制度比较严格,过分看重职称,科研成果表面化,使低职称的教师申请科研经费和项目很不容易。很多年轻教师一步一步提高职称时,已经错过了出科研成果的最佳年龄。如果少数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缺乏严谨的学术精神和求真、求实、求新的高尚品质,就很容易诱发违规行为。

  学术资源的稀缺和垄断是学术腐败的根本原因

  现在,很多高校对博士生都规定必须在博士在读期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否则不能毕业。试想,全国每年有这么多博士要毕业,还有那么多的教授、副教授也要发表论文,而某学科的核心刊物就那么几种,这样,学术刊物和学会等成了奇货可居的资源,而能否在学术刊物中任职和能否担任学术活动的评审,也就决定了其是否有发言权。有些人可能既是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想要不腐败都困难。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科研,因为弹性比较大,论文的录用主要取决于刊物的编委,于是一些刊物不失时机地收取版面费进行“创收”,而一些学者为了露个脸,根本就不敢抵制。现阶段,抵制学术腐败主要靠自律。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